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女性的彷徨与幻灭 | 绿茶·早茶夜读363
363丨莎菲女士的日记
绿茶金句
此时的丁玲虽然沉浸在胡也频热烈的情感中
但她内心的孤独和倔强却喷涌而出
通过小说,一发不可收
五四新女性的彷徨与幻灭
文/ 绿茶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绿茶。
1925年,北平。已经北漂了三年的沈从文终于迎来自己文学上小小的春天,郁达夫为他写了《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这之后,沈从文认识了《京报》副刊编辑胡也频,共同的文学理想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在他“窄而霉小斋”,他们谈论理想,也畅想未来。常来的还有胡也频女友丁玲。他们三人年龄相近,沈从文生于1902年,胡也频1903年,丁玲1904年。
1925年秋,沈从文到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工作,胡也频和丁玲也搬到香山居住,成了甜蜜的夫妻。此时,沈从文和胡也频已进入创作旺盛期,频频有作品在报纸副刊发表,而丁玲还没展现她的文学才能,还在默默沉浸在自己的情感小天地中。
胡也频和丁玲
两年后,1927年秋,丁玲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创作了第一篇小说《梦珂》,并发表在当时最重要的文学刊物之一《小说月报》12月号,同年冬,又创作了《莎菲女士的日记》,次年发表在《小说月报》19卷第2号。从此,一个特点鲜明的女作家在文坛崛起。
我恨北京,我恨死的北京!我恨北京的文人!诗人!形式上我很平安,不大讲话,或者只像一个热情诗人的爱人或妻子,但我精神上苦痛极了!除了小说我找不到一个朋友,于是我写小说了,我的小说就不得不充满了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的孤独的灵魂的倔强。
此时的丁玲虽然沉浸在胡也频热烈的情感中,但她内心的孤独和倔强却喷涌而出,通过小说,一发不可收。《莎菲女士的日记》让丁玲在文坛一泡走红。
在丁玲的生活中,前后两段“三角关系”构成了她的情感特征。前期是沈从文、胡也频、丁玲;后来是胡也频、丁玲、冯雪峰。
1928年2月,已经在文坛享有声誉的沈从文去了当时的文化中心上海,两个月后,在北京结下深厚友谊的胡也频和丁玲也来了上海。就在这短短两个月内,丁玲爱上了冯雪峰。胡也频、丁玲、冯雪峰之间的“三角恋”成为后来丁玲的情感重心。丁玲不否认她和胡也频的感情,但她认为她和胡也频的爱,是不同于和冯雪峰的爱。前者是浪漫的,如孩子一般带有游戏性质,而对冯的爱,才是刻骨铭心的。
《莎菲女士的日记》体现出一位文学女青年对社会、对情感、对生活时代的叛逆和看法,对自己单调的生活和孤寂的心境感到厌倦,向往新的生活和情感撞击,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时的彷徨与幻灭。
1927年我写完《莎菲女士的日记》后,由王三辛介绍我们认识的。王三辛告诉我他是共产党员。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那时实在太寂寞了,思想上的寂寞。我很怀念在上海认识的一些党员,怀念同他们在一起的生活,我失悔离开了他们。那里留在北京的文人都是一些远离政治的作家,包括也频在内,都不能给我思想上的满足。这时我遇见一个党员了。我便把他当一个老朋友,可以谈心的老朋友那样对待。
——1985年3月1日丁玲致白浜浴美
最后,要向大家隆重推荐李辉代表作品之一《沈从文与丁玲》。这本书2005年曾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近期,大象出版社大象客修订再版。对我们了解沈从文和丁玲是绕不开的著作。
今晚的早茶夜读就到这儿,晚安!
本周主题书
2019.8.05~2019.8.11
「莎菲女士的日记」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水
下期主题
长河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