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不逆耳
忠言不逆耳
缘起
教育的境界是无穷尽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关心的话题,有不同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还需要成长中的引领与指导。
一个人由小我走向大我的过程,需要有人陪伴,也需要有人引导。上周布置的的周记《忠言不逆耳》正是在高二这个阶段特别要跟学生交流的。学生很多时候,也知道老师与家长的苦口婆心是为他们好,可是习惯性地逆反让学生走了很多弯路,只有等到他们自己再次认识到问题,深刻理解了老师,家长的忠告之后,才会真正的醒悟,有些醒悟的早,一切还来得及,有些醒悟的晚,成长的成本就更大一些。
我们在一些关键的时候,让学生想想这些问题,就很有必要。
今天在批改周记过程当中,有冯科荃、郑歆楠等同学追溯了“忠言逆耳”这个典故的出处,有曹欣娅,夏宁萱等同学引用了柯立芝总统对于他的女秘书的忠告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记述了与老师,与家长,与同学之间这种忠告的理解与醒悟。比如余同学提到母亲凌晨陪她,起来叫她早睡,并忠告她要提高效率的故事,写出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热爱,比如李同学写出了父母对自己的一系列教诲,现在终于能够明白过来。比如徐同学提到初中班主任对同学们要求特别严格的问题,比如有周同学,倪同学等讲到周老师关于迟到,周记等要求的重要性。比如雷伊春同学提到以前高一不重视作业,后来同桌高玉婷跟她说:“作业是学生的使命”,之后通过反思,认真对待,尝到甜头,原来,学习成绩的取得,就在平时点滴的积累。这些身边的小事,累积成了一个个成长的生动的故事,画面很温馨。
其他同学从各方面认真思考了这一问题。
其实,关于忠言的问题,历史上有很多故事,可以举很多例子,此不赘述。
我还是喜欢把《韩非子》中的《说(shuì)难》介绍给同学们。让他们知道要说服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韩非子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即君主)的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指出为了游说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三是断不可撄人主的“逆鳞”。
另外,关于说服别人,还有一种“策略性同理心”可供借鉴。看来,要达到说服人的效果,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真是学无止境啊。
当然,我自己也检讨了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但有一点特别要跟学生强调的:哪怕是批评,我一直以来都特别注重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这在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中居于比较高的层次。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人一生成长是核心要素,是自我实现的不竭动力。
之后,我请了几位同学把他们的文章读给全班听,本次推出的文章是章博凯同学的文章,洋洋洒洒,写得很精彩,分层次讲述了《忠言不逆耳》的关键。对于现在的青年学生有很大说服力,本文出彩的地方,除了层次感强之外,还用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口吻,读来兴味盎然。
请君品鉴。
(本次作者为知育班全体同学)
章博凯同学作品(章博凯父亲供图)
(晨扫归来的照片,左起第二位持扫把者为章博凯同学)
忠言可以不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