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
艺述史官方原创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是我们所推崇的相处之道。但当人身处乱世,凭自己的本事也没办法养家糊口的时候,有的人就会选择铤而走险,靠打家劫舍的方式生存下去。
不过,老百姓之所以去当强盗,既可以说是天灾,也可以说是那些封建地主疯狂压榨下的必然结果。所以虽然强盗们扰乱了社会治安,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被逼才上梁山的。
一百多年前,正是清末民初的时候,打那开始,民间就有这样一句话:“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前半句很好理解,后半句的“蹚将”和响马意思差不多,也是强盗。那么,为什么一百多年前,民间流传起这句话呢?
原来,明朝的时候推行马匹民养,山东、河北和安徽等省份每年都有应缴的马匹数,如果不够的话,养马的户主需要赔偿。那时的农业基础可是相当差的,所以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养马户就纷纷破产,只得落草为寇。
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末民初,山东的响马活动从未停止。每次开始抢夺之前,他们都会先射出响箭,接着就一起杀出,东西抢完了就走,能活一天算一天。
与响马相比,“蹚将”出现得比较晚。清末民初的时候,在河南的西南部山区有着一直数量庞大,包括木匠、泥瓦匠等种类的打工队伍。在社会安定的时候,他们靠做工都能养活自己。可到了清末,这些匠人们没了生计,再加上政府的压榨,他们也只好去干打家劫舍的活儿。
民国初年,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以后。河南的“蹚将”首领白朗难以忍受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发动了一场持续3年的、轰轰烈烈的起义,他先后同20多万北洋政府军作战,沉重打击了袁世凯的势力。
总而言之,无论是山东的响马,还是河南的蹚将,其实他们都是黑暗时代下的受害者。毕竟过去的老百姓要求不高,能吃饱穿暖就好了。但那些骄奢淫逸的统治者只知道敛财,毫不顾忌老百姓的死活,所以最后通常成为了强盗们洗劫的对象。关于这句话,大家又是怎么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