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边界

教育的边界

经常听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正是这句话,给我们老师背上了太重的包袱,学习差的学生、行为习惯差的学生,都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戴着镣铐生活,严重破坏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其实教育是有边界的。
学校教育只是学生一生中的所受教育的一部分,特别是某一阶段的教育,比如高中教育,如果学生在高中时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比较差,首先是他高中之前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如果你期望在你手中三年就能彻底使得学生改头换面的话,那无疑是给自己平添烦恼,我们只能使学生有所提高,而不能做到根本上的改变。一个学生受到的影响来自很多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学生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比如父母的教育观念、育儿观念有偏差,对社会的看法、三观出了问题的话,来自这样家庭的学生,估计行为习惯也不会有多好。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的一句话:老师,这个孩子在家里我管不住,说一句就生气,希望在学校老师好好帮我们教育。当学生的家长都管不住学生的时候,在你手里三年的时间想去彻底改造他,估计是不太可能的。并且这样的家庭其实是把教育的的主要责任转移到学校,这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教育是有边界的,任何把教育看成万能的人,都是不负责任的人。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教育无用,也不能把教育不当回事。对于很大一部分同学而言,老师的言行、观念、看法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和学生相处的方式,会对部分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老师的工作,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影响圈,也就是自己能够影响、能够起作用的领域,在这个范围里使劲,超过了这个边界,那就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不止是工作,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也应如此。我们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也应该是追求自己能左右、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实现的,而不是追求那些别人给你又能轻易夺走的东西,要把追求幸福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工作有了边界意识,我们才能明白哪些学生能改变、哪些学生不能有太大改变、学生的哪些行为能改变、哪些行为是改变不了的,这样我们就在能改变的学生和学生能改变的行为上下功夫,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发现学生身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的时候,我们又可以告诉自己,首先不能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慢来,只要学生有所进步,就是好的,那些不是我们老师一方能改变的行为,我们也不必要过度自责。也只有有了边界意识,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不急不躁,一步一步慢慢来,沉下心来研究问题,而不是一门心思抱怨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