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是怎么来的——文耕说字

【病的来历】

【疒(病),甲骨文字典】

【疒,甲骨文写法,书法字典】

疒,甲骨文字典有收录,同病。

疒,会意字,从人,从

,就是床。

(在说文解字中,疒的发音同讷)

象人有疾病,倚箸而有汗滴,卧床休息之形。

在甲骨文刻辞中出现的场合,基本都是原意,

比如:

贞,王疒不御。

贞,妇好祸凡有疒。

等等。

甲骨文中,也有疾的写法,如下。

【疾,甲骨文字典】

【疾,甲骨文写法,书法字典】

【疾,泰山刻石写法】

【疾的含义】

甲骨文一字一义,不可能用不同的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即:疾和病的所指不同,疾是疾,病是病,疾病是疾病,

那么该如何理解疾和病的关系呢?具体何指呢?

从上面疾的甲骨文写法中,可以看出:

疾,属于会意字,从大,从矢。

李孝定解释说,象矢中人之腋下,会其来之疾也。

惟矢中人,即有创病之义,与疾病之意近,

后世遂以篆文疒指疾病相关。

也就是说,从小篆开始,再统一成从疒字的,

疾,在甲骨文的时候不从疒。

而且含义也比较清楚,就是一个身中箭伤的人。

所以,从疾和病的甲骨文写法来比较,

疾,因外伤而卧床,或者由外而内,

病,因内伤而卧床,或由内而外。

【病,不同书体书法】

【文献引用】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庄子·达生》

这句话,说出了病的起因,因内热而起。

性伤谓之病。

——《荀子·正名》

这句话说的是由内而外。

何为内?五脏,六腑,气血,经络是也。

所以,由七情六欲而是身体内阴阳失衡,称之为病。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三字经》

中医理论中,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

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

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

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相欲,

也有说法是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后人将六欲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就是心经中的六根。

按中医理论,七情的七在中国文化中是个神奇的数字

天上的七是北斗七星,用来计时的是七政(五星加日月),

身上的七就是五脏和上下二奇恒(上为脑,下为田胞),

即男子的丹田,女子的胞宫。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脑对应智,田胞对应情。

由内主要受七情六欲的影响,

从而使身体失去阴阳平衡。慢慢的就产生了病。

病是由内而外的,也是无中生有的,

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开始的时候非常细微,甚至觉察不到。

如果不注意,慢慢就会形成病灶。

病的引申义有:表示缺点和错误的毛病,

比如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如下:

【病,演变,汉典】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首先什么是知?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会伪装,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都会伪装,

动物界的伪装,是为了不让天敌发现,保护自己的生命。

而人伪装,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至少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

因为不伪装,也不会带来杀身之祸。伪装了,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说人是特殊的动物,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很会伪装。

包括知道和不知道这事。

没几个人能够按孔子说的做到。

同样,也没有人做到像老子说的。

老子表达的更高级一些。

就是要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情不知道。

有点拗口,说白了,就是不要固执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本来,受生理条件决定,人对外界认知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

就算是自然界中的颜色,人的眼睛只能看到三原色组成的各种色彩,

包括对光的波长的敏感度,人的眼睛也有很大的局限。

所以,任用肉眼能够看到的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本来的。

【人的眼睛对外界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局限】

所以,人要自知之明,

人最大的本领在于识人,如果不识人会遇到很多的麻烦,甚至危险。

而比识人更难的是认识自己。

所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要有自知之明。

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不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

这是一个毛病,或者缺陷。(不知知,病)

圣人就没有这个毛病,因为圣人承认自己的错误,

而且圣人勇于和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因此,也就没有毛病了。

老子经常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

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勇气了:是我的错,对不起,我爱你。

发自内心,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更多阅读:

文耕说字——常

国和我的关系——文耕说国

老子和甲骨文有关系吗?

可以这样认识孔子

文耕说字——勤

文耕说字——反

文耕说字——清

浅说常清静经与六欲三毒

文耕说字——兵

(0)

相关推荐

  • 送你一首《甲骨文字歌》并译文再附字典

    <甲骨文字歌> 作者:何崝 <甲骨文大字典>

  • 365天,365个字,读字感悟(第328天,“上”字)

    落在莲花上的蝶 云菲菲 - 落在莲花上的蝶 第三百二十八天,"上"字 上(shàng,shǎng)字,是个指事字.指高处的位置,古"上"字写成"二&q ...

  • 文耕说字——道

    [道,西周金文] 道,不可说.也说不清. 可是,不说又不行. 不过,从文字字形和演变角度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我们中国有独特的文化--文字, 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古老而且依然在使用的文字. 经历了几千年 ...

  • 吾与我,不分明,文耕说字——吾

    [吾,毛公鼎铭文] 弟子规有句: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这里说的是要回答自己的名字,不要说:我,或者吾. 不分明说的不是吾和我的意思,而是吾与我不比告知对方名字更直接. 回答我或者吾,人都不 ...

  • 天天向上其实很有深意。文耕说字——上

    道德经中有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孝经中有句: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毛老爷子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老爷子还说过一句话: ...

  • 文耕说字——常

    常,平常,日常,无常,常理,常德,常数,常任理事国. 这几个词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如果了解了常的本意,这些词也就明白了.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常的说文解字解释. [常,说文解字注] 下帬(裙)也.釋名曰 ...

  • 文耕说字——兵

    [兵,甲骨文字典] 兵的甲骨文写法属于会意字. 从斤,从共. 斤在上古社会,指的是斧子,一种短兵器. 共,就是双手,双手拿着斧子,就是兵的本意. 做名词用,指的是兵器,拿着这种兵器的人,就是士兵. 在 ...

  • 【文耕说字】盘古开天与天书奇谭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不仅有5000年的传承,而且还有一个特点--未曾中断.历史典故中包含了民族的智慧,我们要从故事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文字. 中国和其他几个古文明 ...

  • 坚强了不是好事吗?怎么就是其死也坚强?文耕说字——木

    为什么说文字里面有智慧?所谓文以载道? 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传承5000年至今,还未曾中断? 从下面的一组甲骨文中,希望大家会有一定的启发. 甲骨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象形字. 如果了解了象形字这个概念 ...

  • 文耕说字——祸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依.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说起福祸,中国人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直接的取舍. [五福临门] 什么是福呢:就是五福临门. 所谓五福 ...

  • 文耕说字——足

    [足,演变,汉典] 足的演变,如上图所示. 其中甲骨文的写法,非常简单象形, 包括人的小腿和人的脚. 即说文解释的:上像腓肠下从止. 这里的腓肠:其实就是俗称的小腿肚子. 医学名词中,小腿肚的肌肉,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