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京剧乐队的三大件
京剧乐队里的京胡、京二胡、月琴常常被称为“三大件”。它们是京剧伴奏的主奏乐件。京胡特有的清脆和竹质的亮丽,京二胡的瓮声瓮气,柔中有刚,月琴颗粒状的音色,这三件乐器有机的组合,构成了京剧音乐伴奏独有的特色,这是任何管弦乐队难以模拟的声音。
一、“三大件”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托腔保调
所谓托腔保调就是利用加花、填挂(小过门)等演奏上的技功把唱腔兜得严丝合缝,以加强演唱的情感宣泄。加花是京剧三大件常用的手法,也是民族乐器惯用的手法,它的一般规律是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加花(即增加音符),通常扩展的音域在上下一度左右,形成链条,裹住了唱腔,使唱腔旋律更加华丽、多彩,并具有流动感,以保证唱腔的进行。所以老艺人都把它称为托腔保调。除此之外,加挂也是京剧三大件的主要任务。加挂即添加过门。过门又分唱腔行腔中的大小垫,和句尾的长短不一的过门。这些过门一是烘托情绪,二是给演员换气和休息的空间,不然再好的演员也不能一口气唱完一大段。第三,三大件演奏的引子为演员演唱提供了标准音,这样演员就不至于一唱就冒调或塌调。
二、“三大件”的主要功能之二是烘托情绪
京胡、京二胡、月琴是属于比较大的乐器,京胡又是为京剧专门设计的乐器。可能发明者考虑京剧在过去大多是在野台子上演出,所以乐器一定要响。它的竹筒小而短,发音脆、亮,而蒙上上等的蛇皮后,使音量加大,从而加强了京胡的主导作用。
例如,京剧唱腔中的导板高亢、挺拔,常常表现愤怒、激昂、悲伤、感叹、呼号、绝望、奋进的情绪,因此它的前奏过门常常是急骤的倾泻和高亢的奔放,以烘托剧中人物的情感。在唱腔的伴奏中通过紧打紧唱(演奏急促唱腔也紧凑),紧打慢唱(演奏快奏唱腔慢唱)以及散板中的抒展,使得多种不同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发挥,以构成戏曲音乐的矛盾冲突,这种张力推进剧情的发展,从而达到戏剧的高潮。我们在注意戏剧的高潮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局部唱腔的情绪变化,京剧中的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娃娃调、南梆子等不同腔系及慢板、二六板、控板、散板、导板、流水等板式变化也是构成戏剧音乐变化的重要因素和手段。总的来说,三大件的演奏和唱腔是浑然一体的,它是通过抑和扬来表现的。我们所说的抑和扬就是音量控制的大与小,小则抑,扬则大。过去老艺人所常说的抽、长、撤主要指的是快、慢、突快、突慢、撤速、大撤速等节奏上的变化。
三、“三大件”的主要功能之三是和乐队的组合, 形成多层次、多色彩、协调统一的伴奏音乐
京剧的乐队是多样的,有的是以民乐为主,有的是以西乐为主。选择乐队的形式主要依据是剧情的需要。例如,表现才子佳人的戏不一定非加上小号、圆号、长号等铜管乐器;相反,表现解放军战士冲锋陷阵时,不一定非要用唢呐,当然不是说唢呐就不能表现战士的形象,有时,几支高、中、低的唢呐组合在一起,同样能发挥出较大的效果,这主要看配器是否得当。
京剧的乐队无论是哪种形式,是西乐为主还是民乐为主,都必须突出京剧的三大件,这已经被业内人士所共识。小型的乐队常常是三大件加上三弦、中阮、大阮、二胡、大提琴、琵琶等。
在色彩上虽然不如大型乐队丰富,但也完全适应一般剧情的需要。由于乐队比较灵活,适合传统剧的演出,还特别适应流动性演出。中型乐队是在小型乐队的基础上添加新的乐件,如民乐中增加笙、筝、扬琴、高、中低组合的唢呐、笛子、二胡、中胡等乐器,显而易见,这种乐队的组合大大地丰富了乐队的表现力。大型乐队是粗具管弦乐队规模的乐队,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采用了管弦乐队加上“三大件”和琵琶、笙;现代京剧《沙家浜》以民乐为主,适当增加管弦,这种乐队和声丰满、织体清晰,在充分发挥管弦乐队交响特性的同时,突出三大件,使得戏曲音乐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为京剧艺术增添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