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与均值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这个政策,该如何解毒?

  从结果看,毫无疑问,该制度会导致房地产类贷款同银行业资产增长平均速度逐步拉平,形成均值回归
  微博转发的关于未来十年商品房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其观点,我是认可的。16亿平米,这个峰值,不可能突破了。因为,供给端三条红线,需求端总量控制,开发贷、房贷没有可能超过均值,其结果,一定会导致强者恒强
  商品房市场销售额零增长,销售面积逐步下滑,也就意味着,新房开发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因为,信贷额度,会流向大地产公司、经济升级潜力大的城市。二手房市场,也很难爆炒,因为,总的信贷投放额度被控制在均值内,会导致资金较为稀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选择信贷客户,会较为谨慎,将提升议价权
  对房地产公司来说,很显然会进入白银时代。大的地产公司,有能力在一、二线城市拿地开发,有较好的信贷支持,可以继续瓜分市场。小地产公司,很难得到银行信贷指标了。因此,类似万科这种公司,财务相对谨慎,融资能力很强,会躺赢。龙头企业,瓜分17万亿市场,依然是有很大空间的。
  对银行来说,开发贷、房贷,两项汇总进入信贷增速均值控制。过去,业务比较偏重房地产信贷的银行,会调整几年,新增信贷投放对房地产业少些。过去,业务比较忽视房地产信贷的银行,可能会新增信贷对房地产多些。这种信贷结构调整,对大行更为有利,对地方商业银行较为不利
  大行、股份行,有比较强的网络效应,能够将信贷资源抽调到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的地区,可以参与房地产信贷之外的业务。地区性商业银行,立足于本市、本省,最低风险的业务,就是房贷。现在的政策,给地方商业银行的额度更低,会直接打压三四线城市开发贷。很多地产公司,都是靠地方商业银行、农商行输血。一旦,调整信贷指标,很容易威胁到小企业生存。但是,中国的事,向来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城商行、农商行,会想办法把贷款转移成其他形式的。开发贷,可以改成经营贷。房贷,改成消费贷。即使如此,改的空间不会很大,操作都是有成本的,还是会对相关信贷形成遏制
  政策对招行、平安、兴业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首先,未来十年,房地产市场的大趋势,宏观层面早就研究的透明了。
  大的格局,就是房地产相关信贷,势必要均值回归。国家政策,只不过是把大趋势更明确化,防止商业银行个体上操作的过度激进,带来不必要的房地产泡沫。这种政策,说穿了,最大的价值,在于引导预期。政策出台,就是防止开发商、消费者、银行、地方政府,错误的理解未来的总体趋势。指挥棒,已经把大方向挑明了。
  其次,大趋势,对股份行中业务能力领先的商业银行来说,不可能理解不到位。20年,有可能是峰值。银行,在行情比较好的时候,多投点儿资源。在行情看淡时,少投点儿资源。多投、少投,都是资产配置的专业问题。没有国家政策控制,审慎的商业银行,也会根据自身对市场的理解,快速调整业务格局的
  招行、兴业,是不是股份行中比较出色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两家银行,提前在房地产相关领域多投入资源,说明对市场的预判是接近的。未来,是不是还要继续投入资源,是另外一码事。这波一线城市房价上行,还没等热火朝天,就被监管层泼凉水了涨上去的,想跌下来,就难了。价格越高,风险越大。后进场,是不是好生意?谁知道呢。房地产相关信贷,是时候该谨慎对待了
  无论房地产是不是好生意,也注定进入均值增长了。大规模做房贷,已是不可能实现了。要不,就开发新的业务。要不,就收缩信贷增长,多做中间业务。信贷控制政策,本质上,还是体现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进入白银阶段。这跟银行业整体发展,关系不大。因为,银行业,本就是国民经济均值增长行业。有没有房地产加持,银行业都是均值行业
  这类政策,对大行、大地产公司的影响,整体上是偏正面的,因为,更加有利于资源集中。小地产公司、小行,生意过于集中在地区范围内,辗转腾挪的空间是有限的。其实,兴业这种公司,本就是依赖中介效应赚中间业务。小行越是难受,兴业越是容易利用其网络替小行解决问题。城商行、农商行,找不到业务做,就只能多做小微。小行,只能依附大行。国家出台此类政策,还是为了逼小行更多的服务本地经济,把信贷资源更多的投入到实体经济,而不是,房地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