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业设施的差与错(中)
如果说雪榕公司的问题是宏观差错,那么,AF这个笑料公司主要的问题就是微观差错。雪榕公司的问题,有人认为属于低级错误,但我不这么看,因为至今香菇栽培都是农户为主,企业化怎么搞,规模化怎么搞,没有几个有概念的,而且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层次技术人员的价值体现是不够的。所以雪榕这种高高在上的公司管理层,根本接触不到本来就稀缺的香菇规模化生产人才。
过去,大家熟知的党兴仁在金田公司的待遇就不是很高,底薪根本提不起来,而后来与金田公司的分手,就在于提成的兑现问题的分歧。关于党兴仁的故事虎头蛇尾,因为金田的许总来电话话要求停止披露,所以那事儿也就半途而废。
现在我们来看看AF公司在贵州某地的杰作,由于当时没有拍摄照片,同时照片也未必能够体现原理,加上涉事公司也可能会有意见,所以采用手绘图来说明问题。
图一:(请把手机打横看图)
现在我们会发现,由于周围封闭,这个棚子的上部和左侧成为“聚热区”,由净化车间制冷压缩机室外风机产生的热气在这里聚集。这一方面恶化了制冷机组的工况,另一方面,净化风柜对净化车间里面进行交换的就是这样的热空气(我感觉应该在50℃以上),加大了制冷功率需求,所以净化车间很难达到制冷效果。
建设单位把这个情况反应给承担设计建设的AF公司,AF公司的答案是加大制冷机功率。大家知道贵州高原夏天环境温度并不高,该公司所处海拔800多米,七月份夜间温度仅22℃左右。
一般我们说的设计的“差”是可以修改的,“错”就比较难改了,但这个例子里的“错”,是可以修改的,最后我们通过在棚顶加天窗,把左侧围墙板拆除一部分的办法处理后,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AF公司是没有什么设计师的,他们的所谓设计不过是有一个学过CAD的人,把老板或者建设方的意见通过图纸表现出来,在细节方面是一塌糊涂的。就这个水平,还经常牛皮哄哄吹自己天下第一。
这个错误,是根本不懂得相关设计原理的问题,幸好因为棚子的本体是原来就有的,所以AF公司就把责任推到这个上面,由于甲乙双方存在某些说不清楚的猫腻,然后就不了了之。
AF公司的错误当然不止一处,细节问题太多,我再举一例。
车间缓冲门是大家经常性遇到的结构,尤其是当车间进出口与净化车间接种后菌包出口在一起的时候,缓冲门的必要性就非常重要。
图二:(请把手机打横看图)
这一次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缓冲区的长度,不足以容纳一台叉车进出料,第二个问题是门的开启方向错误。
缓冲区的使用,是确保物料进出时,始终有一扇门处于封闭状态,以防止外界不洁净的空气大量涌入。由于该设计者(也就是AF公司老板LB)根本搞不清这个原理,缓冲区的长度只够一般手推车的进出,当需要大量出货的时候,就只能两扇门同时保持打开。
这个错误是无可辩驳的,但这位老板也是真的有讲歪理的天才,他说,我的净化培养室(相当于定植库),里面有正压空气。可是,不要忘记外面也有自然风,当通风口足够大的时候这种正压会很快泄泻到很低水平,一旦接近或低于外面的自然风压,就会出现上下压差的倒灌。
不过,作为当事人的建设方不坚持,我这个第三者就只好闭嘴了。
缓冲门的使用过程中,如果缓冲距离足够长,开门的方向是无所谓的,但从设计角度说,缓冲距离不可能很长,毕竟是要受其他设置的限制,所以,作为一个基本常识,采取两头对外的方式,是最为合理经济的,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缓冲区空间。可笑的是,我们这位LB先生居然设计了两头向内,导致缓冲门最后如同虚设。
其实这两个问题,严格来说都属于“错”,是原理不通,但由于都是可以纠正的,所以AF公司只承认是“差”。如果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法轻易更改,不知道LB先生将作何解释。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