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31,32)

解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字意双解:

兵器是不祥的,有人厌恶它,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对君子而言,以居左为贵;对使用兵器的人而言,以右为贵。兵器不祥,它不是君子所使用的。即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也要淡然处之(不要对自己自责)。胜利了也不要忘乎所以,自以为了不起的,那就是以杀人为乐事。那喜欢杀人的是不能让他们得志于天下的,(否则天下大乱)。吉事多以左为上,凶事多以右为上。职位低的将领军在左边,职位高的将领在右边。战事如同丧礼,战争会人员伤亡是令人悲痛的事情;即使战胜了又有什么值得庆贺呢?(胜利是建立在战败方的痛苦之上。)

旁注:

在本章有老子许多主观内定的内容,比如“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也可能当时确实有这样的风俗习惯。武力最好不要动用,如果万不得已、非用不可,你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自责的!因为情势使然,即使得“道”的人也只有出手一搏了!没有完胜的战役,AB相撞,无论A胜还是B胜,站在整个人类(全局)来看都是不幸的。

在老子的内心世界中,事物如同初始才是最理想的,这是“道”所不允许的。事物只要存在发展,事物就一定不能如初。战争更是如此,只要两军相遇就一定会“毛发有损”。

解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刘晓林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字意双解:

“道”永远是无法参透全部的,它淳朴如无。即使它真的“很小”,宇宙间也没有谁能使它“臣服”。侯王如果能够遵循“道”,万物将会自然地归顺。天地间阴阳相合就会降下雨雪,雨雪而会自然均匀而人们不用使用外力。(人类出现后)万物开始时人们要制定相对清晰的“命名说法”,以便于众人清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应该杜绝),这样才可以降低危险。就好比“道”的无所不在,也象川谷与江海都在默守着自己应有的位置。

旁注:

“道常无名”被不少学者理解为:“道”常常是无名的,把“名”视为名词。若把“名”视为动词做指出、领悟、参透讲,你我更易接受也更符合实际。一部分研究者多认为《老子》的侧重放在了对统治者的开悟、启迪上,我不这样认为。它适用于不同“层面”的人,虽然统治者确实可以从中汲取养分。于是“始制有名”中的“制”,我并没有将其完全理解为规章制度。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在事物发端时我们人类对其的“命名说法”是否正确?标准从何而来?如果“命名说法”出现了偏差,标准不对,那么随后的一切都将难以界定优劣、对错。白话,假设我们开始就把“软硬”颠倒了,这样原本属于硬物就自然成为了软蛋。

注:解老子《道德经》的版本为刘晓林九天居士30岁左右所写,未做任何改动。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一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佳兵,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

  •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不得已而用兵之道

    金童子道德经养生不传之秘 第三十一章:不得已而用兵之道尹喜问: 照您这样说,不能以意使气,但有的人由于没有领会修练的精髓,经常以意使气,这样身体已有损耗,还有就是有些情况下,不以意使气也不行,这怎么办 ...

  •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三十一章 反战章二 第 ...

  •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夫唯兵者,不祥之器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而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81,跋文)

    解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9,80)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字意双解: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很难彻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7,78)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5,76)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3,74)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1,72)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字意双解: 知道的再多也仍然能认识到自己还有不知到的,这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9,70)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7,68)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5,66)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