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饶陆羽泉啤酒
歌德曾说:了解各个地方,与其研究各种地理论,不如尝遍世间啤酒,这才是真正的地理学。
夏日炎炎,没有冰镇啤酒,算是辜负了夏天。
改革开放后,粮食供应变得充足,老百姓对啤酒这种依靠粮食酿造的酒精饮料的需求大量增加,但当时产量却难以跟上。在一些大城市里,甚至出现过啤酒厂大罐车拖着碗口粗的管子在大街上放水一样地卖散啤,人们拿着开水瓶、铝锅、塑料盆等各种容器排队“打啤酒”。远远看上去,像是哪个小区断了水,老百姓在打水。
国家在1985年实施“啤酒专项工程”的时候,恐怕今天很多年轻人还没有出生,更不知道这个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业振兴项目。正是这项工程,让寂静了八十年的中国啤酒行业迎来了“啤酒本地造”的发展大潮,同时也正式拉开了啤酒行业第一次变革的序幕。一时间,啤酒厂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几乎每个地方都出产过自己的啤酒。在之后的三年中,全国啤酒厂就达到了 813 家。当然,出产的绝大多数都是“大绿棒子”瓶贴上当地名胜商标的啤酒。
上饶啤酒厂和它的“陆羽泉”牌啤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饶啤酒厂厂区一角
图片来源:德兴历史文献馆
上饶市信州区茶山寺陆羽泉,井圈上有“源清流洁”四个字。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饶啤酒厂陆羽泉牌啤酒广告单
一时间,上饶啤酒厂的陆羽泉啤酒横空出世,迅速风靡上饶地区各县市的啤酒市场,成为上饶人夜宵摊和宴请宾朋的不二之选。与此同时,陆羽泉啤酒还曾被评为省优产品,更让上饶啤酒厂名声大噪。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饶啤酒厂陆羽泉牌啤酒酒标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饶啤酒厂陆羽泉牌啤酒酒标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饶啤酒厂陆羽泉牌啤酒酒标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饶啤酒厂陆羽泉牌啤酒酒标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饶啤酒厂陆羽泉牌啤酒酒标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世纪九十年代,上饶啤酒厂陆羽泉牌啤酒酒标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