档案史话:刘邦攻入咸阳,有人抢金银,有人抢美女,唯有萧何去抢了这些
三八妇女节,向所有的女士致敬。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多是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角色,为了家庭甘愿付出一切。在革命战争年代,也有无数的女性不计个人得失,无条件的服从组织分配,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们值得我们尊敬,都应该载入史册。电视剧《潜伏》中,本来是妹妹秋萍来配合余则成工作,但不幸在来的路上牺牲了。组织上把游击队长王翠萍派来,代替妹妹的工作。
今天的“档案史话”,从王翠萍开始说起。
1.
1947年3月19日,我军主动撤退,胡宗南15万大军占领了延安。
我军撤走时把一些档案材料埋了起来,被敌人挖了出来,有些材料通过黑市就到了谢若林的手里... ...
这是电视剧《潜伏》里的情节。
谢若林是对翠萍身份最早产生怀疑的人,谢若林从一份关于翠萍妹妹的档案,根据两人的名字,以及翠萍到达天津的时间,竟然就能推测出翠萍的八路的身份。
档案!档案太重要了。
这... ...这... ...这个说话结结巴巴的人,是一个情报分析高手,可惜,最后还是被余则成打败了。
胡宗南占领了延安,居然让这些重要的档案材料都流落到了社会上,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中华民国一级陆军上将胡宗南,居然不如2000年前的萧何。
国民党失败,自有其必然。
2.
楚汉相争,除了拼军事实力、智力、兵法,还要拼境界。
刘邦攻入咸阳,有人抢金银珠宝,有人抢美女,而唯有萧何,却首先去抢了秦朝的档案材料。
这在《汉书》里有记载:当“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的时候,唯有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萧何曹参传》),从而使收藏在秦王朝中央的档案典籍避免了战火的破坏。
更重要的是,这些档案材料确保了一个新的政权的建立和正常运转。
3.
中国社会从有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始,就开始有了法律,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在国家制度、文物典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这些资料保存起来,就是最早的档案,现代出土的甲骨文,很多都是档案材料。
周代以后,国家在机构设置的时候,在周王和三公之下,有六大朝廷最高执政官,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其中“大史”就是负责管理王朝的档案工作,级别非常高,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实,保管国家典籍,同时还负责天文、历法和祭祀。
到了秦王朝,档案管理更加细化。商鞅变法时,为了保证国家税收,尤其是对户籍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商君书》载:秦国境内男女皆著名于版籍之上,生则著其名,死则削其籍。没有黑户。
秦王朝除了一般户籍之外,还保存有各种不同身份、不同爵位的官吏名籍和官籍,以及记载市民和商贾身份的市籍。
由于郡县的设置和上计制度的推行,秦王朝的户籍首先由县编造,然后连同征收赋税的额数上报郡,再由郡编成计书于每年的九月上报王朝中央,作为重要档案分别保存于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以备王朝审查核对。
4.
刘邦等人和普通的农民起义军不一样,刘邦等人起事时都是工作多年的秦朝的基层干部,他们懂政治,也懂一些行政管理。
刘邦在秦时曾为亭长,萧何和曹参都曾是沛县的吏掾,虽然地位低,但对文书档案在施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切的了解,在起义过程中,他们又十分缺乏建立统治的经验和维护政权的各种典章制度,为了建立和巩固新的政权,所以十分重视对各种档案典籍的收集。
在萧何等人看来,这些档案材料,比国库里的金银财宝要有意义的多。
后来,汉统治者之所以能迅速而清楚地了解天下地理要塞、户口多寡以及人心向背,就是因为萧何首先保护了档案,掌握了秦朝的图版、律令、记注等重要档案材料。
这些材料,对于刘邦夺取政权,特别是对后来汉政权的建设与巩固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5.
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相比,汉朝的兴盛,与其正确的文化政策也有关系。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使大量档案典籍汇集于王朝中央。
上行下效,西汉时期的某些藩王,也很注意对典籍的收集,河间献王刘德,“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并赐以金帛,所以,四方人士不远千里,将“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
《后汉书》卷一百九上《儒林列传》载:“及光武中兴未及下车,而先访雅儒,采求阙文,补缀漏逸。”
汉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都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和秦代的焚烧档案典籍,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5.
两汉统治者对档案典籍也非常注意保管,在宫内外修建了多处收藏档案典籍的处所,著名的有石渠阁、兰台和东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