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灿:娱乐市场的建立是精神文化需求的集中体现
国内艺术市场的形成是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消费水平提高的结果,是社会成员精神文化需求和艺术审美欲望的集中体现。一个完善的艺术市场体系,反映了相对应的所在地区、城市、省、国家等的艺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艺术市场的存在,是中国文化消费水平、消费形式、消费内容不断提高和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在,艺术市场的存在,能为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我国的艺术市场,按照艺术产业属性分类可以分为:娱乐业市场、影视市场、演出市场、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音像制品市场、文艺书刊市场、互联网市场、广告业市场、艺术教育市场等。
娱乐业市场是向社会提供有偿娱乐服务的市场。娱乐是人们的一种基本需要,人们通过文化娱乐,可以得到快节奏工作之后的精神松弛,社交方面的情感沟通与交流,确保自己多方面的情感需要,焕发精神活力,丰富和充实精神生活的内涵,得到心灵的慰藉与抚慰,促使人们全面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前期,我国除了国家办的电影院、剧场以外,全国各地地专门经营娱乐业的场所几乎为零,当时娱乐消费形式相当简单,人们业余生活异常单调。80年代以后,全国掀起了一场兴办第三产业的热潮,娱乐产业逐渐兴起,从开办交谊舞厅到风靡全国的卡拉OK热,从游泳馆到综合性大型娱乐场所的频频建立,似乎在一夜之间,各种时髦的娱乐项目都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古老土地上生根发芽了。如今,娱乐项目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较早从国外传来的休闲娱乐形式如迪斯科、卡拉OK,也有供群众健身和儿童游玩的综合游乐场项目,如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射击、嬉水、水上滑梯、碰碰船、滑索、飞降、滑道、四轮摩托越野、滚轴溜冰、跑马、狩猎等项目。而极具中国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大众娱乐活动如广场文化娱乐、茶艺馆、吧馆也悄然兴起。
随着假期的增多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用来休闲娱乐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也日益丰富,较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 年底,全国的音乐茶座、游戏机厅、桌球厅等文化娱乐场所还不到一万家。到1998年,在全国范围内已有文化娱乐经营机构近20 万个,从业人员100多万。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也迅速增长。上海市2000 年消费统计数据显示,1999 年上海人均文化娱乐支出为234. 26 元,比上年增长一至二成。“九五”期间,全国文化产业单位新创增加值累计达1020. 97 亿元,文化娱乐业累计增加值为499. 64 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总数的48. 9 %。
三十几年来我国娱乐企业就这样从无到有、从、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一步步地发展起来,为艺术市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人们带来了精彩的形式多样的休闲文化娱乐形式,丰富人们日常休闲文化生活,健全人民的身心,到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微信公众号:文化工匠
(每日更新,用匠人的脚踏实地与你一起重拾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