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富:当代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百舸奋楫”百书百画百壶艺术大展
——第七届艺术节
展览时间:2021年7月17日-23日
开幕时间:2021年7月17日下午14:30
展览地点:南京图书馆负一楼展厅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题写展名
本期推出的,是山水画家史国富先生。
☆★☆ 参展艺术家:史国富
史国富
1952年生 籍贯江苏溧阳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研究院级高级工艺师
民盟中央美术院画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苏国画院、无锡书画院特聘画师
美国核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无锡工艺学院原陶艺系主任
当代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文/史国富
山水画艺术的发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繁荣和发展血脉相连。1000多年来,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实践和创造,山水画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以笔墨为造型要素,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形式,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学习、研究和传承传统山水画传统技法,创作具有时代性的山水画作品,是当代山水画画家的历史使命。传承传统文化,不仅要在形式语言和笔墨技法上下工夫,更要学习和传承世代相传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精神。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画家,他们的作品既从传统中走来,同时又极具个性特点。绘画艺术的历史长河就是这样汇聚千万条独具特色的小溪而源远流长。
一、作品当随时代是山水画意境的文化内涵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画家要重视深入生活。千百年来,画家对作品的表现和发展,从来离不开传统文化和现实需求的两极因素,必须加深“笔墨当随时代”的文化内涵的理性认知。纵观当代山水画大师傅抱石、李可染、钱松喦、亚明等人的经典之作,都是源于生活的结晶,大师们一辈子苦心经营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实践中。但是长期以来,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画家深受传统束缚,缺乏艺术实践和生活积累,缺少深入生活、表现自然的表达能力,笔墨依旧重复前人的样式,艺术表现程式化。
在观念不断更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今天,单单凭一支毛笔不厌其烦地重复旧的程式,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以当代人对传统理解的方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炼出描绘对象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笔墨语言和表达形式,重新组建完美的艺术体系,创造具有当代山水画的笔墨表达能力和新的意境,这已经成为山水画发展的必然趋势。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笔墨等于零”,是指对脱离生活、一味重复前人程式的所谓“笔墨”的否定,是对脱离生活、没有意境一味玩弄“笔墨”的否定。脱离生活,不具时代性、开拓性和创造性的作品,没有意境,程式化的笔墨只能等于零。
深入生活,拥抱自然,天南地北的各地风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阴睛雨雪的自然变化、古今中外的地貌景物,才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画家也只有深入生活、拥抱自然才能练就很强的写生能力,加上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作品才能出新,才能求变,才会具有时代性和艺术生命力。
歌凝秋水唱洞庭
二、意境是山水画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
意境是中国画最可贵的艺术特色,画面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读来使人心旷神怡。山水画作为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绘画现象,不仅因其高度的笔墨形式亦包含时代文化情怀的意境表现,其笔墨和意境都是促成山水画艺术成熟发展的要素。
山水画创作一向重视“意境”的形态表现。东晋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其中首要一条即是“气韵生动”。“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寓情于景,清新自然的山水诗、田园诗、风景诗和边塞诗,容易使读者在欣赏诗的审美感受中联系到诗人描写的景色。诗情画意又重在画意,画意即是中国画表达的“意境”。“意境”即是画意中的“诗情”。
绘画是造型艺术,山水画的意境需要通过形象来体现。北宋山水画家郭熙论述:“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荫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萧萧,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之意也。”真正上乘的艺术作品,是自然与人情合一的可游可居的去处,山水画内容所表达的终究是人情的境界。
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说:“人作画主要是思想感情在作画,画要吸引人,必须要有灵魂。”当代许多著名中国画大师的作品,彻底扭转了对传统的因循模仿之风。他们的山水画意境追求“与现代人看世界的心贴近”。而对生活,以写生开创了“重新发现自然美”的创作新路,寻求对现实生活直接感受的艺术表现。中国山水画不仅表现所见,而且表现所知、所想,没有强烈真挚的感情,便没有意境。在山水画创作中,先要酝酿意境,然后夸张它、提高它,让原来的美更加突出,更加完整,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林深幽鸟传新语
三、笔墨是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第一要素
画好山水画,用笔用墨是关键。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曾说“面目屡变而精神不移”,这个精神即是笔墨。而笔墨之美的终极目的也即是中国画之美。进而黄宾虹又说:“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中无所见。”从谢赫的《画品》到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都倡导传承笔墨精华到“外师造化”,深入生活。山水画中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内涵是人如其画,画如其人,画家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要借助笔墨这一方式进行描写和表达。
讲究笔墨,表现意境,在实践中离不开用笔和用墨。所谓用笔,首先是对笔的选择:狼毫和羊毫、长锋与短锋、新笔与旧笔,笔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表达效果。再则就是运笔,“六法论”之一的“骨法用笔”,就是在运笔中要有力度,要有中侧顺逆的变化、疾徐轻重的节奏。“墨分五色”,焦、重、浓、淡、清是指用墨中要有干湿浓淡的变化。在充分运用积墨、破墨、泼墨、宿墨等用墨技法,在艺术实践中追求墨韵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学习和传承传统笔墨艺术的精华,通过笔墨来表达意境。
我们习惯将中国画称为水墨画,和用色彩表现的水粉画、水彩画一样,水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笔墨实践中要十分重视和讲究水分的运用。烟云的烘染、雨景的湿画法以及破墨法的运用,其实都是水分的掌握和运用。杜甫诗曰“元气淋漓幛犹湿”,一件国画用品,能否运用好水性在纸上的表现效果,是创作成败的关键。于志学的冰雪山水,吴作人的写意金鱼、骆驼,杜应强的南国榕林,舒春光的边塞风光,均是成功用水用纸的例证。
重视水墨的表达形态和方法,充分利用水分、纸性以及运笔和墨韵技法,彰显水墨的画面效果,用水墨构建传统山水画的骨架和根基,是山水画艺术语言和意境表达的具体体现。
当前,山水画正处在一个空前繁荣和发展的时期,同时也面临着更多强势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山水画千余年来的发展史,镌刻了极为厚重的文化精髓与笔墨技法。站在历史与时代的角度,把古老民族文化和深厚的传统技法放在现代人的认识观中,重新构成,赋予作品全新的精神和生命,是当今山水画创作的重要途径。而在突出时代性、地域性与艺术个性的同时,强调山水画所特有的文化精神,体现作者的思想境界、审美观念和学识修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表现,山水画必定会沿着这条道路不断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