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的局限

文丨谭叔谭镇年
很多人都读过张五常的《经济解释》,张五常是传统芝加哥学派,所以他用的方法论是基于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方法论。
在弗老当年的文章中强调理论的预测是判断好坏的标准,而使用什么假设并不重要。
弗老的说法是基于波普尔的实证证伪主义。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学者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找到一个反例就足以证明理论是错误的,但经济学者不可能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理论是正确的。
但也说来奇怪,波普尔并不认同康德的先验论,但他却承认人需要一些先验知识才能产生新的知识。
Popper points out that we must start with some a priori knowledge to be able to generate new knowledge。
如果人从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人将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因为人需要先用思维建立一个理论才知道要观察什么。
Observation is always done with some hypotheses in mind–we can’t understand the world from a totally blank slate。
波普尔对先验论是有些含糊不清,但波普尔的后继者基本上是完全否定先验论。
弗里德曼的方法论比波普尔更简单,他认为理论就是一个黑箱,里面的假设推论并不重要,也不能判断理论是否错误。
经济学者只需考虑黑箱输出的预测是否和事实相符即可,不相符就是证明理论错误。
但弗老年纪越大,对这篇他年青时写的文章也越多疑虑。
张五常年纪比弗老年青几辈,他的说法又有些变化。
我上过张五常的课。他每次都重复一个例子,如果他把一百元放在教室里人人都看得见但不会被风吹走的地方,所有人离开后,他可以预测明天回来会发现那一百元不见了。
他的预测只是“定性上”(qualitative),而不是“定量上”(quantitative)。他不可能预测到具体什么时候,什么人来到这里把一百元捡走。
张五常称这就是经济科学的预测,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只有定性上的预测如何做实证检验?
如果那天刚巧真的没有人进过当时讲课的教室,第二天那一百元还在那里,这能证明张五常的理论就是错误的吗?不能。
张五常老师另外有一点比较模糊。他说科学理论只需要有证伪可能,那么是否等于不需要做实证研究?当然不是。
经济学最终的目的是建立知识帮助人去认识这个世界和行动,一个不知是否错误的理论对建立知识毫无用处,经济学的目的并非为了满足经济学家创造理论给他带来的欢乐。
写了这么多其实是我自己研究经济学所面对过的问题,要用实证研究来证伪一个理论并不像物理学那么简单。
从一个理论到一个实证研究之间有很多个人人为判断的关口,没有客观规律帮助经济学者在关口做判断。这些判断纯粹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个人的偏好。
当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一个经济问题的实证研究可以有很多不同结论,甚至互相矛盾的结论同时存在。
可以总结来说,弗老当年的方法论有太多问题,对经济学方法论带来一些坏影响。
但现今的经济学者使用反转的方法论,他们正试图从实证研究的统计结果中去建立理论,比如利用回归分析归纳出一个看似很科学、很有道理的模型或者公式。试图以事实建构理论,而不是理论去解释事实。
但这是死路。他们的实证研究中本来包括了很多他们自己的偏好选择判断,得出的结论当然包括他们的偏好,然后从结论中发现他们自己选择的偏好判断,并宣称他们偏好判断才是正确的理论。
这和当年经济学历史学派有异曲同工之错误,用预测来判断理论好坏有太多问题,那么经济解释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我多年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是一个经济解释?
当年张五常还说了一个例子,说父母带孩子去麦当劳吃东西,结果孩子任性,点的东西过多吃不了。
张老师当时解释说钱已经付了,是沉没成本(sunk cost),所以父母不需要强迫孩子把余下的东西都吃完。 这个例子经常在教科书出现。
但大卫·弗里德曼(小弗),也就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儿子,却提出另一个解释。
他认为,父母强迫孩子把余下的东西都吃完其实可以作为一种惩罚,让孩子下一次不会再乱点过多的东西。
同一个问题,有两个解释。那一个比较好?我认为都对,但沉没成本是传统静态的分析,而小弗的解释则是相对动态的分析。
两个分析的目的也不相同,沉没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小孩的最优选择,而小弗的分析是父母的目的。
那么那一个解释更好呢?在我看到或认识的经济学家中,普遍都觉得小弗的解释更好,因为他这解释能有更广泛的应用性和逻辑一致性。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奧派方法论的特点,而这正是主流经济学缺失的。
奧派更注重动态分析,例如奧派的经济计算,就是计算亏或赚。公司亏了就像上面孩子点多了,最终受到了惩罚,下次要改变生产。
奥派比传统主流经济学更重视人的目的,经济学家分析问题不引入目的往往不能给出一个好的解释。
当然一个好的解释不单是合情理,也需要一个因与果之间的机制。
用另一种说法就是因通过什么方法产生果,正如止痛药能止痛,但止痛药通过什么机制止痛也是判断解释好坏的标准。例如止痛药阻止了神经系统传达痛的信号给大脑,所以能减退痛楚感觉。
所以奧派更注重合作、竞争、经济计算、价格和知识,因为这些是自由市场的机制和信息。
而主流经济学主要集中研究某特定局限条件下的最优状态,而这是主流经济学好的解释。对于奧派来说,好的解释是人的行动如何改变某些局限条件和自身状态。
至于经济学者如何选择就很受他的训练思维影响,我认为经济解释比预测重要。经济预测和求神问卜巫术分別不大,因为没有人能预测到明天所有市场人的目的是什么。
好的经济解释必须能帮助人去理解现实中的事情和行动,而不是告诉他们什么是最优的选择和行动。

2019年12月20日

——————

题图:John Ruskin,Beauvais

上一篇:做大利润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0)

相关推荐

  • 【律师手记】律师法学应该是科学——读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

    之前,写过一篇随笔,谈的是"律师法学"的话题,虽然雄心万丈,但愧于自己能力不逮,也就写了一点文字,权作是聊胜于无的安慰.最近读到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尤其是卷一的第 ...

  • 启研教室 | 关于如何做好文献综述的九个问题

    启研学社由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高校师生与企研数据科学团队联合组建,以大数据资源及相关技术助力中国学术与智库研究为宗旨的研究组织.团队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挖掘经济社会大数据资源在学术和智库领域的应用价值, ...

  • 许成钢教授谈治学 | 比较

    本文是许成钢在与徐轶青和李华芳两位年轻教授对话的基础上,整理节选的.推送删减了原来对话中部分内容,现有版本基本都集中于方法论上. 许成钢教授是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首届研究生,1991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 ...

  • 100款小小庭院,打破空间局限,美的焕然一新

    金色的阳光 慵懒地洒在小小庭院里 每一个周末的午后 总喜欢 坐在木头的躺椅上 享受这难得的静谧 庭院 不用很大 白色的小石子 散落在地上 洁净如雪 阳光透过玻璃天窗 将竹叶照的灵珑剔透 斑驳的影子 在 ...

  • 突破认知局限,才能获得自由

    导读: 原来,我要面对的既不是金钱的匮乏,也不是身份的焦虑. 原来,我要面对的只是人性的弱点. 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那句话:"人不自由时感到不满,自由时感到惶恐." 编辑整理:期 ...

  • 普通人怎样突破局限,获得更高成就?(深度)

    资讯线人 家长佰事通 每天推送育儿常识,教育.心理成长.学习.婚姻等方面! 作者:艾菲,来源: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 -  1 - 风险的厌恶 现在,我把两个选项放在你的面前:一个是 ...

  • 全科医生的作用不应局限于常见病、多发病,还有罕见病!

    全科医生的作用不应局限于常见病、多发病,还有罕见病!

  • 穿衣别再局限一种风格了,今年这4种组合可甜可欲,学到就是美到

    穿衣总是局限于一种风格可不行,毕竟我们是时髦精,必须跟随当下的时尚潮流走,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搭配,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不同的搭配组合,可甜可欲,或许你会喜欢呢,如果你觉得自己平时的搭配太沉闷老套,来学习一 ...

  • 走出被世俗所局限的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获得更多,见识更多,于是我们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疯狂的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让自己走出某一个特定的圈子,那么能够发现不对,想要走出这个圈子的人,其实算是已经有点开悟的人,毕竟安逸是 ...

  • 超越生理局限的内心空间

    标签: 木心美术馆 博物馆设计 水上美术馆 © OLI Architecture PLLC 木心美术馆位于木心先生的家乡: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基地毗邻正在建设的乌镇大剧院,与西栅景区隔水相望.建筑面积为 ...

  • 教师如何超越局限,实现生命的拔节成长

    校园生活中,我们不时会遇到教师陷入职业瓶颈,工作缺乏激情,这其实源自于生命的局限,要改变现状,我们就需要超越局限,成长生命. 生命的局限其实有很多方面,我从6个维度去进行总结: 第一.重构认知 教育里 ...

  •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信任危机——当代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探索与局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进入了变化速度持续加快的新历史阶段,社会生活呈现出日益明显的不确定性状态.直面社会变迁的当代西方社会学在对这些不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