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制度会消亡吗?
2068年的清晨,已经94岁的我躺在床上,向窗外望去,卧房是我最爱的落地窗设计,窗外就是沙滩,不远处是一片蔚蓝色的大海。
忽然从东方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束亮光,耀眼的照在海面上,风儿也来凑热闹,吹起了一道道波纹,天越来越亮,海岸线露出一层红晕。
床边的他,伏在我的腿旁,一头白发随着户外吹进来的略带咸味的海风飘动着,我的嘴边浮起淡淡微笑,眼皮愈加沉重,我慢慢地闭上眼睛 ……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逝去。
突然,一阵刺耳的闹铃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按下手机闹钟,手机上显示着2018年1月8日。
新年伊始,网络新闻就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脑回路,××明星的出轨瞬间就被各大媒体炒的沸沸扬扬。
前几天最火的电影“前任” 3 也是赚足了大家的眼泪,当爱情变成了奢侈品,我想说的却是,去他妈的前任 ……
《莎乐美 —— 一个自由的女性》里面谈到:“没有婚姻,就没有出轨。防止出轨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这个世界上取缔婚姻 …… ”
依我看,婚姻是个很复杂的东西,不要仅仅着眼于“生育”和“财产”这两个方面。婚姻是为了保障什么?其实什么都不能保障。
传统的婚姻形式,往往实行“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随着女性受教育机率和就业机率的上升,“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会逐渐不那么普遍,越来越多的女性对男性的经济依赖程度逐步降低。
近年来,结婚率持续走低,离婚率却节节升高。这又说明了什么?当女性越来越自立,拥有独立的经济条件,可以自主抚养孩子,彻底抛却“生养”和“财产”问题的婚姻,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婚姻,是夫妻对彼此共渡一生生活模式的认可,是对彼此之间爱情永恒的承诺。一旦我们步入婚姻,就面临着某种程度的放弃。
比如,放弃一部分个人隐私。既然是夫妻,我们就从一个个体变成一个团体,今后生活中的问题共同面对,责任共同承担。过度保留个人隐私,将使我们的生活产生隔阂,隔阂继而引发出矛盾,若不及时沟通,问题积累起来,爆发程度与彼此感情的深度成正比。
比如,放弃一部分个人财产。共同生活就意味着共同消费,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将婚姻视为获取利益最大化的方式,错误的认为从此以后就可以成为附属品,吸附在婚姻里,沦为婚姻寄生虫。因此,我们共同维护、修葺我们的家,一起负担家庭消费。
比如,放弃一部分性格弱点。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弱点自己都很清楚,为了爱情,为了对方,我们愿意克服甚至改变这些弱点,由此变成对方希望的更好的人。
甚至,有的爱情需要我们放弃亲情、友情才能成全彼此。
我们为婚姻付出了这么多,意味着我们在潜意识里希望得到相应的回报。
当时光飞逝,平凡的生活逐渐削薄了我们的梦想,磨砺了我们的菱角,我们终于发现,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
于是我们心有不甘,我们把责任归于外因“婚姻”,却偏偏忘记踏入婚姻的初心 —— 我们都承诺过彼此,无论疾病还是灾难,此生不离不弃。
当初为爱情脱下的铠甲,如今变成了我们防御彼此的盾牌。
大部分人类终究是软弱的,为了利益关系,为了爱情可以选择暂时的忍耐,当婚姻生活的走向最终触及自己的底线,自私的本能随即显现出来。
我们高举受害者的旗帜,用法律作为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的权益。
人们一次次质疑婚姻制度的存在,用各种理由和手段挑战法律底线,逃避责任。
大胆假设一下,当婚姻制度淡出法律的管辖范围,大部分人们将获得他们渴望的终极自由。
世界能否从此安静下来?
失去了法律效力的两性关系,不再有出轨之谈,更没有重婚一说,我们各自按自己的感觉寻找“缔结”对象。
随时结缔,任意解除。不用履行义务,不再背负责任。可是,我们真的自由了吗?
“缔结”对象的来来往往,已经让我们记不起彼此的模样,我们可能与这个人共渡难关,也可能与下一个人共享欢乐,而最终,所有这些往事都变成斑驳陆离的回忆和模糊不清的陪伴。
我们曾经渴望的自由带给我们的,是精神层面上更深刻的孤独。
在未来,两性关系的多元化,比如同性恋、丁克、不婚主义,会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而婚姻,仍将是多元化两性关系的一种存在形态。
再试想一下,梦里伏在我床前的他,不是我的丈夫,而是我的“缔结”对象。出于尊重或者爱,他选择了临终时刻的陪伴。
而我呢?
会不会怀念过去,会不会希望床前的那个他,是我法律层面上的丈夫。就是和我一起无论疾病,无论困苦,互相扶持走过此生,不离不弃的那个人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降生于世的时候,我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如梦中这般逝去,床头伏着愿意终生陪伴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