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川乐山大佛
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
美国拉什莫尔山的石刻 四座高达60英尺(约合18米)的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前总统头像,他们分别是华盛顿、杰斐逊、老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和林肯,
美国拉什莫尔山的石刻
四座高达60英尺(约合18米)的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前总统头像,他们分别是华盛顿、杰斐逊、老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和林肯。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距省会成都约150公里,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这是在江对面看乐山大佛景区
乐山大佛现在开发成景区供人观赏和瞻仰。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组成,游览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这是巨型睡佛
现在睡佛发现者—潘鸿忠
1989年5月11日,一位61岁的农民潘鸿忠从广东顺德特地来到四川游览乐山大佛、乌尤山,为了给此行留下纪念,潘鸿忠让同行的游客帮他拍下了和张凌云、乌尤山全景的合照,而这张照片也为潘鸿忠后面的发现埋下了伏笔。
潘鸿忠回到广东顺德以后,高兴的拿出游览时留下的照片和家人分享,在和家人聊天的过程中,潘鸿忠突然有了一个新的发现,那就是他身后的山,看起来像是一尊“睡佛”,这个发现一下子让他感到非常兴奋,立马就将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发表在了《四川文物》上,这篇《乐山巨佛发现记》很快就引起了四川文化厅的关注。因此还受到了奖励。其实早在唐朝海通和尚建佛之初就已经发现,他还把大佛建在睡佛的心脏。
乐山睡佛
巨型睡佛又称隐型睡佛,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这尊睡佛全身长达4000余米。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联襟而成,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
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灵宝峰上的灵宝塔,竟像是佛的阳具,一柱擎天。乐山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宋,明、清均曾修葺。为砖筑、方形十三层空心密檐式四方锥体,坐东向西,高38米。下层特高,以上层层收缩,直至塔顶。内实为5层,有通光小孔,每层设佛龛,有石刻佛像。清人有诗:"秘开灵宝擘云根,三水交投万马奔。光相婆罗坪外见,诸峰罗列此峰尊。"
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四处眺望。登临塔顶,视野开阔,东面山峦重叠,气势雄伟;南面可见藏经楼、东坡楼;西面江水似天外泻来,三峨如舟浮云海;北面鸟瞰乐山全城,如一只展翅彩凤俯卧在绿波之上。真是东西南北,气象万千。
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如今,灵宝塔已成为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灵宝塔
灵宝塔
景区概貌
景区概貌
景区概貌
景区概貌
景区概貌
景区概貌
景区概貌
景区概貌
有了这尊大佛,便有了这个景区。那么,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会出现这么一个壮观的大佛?
这里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唐代有一僧叫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海通和尚,出生在唐开元初年,是贵州人,通海和尚原名清莲。自幼出家,曾拜高僧慧净为师,在他出家十二年之后,二十四岁的海通辞别师父云游名川大山去了。
当他云游到凌云山时,见凌云山风光无限,便在此地搭建一座茅草屋,从此在凌云山上修行,时间一长他发现,凌云山下乃是大渡河、泯江、青衣江的汇流之地,江水整日涛声滚滚,如万马奔腾,经常有行船失事于此,海通对此非常悲痛,但是又拯救不了他们。
有一天,海通发现了一个奇迹,他发现乌尤山、凌云山、东岩之间组成了一个"巨佛",而佛头朝南脚向北,仰卧于眠江东岸,海通和尚想:大佛整日仰卧在那看不到世间的疾苦,于是,他就想要让大佛坐起来看这个世界,让他日夜面对浩瀚三江,安澜镇涛,保佑苍生。
海通要造一尊弥勒佛,因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海通有了初步的计划,便开始去民间化缘募捐,终于在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开始动工。寒来暑往,花开花落,海通有一个青年到了老年,为了建造大佛他呕心沥血。一日,嘉州郡守听说海通手里有一大笔钱财,就带了一大批随从前来讨要。海通为了保住这笔建佛款,面对强大的势力,挖出了自己的眼珠并说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只可惜海通和尚没能等到大佛完工,就圆寂归天了。大佛终于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完工。我们现在看到的大佛与睡佛,有人认为是天造地设的奇迹,其实,是当年海通和尚利用了天然的睡佛而精心设计而成。
乐山大佛正是那句诗:“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海通和尚创造了世界奇迹!
画说当年施工状况
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
说也奇怪,建成大佛之后,再也没有船毁人亡之事
为什么要建乐山大佛?
海通和尚建佛以为镇住三江水怪,且弘扬佛法。据说,佛建成之后再无水患船灾。其实应这样理解:一,凿出的山石泥土倾倒于江中,自然改变水流走向;二,佛法无边,精神倍增。
建佛的故事
有一天海通和尚站在凌云寺的山上,相下观望三江的水势,却看到了令他心痛的一幕,当时一辆过往的大船被巨浪给吞没,船毁人亡,心中是十分的不忍,于是,他相当三江之水如此的凶狠,低下必定有水怪在作怪,于是决定在这岩石之上来雕刻一座佛像,借助佛祖的威力来镇压水底的水怪,要使来往的船只在也不会受到伤害。于是他就早来了两位技术超群的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准备和他们商量雕刻佛像之事。
海通和尚就说:“三江的水怪,十分的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的说:“我看就刻一尊象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
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罗汉降龙伏虎,又刻了普贤菩萨指点迷途。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大佛的造像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弥勒佛像。
石虚的千尊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石虚讥讽的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石诚毫不气馁的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雨。
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拣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
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他听说海通和尚从外地化了许多银两,便打起了坏主意。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对老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目无王法,罚你银两一万两,限三天交齐。”老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海通和尚不答应,就恐吓说:“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为海通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银子。谁知话刚说完,老和尚面不改色的说:“我宁愿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钱!”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海通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后退。谁想一时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
这时,那一对眼睛又飞回海通和尚的眼眶里。那些贪官污吏见了,再也不敢去敲诈老和尚的钱了。后来,海通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他把几个弟子和石工们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造大佛。”说完,他就咽气了。海通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建造大佛。不久,石诚也死了,他的徒弟们仍旧在雕琢大佛。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经过了90年,大佛终于建成了。
因为这座石刻大佛是天下最大的佛像,所以人们就叫它大佛,又叫乐山大佛。大佛旁边的那座凌云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在之后这里的水怪也再也没有出来行凶杀人了,被大佛给彻底的镇压在了下面。
佛财一说,只是个传闻,原本以为发现了大佛胸口的小门,里头一定深藏宝物,结果令人失望。
有人远看还以为是一个小佛
此暗门,刚被发现就引起了很多的考古学家,和游客的驻足相望,但是后来发现,其实所谓的暗门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多的神奇色彩在其中,只是修建者留了一个门而已。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毁掉了。
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开建是在唐朝,叫大佛阁,宋代重修,叫天宁阁
乐山大佛的头顶也是很神奇的。乐山大佛的头顶看似就是有很多的头发,但其实却是具有很强大的排水系统。而乐山大佛之所以屹立千年不倒,正是因为这独特的排水系统和设计的形式。小小的机关能够促使四川的乐山大佛屹立这么多年,其实也可以看得出我国古代的匠人智慧是多么的强大。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建造于唐代的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事实上,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这座被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1989年,历时两年多的“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在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的时候,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经实测,该碑高6.6米,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碑宽3.84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这通摩崖碑的发现具有相当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也是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
原来这些地方都有佛像雕塑
乐山大佛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头上的发髻。这些发髻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是在佛头上面整体雕刻出来的,但实际上近距离观察才能够看到,这些发髻全部都是用石头镶嵌在佛头上面,并不是和佛头浑然一体。
而这些发髻的工艺非常的复杂,表面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拼接痕迹,同时用石灰和抹灰两种工艺保证发髻不会掉下来,而这样的发髻也非常好的保护了佛头。之前很多人都认为佛头上的发髻就是随意排列的,直到后来有一位游客来到乐山大佛,在佛头附近拍照,等到照片洗出来之后,这位游客发现佛头上面的发髻似乎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之后这个发现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而专家在检测之后发现,佛头上的发髻竟然是一个功能完好的排水系统,所有的发髻都是按照规则排列的,一旦天上下雨,那么雨水都会顺着发髻当中的缝隙流下来,并不会在佛头上面积水。这尊佛像的衣领,衣纹和胸口处,都有着非常精妙的排水系统和头上的发髻连接起来,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护这尊佛像。
与此同时,大佛的颈、肩各有大小不一的排水洞,洞内向下延伸至大佛衣领褶皱处,仍然是排洪的重要场所。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2,栈道。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
3,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4,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文革被毁。
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不过,这座佛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历史上记载过的就有“闭眼流泪”和“佛光”这两个传奇景观
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回顾: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
最早出现的是“闭眼流泪”。在1962 年,乐山大佛发生了闭眼流泪。当时恰逢遇上了百年难遇的三年自然灾害,天公不降雨,百姓颗粒无收,饿死了数于万计的人,岷山上散布着众多的尸体,大佛不忍看这佛光笼罩下的子民遭受这如此巨大的磨难,痛苦的闭上眼睛并默默的流泪。
到1963年的时候,灾情仍然不见好转,饿死的人继续增加,大佛无力拯救苍生,再一次的闭眼默默流泪。对于大佛流泪的照片,有关部门对大佛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清洗,但还是没能抹去大佛眼角的泪痕。这个泪痕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乐山大佛关注芸芸众生的标志,至今依然存在。
此后只要是我国发生重大事件,大佛都会闭眼流泪。不过它并不全都是只为无奈的事流泪,它也为喜悦的事送上祝福。在2000年的时候,乐山大佛发生了闭眼流泪事件,这一年我国发生了几件值得庆祝的大事情:中国成功加入WTO、北京奥运会申奥成功。其实它不仅闭眼流泪,它的佛头还闪佛光。
在2002年5月6日上午9时43分,乐山大佛再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乌云还未褪去的时候,在乐山大佛的上空,突然出现日晕现象。刚刚升起的太阳四周闪现出一个直径约300米、内红外紫的五彩光环,色彩时明时暗。千年难遇万人争睹!
关于这两个传说,有的人说是佛祖显灵了,没有人反对,但是有人说是风化,也没有人反对,如果风化最开始风化的应该是最凸出的部位,比如鼻子,嘴巴。至于真正原因是什么 ,现在还不知道。不管是什么的原因,乐山大佛也为我国增添了一份色彩。
而专家经过一番调查揭示了大佛闭眼的真相,专家说:“大佛之所以闭眼是因为受酸雨的影响,佛像上眼睑变黑,多处表皮脱落,造成了佛像闭眼的视觉效果。政府在进行维修后,它就又出现了睁眼的效果。而流泪则是因为佛像头颅后面与两耳间有一套精密的排水系统,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导致大佛没有被风蚀掉。至于佛光,则是阳光照在云雾表面所起的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的,因为形成条件比较高,所以不太常见。”
有旅游者回来,说,看了乐山大佛,身心有压迫感。专家解释说,那就是“巨物恐惧症”。对于某些特定的巨大对象有无法控制的恐惧感。他们表示,在看到乐山大佛以及其他巨大的物体后,会内心紧张、呼吸困难,更有甚者会留下心理阴影。
大佛·夜·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