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文言文中的常见固定句式分类详解析

220.文言文中的常见固定句式分类详解析

文∣杜若东

一、表示疑问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卖炭得来钱何所营?(《卖炭翁》)

2、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之死》)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

3、“何如”“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求学》)

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公输》)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

王以为何如其父?(《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之死》)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孰与 ;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表示反问

1、何……之有?这里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什么…呢”或 “有什么…的呢”。

宋何罪之有?(《公输》)

何陋之有?(《陋室铭》)

有时,在“何…之有”的压缩式“何有”的前边加“于”字,或在后边加“于”字,形成“于…何有”或“何有于…”的形式,这两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可以用“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的格式来对译。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如之何……? 可译为:“怎么能……呢?”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荷蓧丈人》)

3、不亦……乎? 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4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5、岂(其)……哉(乎、耶)?可译为: “难道……吗?”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求学》)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卖桔者言》)

6、安……哉(乎)?可译为:“怎么……呢?“哪里……呢?”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7、……非……欤(乎)?可译为:“……不是……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8、宁……耶?可译为:“哪里……呢?”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十二郎文》)

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柳毅传》)

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劝学》)

10、独……哉(耶)?可译为:“难道……吗?”

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11. “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问等语气。表揣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 表希望“还是……吧!”;表反问:“难道……吗?”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12. “庸……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三、表示感叹

1、何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啊!”“多么……啊!”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2.“特(直或止)……耳”,译为:“只不过……罢了”

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卖油翁》)  

4、“一何……”可译为:“多么……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增从弟》)

四、表揣度

1、“无乃……乎(欤)”可译为:“恐怕……吧!”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报任按书》)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我伐颛臾》)

2、得无……乎?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可译为:“该不是……吗?”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3.“……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哪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2、“……,抑……” 译为“是……,还是……”或“……,还是(或者)……”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隆中对》)

3、“其……,其……也” 可译为:“是……呢,还是……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逍遥游》)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六、表示其他

1、所以…… 译为:①“……的原因”②“ 用来……的方法(依据)”;“用来……的工具(东西)”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有……者 可译为:“有……的人”

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柳毅传》)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

3、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诗序》)

4、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口技》)

5、“……之谓也(矣)”;“其……之谓也(矣)”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 “大概说的就是……吧”

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晋灵公不君》)

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宫之奇谏假道》)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6.“若……者”或“若者”可译为:“好像……的样子”“像(好像)……的人(东西)”“如果有……人(东西)”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7、无以…… ;有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没有……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8.“非……则……”可译为:“不是……就是”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9.“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而是”。

非字而画。(《促织》)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晋灵公不君》)

10. “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11. “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12.(而)况……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原创辛苦,如果此文对您有用,烦请打赏。

(0)

相关推荐

  • 必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

    2020-03-20 15:17:35 文/钟诗贺 文言文虚词一共有18个,分别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些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供大 ...

  • 解题指导|文言文特殊句式题型

    一.宾语前置的种类 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有以下几种: 1.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q ...

  • 486.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分类详解

    486.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分类详解 文◉杜若东 温馨提醒:请使用本公众号左下侧精选菜单中的号内搜功能,搜索你感兴趣的文章.欢迎您关注下载我的原创书<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22万字)&l ...

  • 文言文中的一些常见固定句式

    下面介绍第一种:1.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

  • 文言常见的固定句式有哪些?

    文言常见的固定句式有哪些?

  •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15例归纳总结

    一."以为"."以--为"  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quo ...

  • 高中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总结集锦

    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 虚词的语法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表明语气,一般来说,虚词的连用或关联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语气的加强,因而,表示某种语气是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 1.表判断语气 常见的有"无以 ...

  • 【文言文】文言文中常见的6种特殊句式如何快速理解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一.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 ...

  • 文言文中常见的6种特殊句式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一.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 ...

  • 【40个常见文言文中的官职名,你知道吗?...

    【40个常见文言文中的官职名,你知道吗?...

  • 高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值得收藏!

    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 虚词的语法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表明语气,一般来说,虚词的连用或关联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语气的加强,因而,表示某种语气是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 1. 表判断语气 常见的有"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