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的补丁穿给谁看?

《不甘你哭》: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皇帝是节俭的模范,比如隋文帝、唐太宗等,但与道光比起来要逊色得多。道光一生非常“节俭”,他不但自己很少吃肉,而且不让家人吃肉。他自己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同样不让官员穿新衣,并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因此被誉为史上最“抠门”的皇帝。那么,道光的补丁到底要穿给谁看呢?

道光元年(1821年),他发表了关于节俭的宣言——《御制声色货利谕》,表达其崇尚节俭的理想和倡导节俭的目标。其中引用古人的话说:“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老百姓还不富裕,我这个皇帝怎能够富有呢?但是,怎样才能使百姓富起来呢?道光说:“我带头节省吧,我省了百姓不就富了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节俭来实现国强民富愿景。当家不久,他就下令裁去了后宫嫔妃宫娥每年上百万银子的脂粉费,并传下谕旨,后宫嫔以下的女子,每日吃素,不遇庆典不得吃肉。

道光非常崇拜古时汉文帝,就因汉文帝非常节俭,连宠妃衣裙不绣花饰。不过,道光仍然觉得还不够,规定嫔以下非但不能衣上绣花,就连鲜艳些的彩色衣服,也只允许在节庆之日穿一小会,妃嫔们只好忍痛终年不添置新衣。当然,道光不仅有态度,而且有实际行动,如为省餐费,他让太监出宫买烧饼以备晚餐,晚上夫妻二人沏上一壶热茶,啃完烧饼,立即上床睡觉,连灯油钱都省了。他自己的衣服,除龙袍外,都是打过补丁的。他的补丁首先是穿给家里人看的:我是皇帝,我都穿打补丁的衣服,你们少添置新衣不应该吗?

自己穿破衣服,看到大臣们穿新衣服,道光当然不高兴,责骂他们不懂得勤俭节约。时间一长,大臣们发现,身上的衣服越破旧道光帝就越高兴。于是,谁都不敢在道光面前穿新衣服,即使做了新衣服也都用各种办法磨旧了再穿,或者直接去拿新衣服换旧衣服。一时间,京城里的各个裁缝铺的旧衣服全部脱销。后来,有人发现了这个商机,就趁机抬高旧衣服的价格,旧衣服比新衣服的价格还要贵两倍。不难看出,道光的补丁是穿给臣子看的:我是皇帝,我都穿打补丁的衣服,你们还敢穿新衣?

曾两次破例宴请群臣的道光,在这样隆重聚会上同样穿打补丁的衣服。佟佳皇后作为“皇帝背后的女人”,含辛茹苦可以说没有白费,有一年生日,道光破例为她祝寿。大臣们拜完寿后,道光慷慨地留大家吃饭,结果,端上来的“大餐”却是打卤面,而且还是限量的,每人仅限一碗。另外一次是道光8年夏天,大学士长龄押着叛贼头子张格尔回朝,道光帝一高兴,就在午门举行献俘典礼,并宴请平叛有功的将士。将军们一看桌上屈指可数的几样小菜,谁都不敢动筷,生怕吃两口就没了。这样的场合,道光的补丁是穿给将士和天下百姓看的:我是皇帝,我都穿打补丁的衣服,你们少吃几个菜不应该吗?

然而,道光只知节流,不懂开源,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如同一池死水。更可悲的是,他只知自己节俭,却不知去根除浪费的源头问题。一天,他与一位大学士聊天,当他知道这个大臣在家一次吃了4个鸡蛋时,道光帝听了大吃一惊,在宫里一个鸡蛋要5两银子,他从来舍不得吃。大臣只好说是自家养的母鸡生的蛋,原来内务府就是靠这个差价吃饭的,宫内宫外东西的价格会相差十倍都不止。有一次,他平常穿的一条“湖绸”裤子破了个洞,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下,竟然花了三千两银子。因地宫渗水,他下令将已经完工的陵墓废掉而易地重建,就此耗掉国银几百万两。道光治理下的各级官吏贪污挥霍盛行,三品大员过一次生日就耗费白银8万两,河南一个知府的夜壶把手居然镶嵌了3颗翡翠。

以自己为表率,倡导节俭,道光皇帝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就想通过自己的节俭来实现国强民富愿景,注定要失败。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理国家的道光,为了国家而节衣缩食,不但被手下耍得团团转,而且当英国人打过来时,居然不知道“英国人所要的香港是个什么,有多大啊?”琦善说:“就是南海边上的一个小渔村,就像蛋上的一个小点。”于是,道光就大方地说:“那就给他们好了!”香港被割,从此闭关锁国的门户大开。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随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辽宁青年》《高考季》《花开不败》》《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智富时代》《青州文学》《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老年康乐报》《家庭百科报》……公开发表数10万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