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圈这点事儿:故宫“石渠”特展中的内部展

在新浪微博#石渠宝笈特展# 的标签话题下,除了几条@故宫博物院 四平八稳的特展“编纂篇”介绍,28日晚间将近零点时分,引来博友吐槽。

@故宫周赏 透露,“今天是#石渠宝笈特展#第一期的最后一个内部接待日,下午看到单院长陪着吴良镛先生看展,以及武英殿清场以后来的马未都。武英殿今如菜市场一般,吆喝声、拍照声此起彼伏,整体素质还不如平日来参观的游客。展厅内随意拍照现象尤其严重,劝了根本不听。我们精英阶层的契约精神、自律意识实在令人心寒。”

一条微博,矛头指向异常清晰:两院院士与收藏名家。

不过,随后@故宫周赏 又在微博下针对“规则”进行了补充评论,“除去拍照对纸绢文物的影响这个话题不说——假定真如某些人所宣称的那样,禁止拍照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但是,既然你来到这个地方,是否应当认识到,遵守此地既定的游戏规则、在规则范围内进行活动,是对整个系统以及系统中的每一个个体的一种必要尊重呢?”

原文加上补充,博主的意思应该是:就算你是所谓的“精英阶层”,也起码应该给与“规则”一个“必要尊重”。

但@尚羽萌 认为,首先要厘清“精英”这个概念,“所谓内部展,是故宫给了他们特权。作为特权阶层,他们当然认为自己有这个特权拍照、吆喝了。千万别糟蹋精英这个词。”深同此理,@沈阳bj 也表示了他的怀疑,“应该是特殊阶层,近水楼台者,素质不一定高。”既然提到了“素质”这个问题,@黄玺赫 就不那么客气了,直截了当的说,“谁给它们定义为精英?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一堆垃圾。”

从精英,到特权,再到垃圾,概念的含义急转直下。

不过,@螺旋真理 则认为馆方也难逃干系,因为“这群人能有力量让故宫内部接待,说明博物馆同样无法置身于社会的权力结构之外。在此大语境下,博物馆‘精致的利己主义’似乎应该得到必要的谅解。然而长此以往,博物馆可能会失去自己特有的批判力量。”

这种对博物馆方进行的批评,引来诸多博友的转发,看来大家对“博物馆”这个“单位”也都早有微词,颇有看法。博物馆的功能定位那是大话题,@衣锦夜 及时牵回大家的视线,“拉倒吧明明管理也是战五渣。”

“渣”是当下的流行热词,比如“小婊渣”,意思都是实在太次,太次,太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但@故宫博物院 似乎无视于这条微博吐槽,伴随着对历史文化的主流“赞叹”,在#石渠宝笈特展#话题下照样四平八稳的进行特展微博介绍。

@女人茶 冷冷地评曰:“慎独者,鲜矣。”的确,慎独是求诸于己的传统素质要求,不过,在现代社会,应该再补上下半句,“慎众者,寡矣!”

文/奎子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