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财报与市场机会 | Thinker茶话
审客
Thinker
伍
财务财报与市场机会
■ fcl
前台推动部门看财务报表,看调查报告,更多的是寻找市场机会。后台审批部门看财务报表,看调查报告,更多的是如何防控风险。视角不同并没有对错,只是看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保守和激进都过于偏向两端,如何平衡并做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王道。今天就从一家酒企出发,谈谈如何从财务报表看市场机会。
这家酒企,一年营业收入38亿元,净利润8亿元,年经营现金净流达5亿元。从酒厂的商业模式看,其真实的经营现金流应远高于净利润,因其应收账款约2亿元,应付账款达8亿元、预收账款达6亿元。其账面货币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流动资产(主要是理财)合计高达30亿元。虽银行贷款达6亿元,但相对其营业收入、现金流量、预收账款而言,整体贷款金额是相对较小。
我们进而发现这家企业分子公司约有10家,涉及地产、矿泉水、包装、旅游等行业。好在上述多元化,并没有实质性开展,所以目前现金流还算充裕。但不排除母子公司间、关联公司间存在资金调拨的需求。集团现金管理应符合其需求。
我们发现集团中并没有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保理公司存在,说明企业目前并没有意图和思路自持上述非银行金融牌照,并自己主导其产业链深度开发的意愿。或者企业风险相对保守、或者经营管理者尚无上述能力。如果企业有上述公司存在,那我们就可以营销其反向保理、有追租赁保理、租赁公司表外融资、依托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批量开发其上下游。
进而我们发现,企业征信中显示,其上市公司母公司对其经销商予以担保,且担保金额相对分散,金额分布在30-300万元之间,且担保经销商个数仅12家。可见,企业很想支持其营销网络,且极具有真诚支持之意愿。当面一聊,客户果然很着急,很想支持其营销网络,支持其下游经销商,甚至愿意担保,但其经销商遍布全国,而之前与其合作的银行,仅能支持企业附近区域的经销商。如果能批量开发其全国经销商,这肯定是个解决客户痛点难点的好机会。
我们看看企业的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银行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和货币资金均有分布。可见,货币资金的保值增值应是其常规需求。这时候,可以考虑三年期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等产品推荐。但纯粹比价格,可能对客户的吸引力仍相对有限。
那怎么办喃?这时候可以考虑存单质押项下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开立国内信用证等业务。通过期限错配和大额存单包转让,应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经过初步洽谈,客户有了信用敞口+大额存单质押项下开票业务的潜在需求。
我们发现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金额不大,基于应收账款质押、保理、大小票互换、期限错配等业务机会应该是比较少,这些不是客户的痛点和难点。对银行来说,也是硬骨头,那就后续择机开发。
企业固定资产仅有17亿元,在每家银行授信均采用信用方式,利率都是下浮。资产提供抵押或售后回租的可能性不大,对银行营销来说,价值即不大。
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显示,其母公司本部对外投资达10亿元、子公司上市公司对外投资达3亿元。说明主要投资集中在母公司。这应该是有潜在市场机会的。但前述已经说过,投资行业集中在县区地产、矿泉水等行业。因矿泉水行业主要依托品牌美誉度和宣传,大投入方有可能有大产出。且前有恒大冰泉失败的案例,对银行来说,介入项目贷款还是风险度偏高了点。
企业应付账款类高达7亿元,一年销售成本仅15亿元,大致估算其对上游供应商的占款高达180天。可见,上游供应商垫款量大,进而猜测上游供应商融资成本也不便宜。所以,推荐其最近比较火爆的供应链产品—中企云链应很有杀伤力。该如何打动客户喃,如何描述的不到位,客户会陷入增加供应商融资成本,企业采购成本增加,进而企业毛利率下降的死循环。如何摆脱这种思维逻辑,进而打动客户。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上游供应商供货后,180天才能收到供货款或银票,在180天内上游供应商很缺资金。我们可以提供这样一种融资产品,在上游供应商开票的当天,即可实现回款。前期条件是客户必须对上述付款进行保兑。这样对企业和上游供应商来说,都有好处。一是核心企业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担保,上游供应商可提前获得回款资金;进而节约其融资成本(我们猜测供应商现在的融资成本低于我们的贷款利率);上游供应商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得以提升。二是企业的话语权增加。可以持续优化其供应链生态圈,进而适度减低采购成本。通过上述方案的描述,客户逐步愿意展开合作。
因此,通过读懂企业的财务报表、读懂企业的产业布局、读懂企业的资金摆布、读懂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等,金融机构才可进而推荐合适的产异化产品或服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