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早早灭亡,东吴单打独斗延续了17年,它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林俊杰有首歌里唱到:“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这三国,说的就是以刘备、孙权、曹操为代表的三方势力。
三方之间,你攻我守,形成僵局。若要细细考究对比,当时,还要数刘备手下良将最多,既有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又有诸葛亮在侧,贡献锦囊妙计。
可惜,种子选手蜀汉最终爆冷,于公元263年早早宣告灭亡。一足塌陷,只剩下东吴与曹魏势力。
此前,蜀国与东吴构建吴蜀联盟,蜀汉覆灭,东吴唇亡齿寒,只能单打独斗,抗击曹魏。这一扛,就是17年。
当时,眼看着联盟瓦解,东吴方面迅速做出调整,时任吴主的孙休派遣军队,想要夺取巴东,打通入蜀通道,借此自保,可惜最终生变,巴东太守罗宪倒戈曹魏,夺取入蜀通道计划破产。
蜀汉灭亡的第二年,孙休早逝,年仅29岁。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位好君王,在当政的6年里,重视教育、剿灭逆臣、发展轻工业(织衣、养蚕)做得头头是道。
虽然他有儿子,不过他也才而立之年,孩子尚且年幼,一时间,东吴群龙无首。前有蜀汉灭亡阴影,后有曹魏虎视眈眈,此时的东吴,迫切想要拥立一位年长的国君。
最终,公元264年,在前朝老臣张布和濮阳兴的说服下,朱太后答应让23岁的孙皓(孙权的孙子)继位,史称吴末帝。
他的继位,正是东吴后续衰败的开始。
上任初期,孙皓表现得还挺像那么回事,他对内减省宫奴,控制花销,对外开仓赈济,抚恤人民,朝野上下一片期待。可时间久了,坐拥万人之上的地位,孙皓本性逐渐暴露,他开始荒淫朝政,沉迷酒色,无论谁劝谏都不听。
不仅如此,他还越来越暴虐,开始随意诛杀朝臣,甚至连当初举荐自己的张布和濮阳性,都被他残忍杀害。
这还不是最奇葩的。在孙皓登基那年,司马昭曾让东吴降将给他送了一封信,大意就是:蜀汉那么厉害都被灭了,东吴最好不要不识抬举,趁早投降得了,到时候兵临城下,那丢人就丢大了。
来之往之,次年,孙皓派徐绍、孙彧去给司马昭回信,谁知道人家徐绍刚走到濡须,就有人给孙皓打报告,说他对外称赞中原特别好,吴国不如人家。孙皓一听,那还得了,信也不用你送了,立马回朝。回朝之后,徐绍当即就被处死。这样一看,孙皓真是老精神控制家了,东吴未来一片黑暗。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自己继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拉开了晋朝序幕。
晋国建立后,吴国将领看向国内的一地鸡毛,很多都选择投诚了,甚至连孙吴宗室,都愿意投靠晋朝。眼看着国家倾颓,东吴老将陆抗一直坚持在前线,不曾动摇分毫。
公元272年,反叛的西陵都督让孙皓大怒,他立即下令让陆抗前去讨伐,最终大破晋军,获得胜利。这让孙皓高兴坏了,觉得天晴了,雨停了,自己又行了,开始屡次兴兵,骚扰晋国。
可他不知道,西陵之战胜利,百分之百都是陆抗的功劳,没他什么事。这样的事实,在公元274年陆抗因病逝世后,显的尤为扎眼。当时吴军屡屡损兵折将,面对晋军,完全沦落到穷兵黩武的地步。
东吴的末日终于到来,公元279年,经过十数余年的休养生息,司马炎剑指东吴,宣布开战。
早在三分天下之时,曹魏的实力便不可小觑,如今融合了魏蜀两国的晋国,在国力上早就远超东吴。要说司马炎没有灭吴统一之心,那是不可能,只不过每每提出意见,朝内大臣便争论不休,因此长久难以做出决定。
眼下环境已经成熟,东吴名将陆抗病死,君主孙皓更是不得人心,大臣张华苦劝司马炎即刻发兵,司马炎不再犹豫,大手一挥,20万晋军齐出,分六路讨伐东吴。
结局自然不难猜测,晋军势如破竹,大军杀进建业,孙皓对外正式宣布投降。
大厦倾推,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成也。蜀汉灭亡后,要是孙休还在,加上诸如陆抗这样的良将,东吴指不定能撑的时间久一点,或许最后出现奇迹,在晋朝内乱爆发后一统天下,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只可惜,难就难在遇上了孙皓这样的昏君,让东吴成为了他的陪葬品。
三国久战归司马,公元280年,东吴正式灭亡,三国时代也落下了帷幕,往日群雄争霸的场面仿佛还历历在目。不过,新的时代也正式出现在台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