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回 遭灾民围困 返样备故乡
第124回 遭灾民围困 返样备故乡
文/阮 镇
还没等那人开口,蒙照源回身往那牛眼一指,解了牛眼的穴。
蒙照源一带马缰,双腿一夹,策马追赶自己的马帮去了。
紧跑了一阵,已经能看到自己马帮了,蒙照源才缓下步来。
老郑说:“诏主,你不是要进希府里去吗?怎么又不去了?”
蒙照源说:“不去了,瞧那两个守门人的作派,就知道希府是一方恶霸,不去也罢。”
他不想说出熊掌柜儿子堕落的样子。
老郑说:“诏主,你就别生气了,这一路走去,这样的恶霸多了去了,你能气得过来吗?”
蒙照源想:“也是,我为什么要生气呢?我是去见大唐皇帝,别的事与我无关。”
果然,一路上,蒙照源再也不管闲事了,一心只想早日见到大唐皇帝。
这一天晌午,他们在溪流边的草地上开稍。
马帮的开稍,指的是休息做饭。而开亮,就是野外宿营了。
瓦是男的荞粑粑还没有做好,人们正等着吃呢。这时,一队挑担子的男人,闪悠闪悠地走过来。前后左右,有十来个彪形大汉,骑在马上,手握着腰上的刀柄,警惕地观察着周围。
老郑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伙押镖的。
蒙照源之所以在这里开稍,是因为他捕捉到了前面黑松林里埋伏着二十多个山贼。
蒙照源一路都巧妙地避开了险情,从来不透露险情真相,为的是不让同伴们受到惊吓。
蒙照源当然看出那伙人是押镖的,而且,还看出一模一样的担子里,装的东西却不一样。
一共十二担,有四担是珠宝玉器,有四担是蜂蜜,有四担是八角、花椒、桂皮等调料。
四担珠宝玉器夹在中间,显然,这趟镖重点是那四担珠宝玉器。
蒙照源出于好心,冲路下的他们喊:“各位辛苦了,歇歇喘口气,吃一口再走不迟。”
一个骑在马上的汉子,边走边喊:“多谢这位大哥的盛情,我们刚吃过,还是赶路要紧。”
蒙照源还想再喊,被老郑止住了:“诏主,他们押镖的,处处小心,怎么会跟我们混在一起呢?看那担子还挺沉的,不知装了些什么东西。”
蒙照源说:“是啊,不知押的是什么镖。”
看着消失在拐弯处的那伙押镖的,蒙照源催促:“现在开拔,边走边吃,跟上那伙押镖的。”
老郑说:“诏主,这又何必呢?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蒙照源说:“你就别多话了,赶紧收拾吧。”
大伙以最快的速度,七脚八手收拾完东西,抬驮子上路了。
可是,瓦是男的锅里,还有几个荞粑粑没有熟。
瓦是男说:“你们先走,等荞粑粑熟了,我去追你们。”
客师傅说:“绵泡蛮,瘦蕊,我们三人跟夫人做伴吧。”
绵泡蛮说:“诏主今天怎么了,这么猴急。”
客师傅说:“总是遇到事了,诏主才会这样。”
瘦蕊说:“诏主叫走就走,叫停就停,别瞎操心了。”
瓦是男说:“就是,快嚼荞粑粑吧,填饱了肚子要紧。”
好不容易等荞粑粑都熟了,他们灭了火,勒好伙食驮子。客师傅和绵泡蛮把驮子抬上马背。各自上了马,一行四人五匹马,让驮驮子的马走在前面,追赶大伙。
蒙照源走在前面,不停地捕捉镖队和黑松林的影像。
在离黑松林半里外,有一个路口,岔向一条耗子路。很少有人走的路,叫做耗子路。镖队从岔道走了,避开了黑松林中的山贼。
蒙照源松了一口气,问身边的老郑:“前面的路怎么走?”
老郑说:“前面的黑松林,时常有山贼埋伏,打劫路人。”
蒙照源问:“那山贼厉害吗?”
老郑说:“我倒没有碰到过,只听人说起,山贼人多,肯定有些手段。”
蒙照源说:“能绕道吗?”
老郑说:“就凭我们的实力,什么样的山贼,也不在话下,何必绕道呢。”
蒙照源说:“能绕道就绕道,打斗起来,难免要伤人。”
老郑说:“这也是。有一条耗子路,可以避开黑松林,可是,十分难走。”
蒙照源说:“难走总比打斗强,你说呢?”
老郑说:“诏主英明,那就走耗子路吧。”
蒙照源把注意力集中到那条耗子路上,镖队在那条耗子路上艰难地走着。
蒙照源收好魔镜,这才慢慢走下坡来:“我改主意了,既然耗子路难走,我们就不走耗子路了。还是进黑松林吧。”
老郑说:“万一有山贼怎么办啊?”
蒙照源说:“万一没有山贼呢?”
老郑眨巴着眼,没话了。
其实,蒙照源已经看到山贼得知镖队改走耗子路的消息后,就撤走了。
他当然不能告诉老郑实情。
他们顺利地通过了黑松林,到了招客马店,天就黑了。
他们住进了招客马店。
半夜时分,镖队才到达招客马店。
第二天一大早,蒙照源在马店院子里,碰见了押镖的人。
蒙照源知道他们迟到的原因,是耗子路有的地段挑子不能走,只得用人背。这样就把时间消耗了。
可是,蒙照源明知故问:“大哥,你们头里走,我们到了,你们怎么还没到啊?”
那人也坦诚,说的跟蒙照源知道的一样:“你们没在黑松林遇到什么麻烦吧?”
蒙照源问:“你们事先就知道黑松林有麻烦吗?”
那人说,他们的探子探到黑松林有山贼拦道,这才走的耗子路。
蒙照源说:“你们知道黑松林有山贼,怎么没告诉我们一声啊?”
那人嘿嘿笑起来:“我以为你们也知道了呢。”
蒙照源说:“可是,黑松林里什么也没有啊。是不是你们的探子弄错了。”
那人连连打哈哈:“八成是弄错了,你们没事吧?”
蒙照源说:“我们没事,你们也没事吧?”
那人说:“就是太累人了,你们这就开拔吗?”
蒙照源暗想:“这伙押镖的不地道,不能与他们为伍。”就点点头。
那人说:“我们得休养几天才能上路。”
蒙照源说:“那,我们先走一步了。”
这天,蒙照源一行正走着,迎面碰上逃荒的人。那不是一人二人,而是黑压压一片。
转眼间,他们就被逃荒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各自保护着马驮子,不让逃荒的人靠近。
突然,逃荒的人群全都跪下了,哀求之声此起彼伏。
蒙照源看着眼前这一幕,真不是滋味。
他问:“老郑师傅,怎么越往中原去,遇到逃荒的人越多啊?”
老郑说:“诏主,这我也不知道。当年,我就是逃荒四处漂泊,才参军混口饭吃。我曾跟诏主说过,样备诏真算得上是人间天堂,哪里会有逃荒的人啊。”
蒙照源一听这话,不禁开了窍:“是啊,想我样备诏,何时有逃荒之人呢?看这些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为了吃上一口饭,就只能离乡背井,无家可归。我这一路走来,越走越觉得,我的样备诏没有什么不好。”
老郑说:“诏主,快拿个主意吧,我们走不了了。”
蒙照源说:“我说话,他们未必能听得懂。你就对他们说,我们是到长安去见大唐皇帝的,请他们让开。”
老郑说:“这样说,恐怕不行。眼下,他们才不管什么皇帝不皇帝呢,他们要的是食物。”
蒙照源说:“这么多人,我就这点东西,怎么分得过来呀?”
老郑说:“这是给大唐皇帝的贡品,怎么能分啊?”
蒙照源说:“我说的不是能不能分,我说的是分不过来。这么多人,怎么办啊?”
蒙照源这才意识到,眼下这事,才是他遇到的最棘手的事:“要不,跟他们头头说说。”
老郑说:“逃荒的人,那有什么头头啊,全是无头的苍蝇。”
蒙照源说:“这可就真难办了。”
老郑说:“要不,把他们轰走。”
蒙照源说:“不行,那样会死人的。”
老郑自以为见多识广,眼下,面对这黑压压一片灾民,他也束手无策了。
就这样僵持下去,肯定不行。这么多人,只有十二驮贡品,怎么分啊?
老郑说:“分贡品肯定不行,不是舍不得,是无法分。一旦发生哄抢,那就会死人。”
蒙照源说:“我也这样想过,光靠分这点东西,不是好的办法。”
这时,瓦是男、瘦蕊也凑过来了。
瓦是男说:“诏主,有人在撕扯驮子了,怎么办?”
蒙照源当机立断,反手从马鞍上的羊皮口袋里,取出石门仙翁赐与的魔法拂尘,向上一绕一甩,凭空响起一串惊雷。
人们立马就静了下来,不敢有任何举动。
这一招,不仅让灾民们胆战心惊,也令样备诏的人目瞪口呆。
也难怪,这是蒙照源第一次使用魔法拂尘。
他手持魔法拂尘,勒马围着马帮慢慢走,边走边喊。
他喊一句,跟在身后的老郑就翻译一句:“大伙听好了,我是样备诏诏主蒙照源,我是到长安去见大唐皇帝,这些都是贡品。你们想分这些贡品充饥,我答应你们的要求。不过,你们得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跟我回样备诏去安家落户。”
此话一出,人们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法器啊?好生厉害。”
“样备诏在哪里啊?远不远啊?”
“这人说话叽哩呱啦的,莫非是南蛮那方的?”
“南蛮?好可怕呀,会吃人的。”
“不去不去,饿死也不能去。”
边议论,边就散去了许多人。
不愿散去的人们也在议论:
“看这诏主真是神人,凭空就能弄出惊雷来。”
“是啊,这样的人,多有本事啊。”
“即便是南蛮,也不打紧,先保住命再说。”
“跟着他,也学两手。”
“刚才他不是说去见大唐皇帝吗?这样看来,他们与大唐是相好的了。”
“我是不想再走了,就到南蛮去得了,有个落脚处就行。”
蒙照源围着马帮绕了一圈又一圈,同样的话,喊了一遍又一遍。
散去的人,有的又返回来了。没散去的人,有的还是散去了。
老郑忠实地翻译着蒙照源的原话,没有作任何的解释。
当蒙照源绕了五圈之后,大部份人散去了,渐渐走远了。
少数没有散去的男女老少,估计不足一百人了。
蒙照源收起魔法拂尘说:“你们知道哪里有水吗?”
老郑翻译:“你们知道哪里有水吗?”
灾民中有人说:“那边就有一条小溪。”
马帮和灾民来到小溪旁,蒙照源让停下:“老郑,翻译。”
蒙照源站在一个大石上,高声喊,老郑也在喊:“你们都愿意跟我蒙照源到样备诏去吗?”
灾民们虽然有气无力,也是在喊:“愿意。”
“你们就不后悔吗?”
“不后悔。”
“是真心话吗?”
“是真心话。”
“好啊,那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就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灾民们一阵小小的欢呼:“我们是一家人了,有家的感觉真好。”
蒙照源继续喊,老郑也继续喊:“现在,要紧的是填饱肚子。大伙一起动手,有力气的,就去找些柴来,把火烧得旺旺的,做荞粑粑吃。”
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一会功夫,小溪边就烧起了一长溜篝火。
瓦是男和荞面做粑粑,只有一口锅,这难不倒瓦是男。她把荞粑粑放到篝火的炭上烘烤后,埋进火灰里,不一会就熟了。
这样简单的烘烤,灾民们一看就会。女人们和面,男人们烘烤,有说有笑,气氛十分热烈。
灾民们捧着热呼呼、香喷喷的荞粑粑,边吃边流着热泪。
蒙照源看着这温馨的场面,多少有些安慰。
老郑说:“诏主,你真的要把他们带回样备诏去吗?”
蒙照源说:“你看,我象是在说白话吗?”
老郑说:“那去见大唐皇帝的事?”
蒙照源爽朗地笑起来:“不就去见个大唐皇帝吗?他的民众逃荒成了灾民,我接收了灾民,这样做,算不算为他分忧啊?”
老郑说:“算算算,太算了。那接下来,我们如何行动?”
蒙照源说:“原路返回。”
老郑说:“诏主,你太英明了。这十二驮贡品,就都贡献给这些灾民了。”
蒙照源说:“贡给皇帝只是一个人,如今贡给众多灾民,这账难道你算不过来?再说,这不是特殊情况吗?下回一定把贡品送到长安,送到大唐皇帝面前。”
老郑除了点头,还是点头,无话可说了。
蒙照源让兵士们都下马,让给灾民中的老弱病残骑,他跟兵士们一道步行。
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着灾民们。
其中有一位快临产的年青女人,也骑在马上,她的丈夫用心招呼着。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