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关于感情,成年人必读的3个扎心真相

文 | 水清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红楼梦》真是本包罗万象的书。
十来岁时候读,感动于惊世骇俗的爱情;
二十来岁时候读,品味出为人处世的学问;
如今,风吹哪页读哪页,发现书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跟我们现代人竟然并无二致。
别高估任何一段感情
李纨生下贾兰后不久,丈夫贾珠便重病早逝了。年纪轻轻的她成了寡妇,不再婚嫁,管家大权旁落,工作也只是份闲差。
从此,她困在后院,孤儿寡母独自生活。没有男人撑腰,婆婆王夫人疏远她,贾母虽偶有关照,但最宠爱的还是宝玉。
大观园里的少男少女起诗社,她自荐掌坛,并当评委评诗。诗社生活无拘无束,李纨压抑已久的天性也渐渐勃发。
那天聚会,趁着酒意,一贯矜持的她流露出真心,言谈之间,对凤姐拥有平儿这个帮手感到羡慕。
而后她流泪提到当初贾珠死后自己打发走的两个小妾:“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臂膀。”
对于李纨的真情流露,众人听了,只是不痛不痒地安慰了句:“又何必伤心,不如散了倒好。”说罢洗了手纷纷走开了。连善解人意的平儿与宝钗,也是保持着沉默。
其实,李纨并不需要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她只想在孤寂痛苦的生活中,有几双可以听她诉说苦楚的耳朵,然而,连体恤也显得如此稀少。
曾听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也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每个人生命里深刻的幸福和悲伤,大概只有自己了如指掌。
很多时候,我们把跟朋友的关系看得太重要了,把困境的解决寄希望于朋友。其实,我们高估了友情。
顺境时,锦上添花者自然很多;逆境时,雪中送炭者寥寥无几。这本也是人性使然。
《追风筝的人》一书中,哈桑一直将从小玩到大的阿米尔视为好友,他可以为阿米尔千千万万遍。
但有一天,当哈桑被欺负时,阿米尔站在一旁,眼睁睁看着哈桑挨着他人拳脚。
被他人欺负,哈桑并不难过;但好友的冷漠和排斥,让他分外失落。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我们总会为一段感情加上一层期待值,觉得自己在朋友心中很重要,达不到预期,就会失望。
我们以为可以为彼此两肋插刀的哥们,拒绝了在困难时拉我们一把;
我们以为无话不谈的闺蜜,转头却将告诉她的秘密昭告了天下;
我们以为关系不错可以信任的同事,却在背后偷偷使了阴招。
我们愤怒,我们痛苦,我们失望,终于渐渐明白:生而为人,人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和不得已。能维持表面客套,在不损失自己利益的基础上有所帮衬,已属不易。
蔡康永曾说:
永远不要把友情放在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在一个阶段带给自己美好东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绑。
对人性多一些谅解,容忍世界上的瑕疵,别高估任何一段友情。在相处中,有过几分真心,有过互相扶持,就已足够。
渐行渐远,是感情的常态
那一回,宝玉过生日,妙玉送来拜辰帖,落款是“槛外人”。宝玉不知如何回复,在找黛玉商量的路上,遇到了因家境贫寒寄住在贾府的邢岫烟。
可巧,十年前,邢岫烟和妙玉早就认识了。
当年,妙玉在蟠香寺出家,邢岫烟一家租住在庙里,两人常来常往。邢岫烟自云:“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与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缘。”
有妙玉诗文和品格的熏陶,使得邢岫烟虽出门寒门,却端庄娴雅,气度超然。
中间几年,两人经历过不同的世事:邢岫烟衣食无着四处投奔,妙玉养尊处优任性从事。
两人的性格渐渐泾渭分明:妙玉个性孤僻锋芒毕露,邢岫烟个性随和安分从时;妙玉品性高洁远离人世,邢岫烟想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温暖。
在贾府重逢昔日友人,邢岫烟却不咸不淡地点评这段感情:“她也未必真心重我。”
对于妙玉写给宝玉的帖子,她也毫不客气地评价:“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的,成个什么道理。”
邢岫烟对这段友情看得很清楚:当初跟妙玉相识成为好友,也是命运的巧合。一段时间分离之后,互相渐行渐远并不稀奇。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好朋友为什么逐渐疏远?”有一个高赞回答:“渐老的岁月和渐远的三观。”
三观没有好劣之分,却有你我之别。再好的感情,也会因生活在各自的圈子里,而逐渐疏远、陌生,最终败给了渐行渐远的三观。
小孩才会问你为什么不理我,成年人都是默契地离开。
贾樟柯曾和表弟一起长大,之后他做了导演,表弟则留在老家的煤矿里工作。后来,贾樟柯回家的时候,两人话非常少,彼此感到疏远和陌生。
之后,在其导演的电影《山河故人》里,贾樟柯借女主角之口,道出了关于友情的扎心真相: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要分开。你成长为飞鸟,遨游天际;我成长为鱼儿,潜入深海,我们之间,就隔了一整个天地的距离。”
少女兔曾写过一篇文章,讲到了友情的变化:“第一关散在大学,第二关散在工作,第三关散在婚姻。”
听起来很无奈,不过我们也得承认:渐行渐远,终归是友情的常态。不是所有人,都能陪我们走到最后。
有作家曾说:“友谊的本质是两个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的联结。”
你曾陪我一起吃着泡面,一起开拓事业,正因有你的陪伴,我才不曾孤单,正因有你的扶持,我才拥有如今丰盈的人生。
谢谢你曾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即便如今不小心走散了,也请不要勉强。好聚好散,一别两宽,也不失为好结局。
圈子虽小,真心就好
宝钗很热衷于社交,她整天不是在串门子,就是在串门子的路上。
对贾府里的每一个人,她都非常友好:
听戏的时候,点贾母爱听的热闹戏文;湘云做东起诗社,她了解湘云的难处,友情赞助一大筐螃蟹;黛玉体弱,常食燕窝有困难,她便海量供应;在分小礼物的时候,即便是边缘人物赵姨娘,宝钗也没落下。
宝钗把自己的交际圈子拓展到无限大,看似朋友遍天下,但这看似滴水不漏的人际关系,其实很脆弱。
宝琴来了,她静静地站在那里,就赢得了自上而下所有人的真心喜欢。那一次,宝钗半开玩笑半含醋地说:“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
亦舒的一句话可以替宝钗解答这个谜题:“人缘太好的人不适合做知己,因为她对谁都这样热情,你根本分不清她的热情是真的还是有作秀的成分。”
那一回,湘云和黛玉月下联诗,一度想认宝钗为姐姐的湘云也忍不住抱怨:“可恨宝姐姐,平时说亲道热,撇下我们,自己去赏月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开始,大家可能会喜欢宝钗面面俱到的热情,但真心这件事,日子一久,便心知肚明。
现实中的我们,对于人际圈子,也有宝钗般的热情:
不想交往的同事,因怕被人家说人缘差,天天忍着恶心热情打着招呼;
不想参加的聚会,因怕被人家说孤僻,勉为其难地推杯换盏笑脸盈盈;
结果,累了别人,更累了自己。
我们像宝钗那样,知道最大程度上拓展人际圈子,才能融入人群,被社会承受,才能获得人际安全感。
但是,当我们费尽心思扩大圈子,一回首,才蓦然发现:属于我们的圈子,不需要硬挤;不属于我们的圈子,硬挤也没用。
周国平曾说:“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圈子虽小,真心就好。
黛玉的圈子就不大,她从不费心去讨好任何人。她一路真诚到底,收获的都是真诚的感情。
宝玉对她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丫鬟紫鹃跟她处得像闺蜜一样,对她贴心贴肺地好;香菱信任她,学诗时请她做老师,老师教地认真,学生学地也认真。
《道德经》有云:“少则得,多则惑。”
有人曾说,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必须扔点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
给圈子做减法,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从现在开始,扔掉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让人生轻快上路。
时间会帮我们筛选最值得的感情
知乎曾有提问:“为什么年纪越大,越不愿交朋友?”有一个高赞回答是:“因为年纪越大,越能分辨出什么是真朋友、什么是假交情。”
是的,经历的事越多,我们就越能分清友情的真假。
时间会帮我们筛选出最真心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无论经过多少沧桑变幻,都能留下来默默陪伴我们的人。
二三知心好友,胜过万千泛泛之交。如果你拥有这样的朋友,请务必珍惜。
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