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破千亿,“旧改之王”佳兆业还是走不出大湾区?

西部城事

4小时前

  文丨西部菌

  本篇为房企年报观察系列之三

  2020年年报近期陆续发布,今天我们将目光转向佳兆业。

  作为重心聚焦广深的香港上市房企,佳兆业在川渝市场的份额不高,不过近两年也有一些让市场备受关注的拿地动作。

  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佳兆业集团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069亿元,同比增长21%,销售额排名上升至全国第24位。

  在销售额站上千亿大关的同时,佳兆业的去杠杆、降负债的成绩相当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业务布局过于集中,对城市旧改的路径依赖太重,也成为未来持续扩张的隐患。

  01

  佳兆业从深圳起家,2005年开始外拓至东莞、广州、成都等地,目前基本覆盖了珠三角、长三角、华中、成渝、环渤海五大主要经济区域。

  关注佳兆业的读者应该知道,2014年年末,它曾遭遇了一场大规模封盘的“生死劫”,一度濒临破产,好在平安等机构及时搭救才化险为夷。

  来源:佳兆业官网

  获救后的佳兆业,倒也算争气,一方面开启业务多元化探索,另一方面,加速全国布局。而在“快速开发”、“快速销售、快速周转”、“进军二三线城市”三大战略的支撑下,佳兆业的规模不断取得突破。

  2017年,佳兆业定下了三年冲刺千亿的销售目标。2020年尽管遭遇了黑天鹅,千亿目标还是稳健达成,1069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1%,而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4%。

  营收、利润方面,佳兆业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2020年,佳兆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16.1%;毛利润为159亿元,增长15%;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8亿和54.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6.8%和18.6%。

  来源:佳兆业官网

  在快速扩张的背景下,营收、利润方面的增长趋势,和销售增长比较匹配,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这一点确实难得,说明佳兆业的规模和效益做到了有效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快速开发、销售、周转的模式下,经历过生死劫的佳兆业,前几年的杠杆率和债务风险很快同步放大,引发了不少担忧。

  比如净负债率方面,2018年高达236%,2019年也有144%。

  来源:佳兆业官网

  2020年随着三道红线的出炉,严重踩线的佳兆业,不得不开始大力度降负债。从业绩报告看,成绩相当显著,2020年净负债率直降46个百分点,下降至97.9%,成功退到安全线内。

  现金短债比增加至1.56,剔除预收帐款的资产负债率下降至70.3%。目前踩线的只剩下资产负债率。对比销售规模的扩大,可见佳兆业的调整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

  02

  佳兆业进入成都市场较早,前面提到,2005年外拓时就进军成都。近两年,在川渝市场上佳兆业也不乏大手笔的拿地动作。

  比如2020年6月,佳兆业一举击败华润、中梁、建发、金地等19家房企,以9.47亿元在成都龙泉驿区成功夺地,15950元/㎡的成交楼面价也打破了此前成都近郊记录。

  今年3月,佳兆业13.04亿元在天府新区拿地,业地块配建移交比例达到了41%,实际溢价率达到91%,实际楼面突破24000元每平,创下天府新区地块楼面的新高。

  2月还在重庆高新区7.5亿元拿地;而去年在成都高价揽储的前几天,佳兆业也在沙坪坝区13.25亿元拿地。

  不过进军成都早的佳兆业,在川渝一直都是零星布局的状态。不只是华西区域,华中、环渤海乃至长三角区域,佳兆业的业务比重都不算高,它一半的业务都聚集在广深代表珠三角。

  2020年佳兆业的合约销售额中,大湾区为58%,长三角为17%,华西区域只有10%;而合约销售金额占比排行前五的城市是深圳、广州、惠州、东莞和上海。

  另外报告期内,佳兆业超70%的确认收入来自大湾区。而且,全国化属性不强的佳兆业,似乎并没有打算加强外拓的力度,而是有继续重仓大湾区的迹象。

  来源:佳兆业官网

  2020年佳兆业共获得47幅地块,应占计容建筑面积约为5.65百万平方米。其中相较于2019年,在成都、昆明、贵阳拿地,带动华西区域的土储占比上升,但整个华西的累计拿地总额也不到30亿元。

  而大湾区方面,新增土地占比达到63%。另外就全部的土储看,大湾区占据了55%。

  选择熟悉的大本营区域继续深耕,佳兆业的思路,跟一切大力全国化的房企明显不同,这有利于将本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不过区域布局结构单一,风险隐患也很明显。

  其一,房地产强监管背景下,单一市场的政策风险容易被放大。比如佳兆业重仓的深圳,过去几年楼市火热,但随着系列强监管政策落地,市场降温明显,这多少会影响到未来业绩。

  其二,房子毕竟不是普通消耗品,市场容量相对有限,整个地产业也在从增量到存量逐渐过渡,单一市场未必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快速增长动能。

  事实上佳兆业近三年的销售增长率,在房企中只能算优秀,还远远谈不上亮眼。如果无法在其他区域开拓新增长点,大本营能否支撑持续增长,自然是存疑的。

  03

  佳兆业的布局太集中,有自身战略选择的因素,除此以外,它的业务模式很难轻易地通过开疆拓土的方式快速复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佳兆业一直都有“旧改之王”的称号,它靠深圳旧改起家,在全部业务构成中,城市更新项目的占比相当高。

  其中,2020年城市更新项目占整体销售的三分之一。此外,预计1-2年转化城市更新近420万平方米,逾2000亿货值,足以为下一阶段的增长提供保障。

  通过旧改的方式,佳兆业可以低价大量获取优质土地资源。

  比如在深圳新增项目的土地成本只有13940元/平方米。在规模增长同时,它的盈利能力能得到保证,与此模式息息相关。

  但旧改有周期长的特点,涉及大规模的拆迁,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包括政商层面的因素,对房企的运营能力是重大考验。

  在广深地区,佳兆业通过长期深耕,积累了一套成熟的旧改经验,问题在于,不同地区的城市结构、政策乃至政商环境都完全不一样,水土不服的情况很容易出现。

  比如在2018年年底,进军西安的佳兆业,就因为王家棚的城市改造项目,和西安本土开发商兴正元地产酿成激烈的冲突,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来源:佳兆业官网

  西安首个旧改项目的折戟,正是佳兆业扩张受阻的一个缩影。毕竟相较于本地开发商,佳兆业作为外来户,不管是对市场的熟悉程度,还是政商资源的占有,都有明显的劣势。

  所以对佳兆业而言,眼下是一个两难的困境:

  地产存量时代的来临,要求它必须提升全国化的成色,寻找新的区域增长点,尤其像成渝这样的国家战略加持区域,但业务模式又决定了,很难高效率地向外开疆拓土。

  近些年来,佳兆业开始大力度拓宽投资航道,从城市更新到健康医疗、旅游产业、文体科技甚至是足球。这种多元化的跨界尝试,效果也不是很明显,2020年地产销售的占比达到近92%。

  那么,跻身千亿阵营的佳兆业,未来该如何持续增长、稳定盈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