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清:段永平10条深度的创业金句。

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透过一个人,学习一种思想,眼光与判断力,而其中最值得研究学习的一个人,我认为就是段永平,第一个和巴菲特吃饭的中国男人,步步高,OPPO,vivi手机幕后的老板。
投资拼多多、网易、腾讯、茅台、苹果,获得100倍以上投资回报的创投天才。
一、第一条:
做企业如跳水运动员,动作越少越好。
 
一个企业家应该将80%的精力放在20%的事情上,这20%的事情能给你带来80%效益。
 
我当CEO时并没有一个时间分配表,但大致知道什么是重要的。简而言之,不要让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
第二条:
低价是条最容易的路,也是一条最难的路。
 
除非迫不得已,用价格武器总是错的。很少人明白,低价是不会扩大市场份额的,但被迫降价有机会保住市场份额而已。
 
追求“性价比”的公司大多是在为自己的低价找借口。长寿公司大概是不太强调“性价比”这个概念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好货不便宜啊。
第三条:
“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你可能认为这个原则平淡无奇,但我是通过深刻的教训才学习到的。——引用:巴菲特
第四条:
我在美国的时候,去机场接一位步步高的同事,估计要在机场等1个小时,所以在停车场投了1个小时停车收费的币,结果那位同事提前半小时来了。
 
这就有个问题,多投了半小时的币,是继续在车里等这半小时还是浪费多投的这半小时的钱?结论不言而喻,现实生活中肯定是开车走人的。
 
但在实际决策中,很多人都犯继续等下去的愚蠢错误:这件事我已经投了几千万呀,怎么停得下来,为了救这些沉下去的成本再投入几千万,明知事情是错的还要坚持做下去,结果自然是败得更惨。
 
在原则性问题上,不能脱离事物的属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非不应该给利益让路。
第五条:
消费者长期来讲,是极聪明的一个群体。所谓的营销对一个公司来说,只是一个环节而已,相当于木桶的一块板。

凡是认为公司好是因为营销好的说法,其实就像认为一个能装水的木桶是因为有了一块叫“营销”的木板一样可笑。

第六条:
扩张的时候要谨慎。我把这个叫“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就是兼顾足够和安全的意思。多数人在扩张时用的都是所谓的最大速度,最后一个不留神就翻车了。
 
你比方说开车上班,谁会说开快点撞死算了,对不对?家人都是跟你说,开慢点注意安全,他没有担心你去不到那个地方。
 
但是呢,很多媒体啊、老百姓、甚至是很多企业都是这种心态,大家鼓励的都是开快,宣传的也都是开快,说开快点撞死拉倒没关系,哪有这样做的呢。
第七条:
狼性文化最终会输给人性文化。
 
培训的成本很贵,但不培训的成本更贵。不知道第二点的企业走不远。
第八条:
一个组织里如果有大家都不执行的规矩存在,长期来讲就是鼓励大家不执行大家制定的规矩,未来大家的麻烦可就大了——比如常见的没有交警和红绿灯的十字路口。
 
面对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执行你的规矩或者废掉执行不了的规矩,最好不要有中间地带,不然大家会很忙的。
第九条: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投机的心,所以才需要信仰。我对信仰的理解就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或者说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就别做了。
 
难道还有人明知是错的事情还会做的吗?看看周围有多少人抽烟你就明白了。人们热爱做“不对的事情”,是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有短期诱惑。
 
巴菲特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
 
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懂不投!
第十条:
愿意化繁为简的人很少,大家往往觉得那样显得没水平,就像买茅台一样,没啥意思。
 
学会简单其实就不简单。我懂的生意非常少,和很多人的差别在于我承认我懂的少,所以就变简单了。
 
简单和容易完全不是一回事。比如一个好的高尔夫运动员一天大概要练8-10个小时的球,常年如此,简单而枯燥但绝对不容易。
讲完了,以上10条对我很有启发,希望对你也有新思考,欢迎大家点赞转发,评论下你的思考。(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