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抒怀】城墙根下师生情愫
江南梅雨脚步,那是湿漉漉的日子。闷热的烦恼,整天如影相随,走到哪都是一个样。人都说江南好,闷热又是高湿,肯定受不了。
高考告一段落,端午放假三天。考试的话题发烧,一直没完没了延续着,即使休息几天,也是三句话离不开此宗。聊着聊着还是孩子读书的事,有的家长热锅上的蚂蚁,为此无奈的操碎了心。
这段时间里,兄弟一样的朋友,几乎天天联络。话题都是很集中,想着法子为该子,找一条通往大学门的路子。其实大包大揽一定不可取,孩子们人生的路得靠自己走。
应朋友之约,到岭下朱畈田走一走。几十年前到金华工作,老家义乌佛堂过来,回去走的就是这条路。十八里过去岭下朱,还有经日晖路后,那就是积道山脚下。
畈田村边上去,在小山背上停了下来。两级山塘水库,中间一小坝隔开,落差也就十来米。小山塘三层楼,底楼门边沿塘有几个人。在静静的坐着钓鱼。
一位熟悉背影的长者,信手放长线,一副愿者上钩的模样。神情非常的专注,旁若无人的那种镇定,没大没小的拍了下肩。
长者转身间,还是一如既往的慈祥。面部和蔼的表情,可以融化人的心,当下的人群中再寻,也找不出如此朴实,让人神安心定的模样。轻松的寒喧,久违了的致意。
众人眼里的称谓,陈老师三富。心目中可敬可爱的长者,无邪的眼神,无私的胸怀,还有与世无争的心态。块头虽然不大,品格却是伟岸了得,让人发自内心觉得精神富足。
中午便餐一聚,满桌欢乐。鸡鸭和着土味情话,席间无拘无束的闲聊,空气中添上了云淡风轻。一条现钓的鲜鱼蒸盘,美味佳肴中露出,长者鼻子底下的富有。
陈老师的脚步,布鞋底下的轻灵。笑脸相随的个性,那双教书育人的双手,还可以打上乒乓球,偶尔来一幅书法横批。小伙子一样身段的协调,美感十足的体魄富裕。
次数算多的见面,那是在主席台上。陈三富老师,曾经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厅级领导却没有任何架子。
主席台上一排,他仍是心目中的陈老师。非权力影响力使然,骨子里的风彩,让人不可能不尊重。退休后的生活,简单平淡无求有味的过着,虽然不常见面,却浴着夏日春风。
上世纪七十年代,金华六中创办。古子城酒坊巷,鼓椄里城墙根下,六中刻着求真、笃行校训,醒目的让人一辈子难忘。也是当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住军的地方。
陈三富老师,认真的教着物理。八九届的学生中,吴晓、震中他们,有的认真有的皮,不知道当时听进去多少。反正毕业后上大学,有的当兵去,各奔东西。
老师的魅力,在于学生飞出去以后,还能飞回来殊途同归。三十二年来,师生之间情真意切,浓浓的师生情,积淀为厚厚的父子意。
古子城建设,当年的六中早已搬迁。时过境迁不了情,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育人,称职的好老师,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师的职业,灵魂工程师称呼。当下着急而现实的社会,老师的敬业精神应该倡导,受世俗干扰的因素,应该好好排除。筑牢学校净土的墙,还校园一片清朗的天空。
在自己的印象中,每一次不多的见面,陈老师后面,都是那几个跟班。从来没有听说,自己教书有多厉害,坐上主席台有多神气。一股子清纯的师生乡土味,那是扑面而来,久久挥之不去。
朋友们经常讲,大年初一老师家做饭。作为老师的学生,自行采购原料带上,下厨房自己动手,做几个家常土菜。大过年登门,每年都陪陈老师热闹一下,略表学生敬意。
一个自然人,来趟世界真的不容易。精神富足,生活富有,体魄富裕,才属陈年老醋,清香无比,真正的三富。
俗夫 2021年6月14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