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那个最大的傻瓜
有点标题党,其实要说的是博傻理论。所谓博傻,说白了就是看谁最傻,不怕自己傻,只要还有比你更傻的人,你就是赢家。
金融市场里流传着一个常讲不衰的故事。
有人出售一盒普通的罐头,但只是样子普通,来历却扑朔迷离,自带故事和悬念。于是有人出高价买下了它,接着给它添加更离奇的故事,使人们得到更高的预期。罐头的价格越来越高,也不断有人以更高的价格买下它,当然大家都知道它早已不值这个价钱了,只是相信还会有人出更高的价(也就是在等那个最大的傻瓜出现)。直到有一天有人打开了这盒罐头,发现里面只有一些腐败的食物。当他向周围的人哭诉,市场不公平,自己被欺骗时,没有人同情他,因为没有人骗他,那盒罐头本来就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炒的,每个参与者都是傻瓜,他只是做了最后的也是最大的那个傻瓜而已,这个过程就叫博傻。
金融领域里的庞氏骗局,就是利用博傻理论让人欲罢不能。因为多数人都清楚,没有什么生意可以支撑这么大的利息支出,虽然故事每个人都在讲,但未必有几个人信。大家的唯一信心就是,一定还有更大的傻瓜冲进来接盘,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怎么会那么巧就在我这花落鼓停。但这个游戏最大的不确定性就在这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崩盘节点在哪,否则钱宝网的张小雷也不用自首了。
那是不是最后接盘的那些人还是不够聪明呢?那我们来看看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的遭遇。
1720年,英国股票投机狂潮中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个无名氏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一家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有更大的傻瓜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能赚钱。这里面就有大科学家牛顿,他也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最终成了最大的傻瓜。他因此悲愤的感叹:“我能够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但却计算不出人性的贪婪”。
因此,想避免成为最大的傻瓜,首先要承认自己并不比别人更聪明,这是避免成为最后傻瓜的基础条件,想想牛顿的遭遇,我们会比他老人家聪明很多吗。其次是避免贪婪带来的情绪冲动,不要永远等着那个最后的傻瓜出现,那样一不小心你就会成为最后一个。
我们可以做个傻瓜,只是不要做最大的那个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