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男子通宵加班突然心跳呼吸骤停!同事这个操作救了他

呼吸急促、脸色发紫,随即瞳孔放大、没了心跳和呼吸……30多岁的温州市民陈先生,  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熬夜工作差点丢了性命。

昨天,记者从 温州市人民医院 了解到,  心搏骤停12分钟后昏迷了3天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护下,奇迹般地苏醒了。

01

熬夜工作差点丢了性命

“短短五天,却是从死到生的时间,看到患者的笑容,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11月4日晚,温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玲珑在朋友圈感叹,如果不是患者同事的早发现、早报警、早心肺复苏,患者就无法恢复如初。

惊险一幕发生在10月31日清晨。

“120吗?有人需要急救……”当天清晨6点多,瓯海梧田某公司职员小林向120求助。小林说,为了迎接公司评审,他们几个通宵加班没有回家,几分钟前同事陈先生还好好的,突然就瘫在椅子上,呼吸急促,随之没了反应。

“最初我以为他被什么东西呛住导致呼吸不畅,后来发现他脸色越来越难看,脉搏都没有了。”林栌谦说,虽然他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但在这紧急时刻,他只能凭借自己先前在电视和手机上了解到的心肺复苏术,下意识地就上手操作。

从6点45分到6点58分,林栌谦不敢有丝毫马虎,  一刻不停地给地同事做心肺复苏。  随后,120急救医生带上急救设备赶到事发现场。

“当时患者神志不清,颈动脉未触及,胸口无起伏,心脏呼吸骤停,已经没有心跳和呼吸。”面对此情形,急救医生陈加义立即接手救治,上除颤仪监测心律。

心电图显示患者出现室颤,陈医生立即进行除颤,调焦、充电、放电……除颤成功后,立即再次进行心肺复苏。

2分钟后,显示仪上显示患者出现自主心律,同时脉搏及呼吸恢复。陈医生松了一口气,赶紧将患者送往温州市人民医院。

02

徘徊生死边缘3天苏醒

时间就是生命,温州市人民医院的绿色通道一路畅通,陈先生被火速送往急诊抢救,进行降颅压、保护脑功能等治疗。

11月2日晚,昏迷了3天的陈先生终于苏醒过来。如今,患者恢复良好,能正常语言交流,下周就能康复出院。

“患者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与公司同事的第一时间采取抢救措施密不可分。正是院前急救和入院后急救的无缝对接,才给后续抢救赢得了时间。”  陈玲珑介绍说,陈先生之所以能成功苏醒,跟抢救的速度有很大关系。医院绿色通道缩短了入院流程,不仅使得抢救及时、有效,也使得后期的救治工作能够及时地开展下去。

03

温州市区每年500例心搏骤停,抢救成功不足5例

采访中,几位医生一再强调心搏骤停病人入院前急救的重要。陈玲珑介绍说,他从医十几年,很多患者因为错过院前急救失去了生命或留下后遗症,  像陈先生这样恢复如初的患者很少很少。

记者从温州市急救中心了解到,  温州市区每年心搏骤停病例约500例,其中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例数不足1%。  大部分群众在遇到身边有人心脏骤停时,都选择等待救护车到达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失去了宝贵的抢救时机。

据了解,人的心脏一旦骤停,  抢救黄金时间是4分钟之内,心肺复苏(CPR)和及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心搏骤停患者心脏复苏黄金时间只有4-6分钟,开始心脏按压和体外除颤的时间越早,存活率越高。在心跳、呼吸停止的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不会出现脑损伤且成功率为60%,因此也被称为“黄金4分钟”。如果能在这4分钟里及时抢救,那么患者获救的可能就会变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