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家长群变“压力群” 班主任责任重大
近日,江苏一家长发布短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看,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视频结尾处,这位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班级家长群是班主任建立的,其目的是方便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双方能够更加了解孩子的情况,然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家长群产生排斥的心理。
此前,在江西某学校三年级的一个家长群中,老师甚至直接点名批评了没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今年国庆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因为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家长会上在被老师点名提醒后,突然情绪失控。10月13日,浙江一所学校为了迎接检查进行大扫除,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打扫。一位家长因没看到群通知,没有参加打扫,被老师要求面谈,并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表面看来这是老师对工作的负责,其实伤了部分家长的自尊,让家长无可是从。
在家长看来,很多时候老师不仅会在家长群里给学生布置任务,也会给家长布置任务。如,有的老师在群里发通知,布置作业,要求家长“秒回复”,导致一些家长既要忙工作,又要忙“群事”, 无形之间让家长承担了更多的压力。有些家长为了让老师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在家长群里面对老师阿谀奉承,不断的讨好老师。而一些不愿意做出这样行为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影响,也会跟着做。本应是家校沟通桥梁的家长群,却成了家长的“压力群”。
其实,家长对家长群的排斥的心理,不仅反映出“家校共育”的边界亟待厘清,也反应了班主任对群管理必须到位。
笔者认为,防止家长群成为“压力群”,让家长群一团和气,作为群主的班主任起着决定性作用。
首先,班主任必须给家长群立规矩,强化和规范家长群的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群作为家校沟通的平台,首先要规范参与者。比如每一名学生只能最多两位家长参加,在家长群中,大家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其次,理清家校责任,改变给家长增添负担与麻烦的现象。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最重要的是厘清家校之间的责权边界。明晰哪些责任该由学校承担、哪些责任该由家长承担,将有助于解决家校职责交叉、任务混淆的问题。
第三,老师发送信息需要注重全体进行筛选。很多老师在把信息分享在家长群里的时候,没有提前进行筛选。很有可能会让一些家长对老师发出的信息产生一定的偏见或者是不满意。比如老师在家长群里公开表扬一些孩子,也公开批评一些孩子。虽然那些被表扬孩子的家长会对此感到骄傲,但是那些会批评孩子的家长可能对此就会感到不满。
此外,老师要有提前预判能力。例如,节假日防止家长送祝福跟风,班主任可提前给家长们发一封倡导书,建议家长不要在家长群里进行拜年祝福活动,老师感谢家长们的新意,也会提前祝福家长和学生。在沟通时间上老师也要合理安排,让家长知道在什么时间老师不忙。同时,老师也要考虑部分家长的工作时间,不要太过强势。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诚然,家长群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家长和教师都需要厘清各自的角色和权责,都要遵守“文明公约”,但作为群主的老师责任更加重大,究竟群主是家长群的“领导者”,如此家长群才能真正成为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