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音(第十三辑)
童音(第十三辑)
《童音》到了第十三辑,已经到了可以整理成册、付梓印刷的时候。看到这些充满灵性和本真的文字,作为老师,我感到十分欣慰。每一篇都能给我如此美妙的感觉,十三辑更是如此。本辑的《童音》较为丰富,有《本来我可以——》的半命题题目,也有《告别冷雨里的痛》的命题文章,还有一篇充满亲情与智慧的书信体的文章。孩子们用童真的眼光观察和表达自己的世界以及对世界的思考、认知,因此,这些文字就是我们未来的投影。
本来我可以静听雨声
文/张梓暄
“嗒、嗒”雨水顺着屋檐拍打到小院的石椅上,从一滴雨水化为细碎的水沫,不知所踪。
我故意打开书房的小窗,让那湿润的风吹进来,带来一片清凉。这个月正值阴雨季节,我认为在下雨天读书是一种最好的对雨的诠释。
一丝风吹过来,吹动我正在看的那一页,我想知道院里的茉莉怎么样了,于是我站起来走到窗前向外看去。
茉莉如玉一般洁白的花瓣在风雨中片片飘飞,翠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晃着,我叹了口气,许久都未见到的花开又是如此短暂,下次闻到茉莉花香恐怕是一月之后了。
我将视线转移,无意间撇见小院角落里的一抹蜷着的橘黄,我仔细去看却又被雨丝阻挡,我一时好奇,匆匆撑了一把伞走向小院。
在那个角落里的是只看起来不到几个月的小猫,我猛然想起,三天前在邻居家死去的大黄猫,似乎还生了一窝小猫崽。
我仔细地打量这小猫,它的毛全部都湿透了,紧贴在皮上,显得十分瘦小,一双像圆珠子的眼睛闪着光芒地看向我。
我被那双纯真无邪的眼睛打动,蹲下去,把小猫抱了起来,它也很乖地在我的怀里缩着,我一手撑伞,一手抱猫跑回屋里,溅了一身的水花。
收拾好小猫,我开始绞尽脑汁地为它起名,我歪着头想,它也歪着头看着我,我突然看向了小院捡它的那个角落旁种着的楠木,一本正经地对它说:“以后你就叫楠楠了,知道了不?”我想它似乎是听懂了,满意地点点头。
现在,如果再让我选择,我依然会打破安宁,冒雨顶风,走向那未知的角落。
【江一点评】
梓暄是有着作家气质的孩子,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她的文章一直在进步,也正是她的一篇篇文章为她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梓暄的文章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细腻深情,优美朴质。从这样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善良真挚的内心,可以看到她勇敢坚定的身影。可以说,梓暄的文章在各个层面已经到了纯熟的境界,比如选材,这篇文章选择了雨中关爱小猫的故事,满满的人文关怀,比如情节,文章写雨水,写书籍,写茉莉花,写新生的小猫,每一个情节的转换都合情合理,感人至深,让我们看到一个如此美好的女孩儿形象,比如语言,“现在,如果再让我选择,我依然会打破安宁,冒雨顶风,走向那未知的角落。”末尾点睛,既有艺术构思,又显露出语言的功夫。
本来我可以帮助他
文/薛梦煊
行动只在一念之间,而在这一念之间,或许会庆幸,或许会后悔,当已经过去,才会想:本来我可以…,可是,为时已晚。
记得,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太阳仿佛要把人们烤焦似的,热得人们或许会想,为什么后羿不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掉呢?我刚上完补习班,脑海里九出现了这个想法。我急着回家去买一瓶水,飞快地蹬着自行车,真不亚于望梅止渴啊!
在路上,我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爷爷正在乞讨,他皮肤黝黑粗糙,大概是在烈日下晒的吧。他骨瘦如柴,看起来好几天没有吃饭了。他面前放着一个破破烂烂的盆,我猜,这也是他捡来的吧。盆里放着几张一元的纸币和面值很小的硬币,我不禁感到世态炎凉,想到这儿,攥在我手里的五元钱发烫,一边是乐于助人,一边是自己渴望已久的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李。最后我犹豫地走进超市,五元钱换了我渴望的水。
回到家,我并没有打开那瓶水,而是在阳台上目视着那位老爷爷。这时我多么希望有人来施舍老爷爷一点吃的。这时,有一个妈妈拉着一个小女孩走来,只见小女孩低声向妈妈说了些什么,妈妈微笑着拿出十元钱,递给了小女孩,小女孩开心地把钱放到了老爷爷的盆里。那一刻,我的心里平静了许多。随即,我拿上那瓶还未开封的水奔向楼下。可是,那里却不见老爷爷的身影。转眼间,泪水已浸满我的眼眶……
后来的日子,每见到有乞讨的人,我都尽可能的施舍给他们一些钱,可是这件事我永远难以忘怀,本来我可以帮助他……
时间不能重来,我们不能改变昨天,也不能预知明天,能把握的,只有当下。珍视当下,不让明天的自己后悔,不再说“本来我可以……”。
【江一点评】
梦煊的这篇文章,看似选取一个很俗的素材,其实并不是如此。因为文章的最后有一个十分漂亮的情节陡转。其实“我”很想帮助烈日下的老爷爷,但由于某种原因却没有去做,或者是因为不好意思,或者是因为不敢。虽然没有帮他,但却一直想去帮他,这是一种复杂的心情,而作者却表现的非常突出。当我们觉得事情就此而止时,突然又有了新的变化,“我”看到另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陪伴下帮助了老爷爷,顿时找到了帮助老爷爷的勇气,可是下楼后发现老爷爷已经走了。这时“我”的心情变得很焦急和懊悔,这也就是文章的点睛之处了。而且,无论从情节来说还是从情感来说,都是最关键的部分。可以说,文章塑造了一个天使般孩子的形象,她的泪水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了清凉。
本来我可以留下雨中的微笑
文/张冬旭
雨又开始下了,一根根银线组成一张大网笼罩住这个城市,将每一个人联结起来,但,雨终究会停。
看着窗外哗啦啦不停的雨,明明前不久刚下了一场雨,却始终对雨感到新奇,眼下枯燥的作业先去了往常的重要。
放学了,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教室,看向窗外五颜六色的伞代替了灰色的石泥地。拿出伞,我也该走了,手伸入柜子。伞呢,原本放在旁边的伞不见了,我把书包拉了出来,手忙脚乱地在书包里摸索,一阵电流闪过我的大脑。中午回家时也打着伞。想起我的伞在哪了,倚在椅子上绝望地叹了口气,同学走了,爸妈又都不在家,不可能会有人来为我提供帮助的,无奈把书包放在头上,准备发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家,刚要出校门口,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的朋友与他妈正在校长办公室门口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他看到我后,跟他妈妈嘀咕了一会儿,跑了过来。
“你怎么还在这里”他不解地看着我。往我头上看,当看到了书包时顿了一下,恍然大悟似地拍了一下头“你没带伞啊”,跑回去拿了桌子上的伞推着我出了校门,“走,我送你回家”。“哎,你不是在这还有事吗,你走了,你妈妈怎么回家?”“一会儿再回来就是了”。
我俩走在路上,他话很多。平时,我们走在一起,通常不说话。我想插个嘴也插不上,当我看到我家时,他还在往前走,嘴上依旧没个完,快走过时,我才出声说话,“那个我到家了”。他今天这机关枪似的嘴,终于停火了,他的脸色有点不好看,他犹豫了一会儿,从自己书包中抽出一个本给了我,“你不是一直想看我这本上写什么了吗,借给你看看。”说完便离开了。我拿着这本皮都开始泛黄的本,这个本从我认识他时,他就写了,有一次我碰了一下,他就跟我闹了一天,今天怎么忽然把本给我了?
第二天,班主任在讲台上说:“今天,我们班的明同学转学了。”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像被锤子打了一下,“怎么会这样,那天是最后一次,那个本……”如果我挽留他,他会不会留下,我这样想。
回家后,我将那本整个读了一遍,看到最后一句话,我停下,顿了顿合上本放入我的小盒子中,小心翼翼地放下。
我们也正如他的最后一句话“相遇平淡无奇,分别万劫不复”。
【江一点评】
当读到“我俩走在路上,他话很多。平时,我们走在一起,通常不说话。”这句话时,我已经觉得这是一篇好文章了,并且读下去的兴味很浓,觉得再也放不下了。而当读到“今天,我们班的明同学转学了。”这句话时,我觉得上一段写的简直妙极了,非常符合生活的真实。当我读到“相遇平淡无奇,分别万劫不复”时,我被深深的打动了。冬旭是一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儿,从他的文章来看,确实是如此的。由此来看,冬旭的这篇文章就是他的生活与生命本身,而与冬旭无关。从这篇文章中,我也获得了很大的启示,没想到文章可以如此丰富多彩,我以为文章会停止在“明同学转学这里”,可是最后还有一个“相遇平淡无奇,分别万劫不复”。再看全文,情节、细节、情感俱佳。
告别冷雨里的痛
文/王文洋
秋风一阵阵吹过脸颊,秋雨绵绵,天桥在风雨中。
一只被雨水打湿的麻雀在路边瑟瑟发抖。又是一个独自漫步回家的傍晚,瘦弱的身躯撑着一把硕大的雨伞,双手紧紧抓住伞柄,好像生怕雨伞会被狂风连人带伞一起刮跑似的。想起考砸的成绩,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流下来,划过脸颊的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是雨水还是泪水。投机取巧总想天上掉馅饼被无情彻底摧毁,感到很无助,我多么想有人来安慰.....
天桥的正中央,一个黑影在雨中微微颤抖,越来越近了,我看见一个穿着破旧而又单薄衣服的乞丐在地上跪着,眼睛流泪出无比可怜,他那颤抖的声音中带着些哀求:“请可怜可怜我吧!谢谢了好心人!”可经过的人们却无情的从他身边走过。
我慢慢把手伸向口袋,摸出一元硬币握在手中,也许,我这微不足道的举动会给他带来一丝温暖吧。他看见我走过去了,好像看见了希望,他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了我的硬币,那个急迫的眼神使我把伸出的手马上要碰到他的破瓷碗时停住了。
人群在我身后不断涌过,我不知道他们用怎样异常的眼光看我。我打量了一下他的全身,我盯着他的双腿,虽然瘦弱但强劲有力,那双按在地上的手臂,蕴含着无限活力。双眼在他那面黄肌瘦的脸上显得格外明亮。
他的时光就在这个过程流逝了。他在篮球场上会成为得分高手,在舞会上会成为优秀舞者,在家中会成为好丈夫,好爸爸,可在现实中他只是一个乞丐,一个没有上进心不知努力的乞丐。
我的心顿时打开,迅速起身,收起硬币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秋雨绵绵,那个天桥,那个乞丐,在雨中痛苦过,但今天的痛苦会赢来明天的成功!
【江一点评】
文洋的这篇《告别冷雨里的痛》用非常文艺的方式提出一个人生问题,即如何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是靠别人,还是靠自己。文章最后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不能奢望别人的施舍和安慰,强者是强者本身成就的。很值得推荐的是文章运用了象征与对比手法,比如文章中被雨水淋湿的麻雀、天桥上哀求的乞丐、考试失败的“我”,三者都有着同样的特征,那就是弱者,需要帮助和同情。同时,文章又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用“我”和乞丐对比,以乞丐为镜子来映照出自身的本质,那就是本来可以奋斗、拼搏,却自生怜悯之心。而且,文章的最后也用到了象征的手法暗示自我的成长。“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天上挂着一道美丽的彩虹。”这表明“我”已经摆脱了冷雨里的痛。最后,值得学习的是文章的语言,在平淡之中自有机巧,比如文章的第一句“秋风一阵阵吹过脸颊,秋雨绵绵,天桥在风雨中。”秋风,秋雨,风雨中。
致妈妈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明媚的阳光照在洁净的窗子上,心情美丽的我起床后,才得知收到了您的来信,其实我很想细致的理解您对我的良苦用心,从我姗姗学步的孩提到茁壮成长少女,我们都没有一直做到的心灵与心灵的理解与沟通。
记得小学的一次考试,我考的十分不理想。放学后,我独自垂头丧气的走回了家中,吃饭时您也看出了我不开心,就一直看着着我,却什么也没说,直到我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了屋门。过了一会儿,您走了进来给我端着一杯热牛奶。
“这次没考好没关系,从今努力一下,下次争取考好了不就行了吗。”您和蔼的说。您没有责怪我,而是对我进行了心灵抚慰。我感觉到母亲的伟大。
升入初中后,我感觉到您做妈妈的方式与小学时代不同了,您对我比小学时代更严厉了。我知道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您希望您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我很理解您,也很感激您。但在今后我也希望您也为我考虑一下,您这样做会不会让我感到劳累甚至倦怠。我也希望今后的日子里您可以反省一下自己,不要遇事就只怪我,难道一件事只是单方面的吗?妈妈,您知道吗?我多想回到小学时代,我多想您多给我几次心灵的抚慰,我想多想再喝一杯您给我的热牛奶。
我知道您希望我多努力一些,您放心我保证我会的。鸟要学会飞向更辽阔的天空,马要奔跑向更远的地方,鱼要游到更浩瀚的海洋,我也要努力走向我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向一片光明的前程。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请母亲放心。
我祝您身体健康,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您的女儿:王文洋
2018.5.14
【江一点评】
文章这封给妈妈的信,真的是动了真情的。在于不仅有对母爱的赞美,还从自我成长的角度理性的给妈妈提出了建议。语言质朴,匠心细微,值得推荐和学习。尤其要注意的是文洋的这篇书信体文章并不单单依靠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建议取胜,还在于文章的艺术感很强,比如细节,妈妈的一杯热牛奶,这是细节,同时也为下文的建议做了铺垫,一箭双雕。比如对比,将小学时代的妈妈和初中时代的妈妈做对比,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给女儿多几次心灵的抚慰,再喝一杯热牛奶。总之,短短的一封家书,却有满溢的亲情和闪光的智慧。
告别冷雨里的痛
文/张瑞宸
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窗外下起了雨,风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拂过,风卷带起沙子。即使是那么的温柔,但路人总能感受到风的力度所带来的刺骨的寒冷。我坐在窗前看着车来车往,和偶尔急匆匆赶路的行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个同样的雨天。
那是在小学一次期末考试后,一个又一次发试卷的日子。与以往大不同,这次老师发到我手里的是一张满分试卷,仔细看了看试卷上的名字,没错!真的是我的,我挺直腰板仔细听着老师念到进步大的同学的名字,第一个就是我,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心里按耐不住的高兴,我做得到了,真的做到了。
放学了,我急匆匆的走出校门,见到来接我的妈妈,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妈妈高兴中带着几分迟疑,回到家中我听见妈妈在悄悄的给老师打电话:“孩子一直成绩不很好,这次怎么进步这么大?试卷是她自己答得吗?会不会是抄同学的?”妈妈怎么不相信我?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转身走到院子里,天下着雨,风卷着雨打在我身上,好冷,好冷。
妈妈!你知道上次期中考试成绩都不及格,我心里有多害怕,怕同学嘲笑和老师批评,把试卷藏到了书包最底下,心里慌乱极了。一上午,老师讲的什么?同学们在说什么?都没听到,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时间,恍恍惚惚的回到家里,妈妈您还生气的打了我,打的很疼很疼......
是我的同桌看到我不开心的样子,主动帮助我,给我讲不会的数学题,告诉我只要认真听课,多做练习,有信心就能考出好成绩。我自己又悄悄找了一本哥哥的讲学习方法的书,读了好几遍,感觉其实学习也没有那么难,勤动脑子、肯下功夫就行,这次考试成绩我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我努力的结果,妈妈,你要相信您的女儿啊!
挂断电话,妈妈慌张的从屋子里走出了,轻轻地在雨中把我搂在怀里,带着歉意的说:“孩子你真的长大了,妈妈错怪你了,请原谅妈妈!”。
日日年年都过去了,那种痛也跟随那场冷雨一去不复返。今天的雨,依然冷,但冷的只是雨,我只是在窗前看风景。
【江一点评】
读瑞宸这篇文章,我感觉这孩子真的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文风质朴而不失大气,情感真挚而不失细腻。这篇文章如瑞宸本人,因为高大而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观。文章很好的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层层推进,体现出了文章丰富的层次性。这样让情节错落有致,思路清晰,开头看雨,得到满分,遭到质疑,同学帮助,雨中伤心,母亲拥抱,最后看雨。可以看到,文章结构完整,构思精巧,仔细玩味,不禁让人惊叹。而文章的语言也值得称道,最后的句子也是匠心独运,“今天的雨,依然冷,但冷的只是雨,我只是在窗前看风景。”总之,瑞宸的这篇文章不愧为美文,值得推荐,值得收藏。
附录一、散文集《童音》作者名单
江 一、王文洋、张瑞宸、张梓暄、康紫阁、张冬旭、聂天祺、杨 雪、何美琳、张佳丽、吴晨彤、刘耀隆、武 涵、王诗祁、许茉晗、王云婷、李思瑶、马皓晨、赵瑞朋、薛梦煊、王 政、李雪纯、解朝佑、鲍 超、李文涛、代永昊、朱锦垚、何雅宁、王彭岳、张馨元、李思瑶、李 响、牛佳琦、崔笑醍、卢梦涵、崔统秀、刘冠希、白皓天、任梓桐、王若阳、孙振羽、平晁全、刘向远、郭裕暄、许家畅、谢华伟、韩林呈、赵冰树。
附录二、《本来我可以——》题目分析
一、题目解读
“本来我可以——”是一个半命题的文章,这给学生很大的创作空间。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题目,看出门道的学生可以写出很好的故事。因为这个题目本身就带着很强的引导性,不仅有情节内容上的引导,还有艺术手法的引导。题目中空白的部分可以填上抽象的词语,比如成功、失败、坚持、放弃、拥有、失去、铭记、忘怀、坚强、懦弱、道歉、等待等,也可以填上具体的词语,比如欢笑、哭泣、领奖、撒谎、听雨、做好、仰望星空、享受花香等。这里的每一个词语都可以引出一个或优美或壮美、或温暖或凄冷、或感动或励志的故事。
因为这个题目本身蕴含着对比的手法。本来是往事,如今是现实。往事和现实明显是不同的,那么是怎样的不同呢,如何不同的呢,不同的结果如何呢。而这就是文章的灵魂,即文章的中心情节。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因此,孩子们可以写出与自己合二为一的独特美文。当然,无论填什么,都要有两方面的辩证思考,比如成功与失败。如果填成功,那么文章就是一个失败的故事,这可以是一个优美的误会故事;如果填失败,那么文章就是一个成功的故事,这可以是壮美的励志过程。以此类推,其他的词语也应当如此考虑。但除了这个对比手法,我们还要考虑情节、细节、文体、题材这些问题。尤其要注意的是文体应当是标准的记叙文,不应当写成议论文,还有题材要选择生活中的素材,不应当描述其他作品中的故事。
二、优劣分析
(一)优点
第一,有些学生的情节设置富有审美意蕴,不单单在故事性上有较大的趣味和价值,而且体现出很温馨的人文关怀,或是优美,或是壮美,或是温暖,或是凄冷,都在展现着人间的真善美,传递着生活的正能量;
第二,有些同学的选材很见功底,看的出来,在观察生活方面,这些同学是认真细致的,是饱含感情的,他们能够从生活中的小事儿入手思考和表现人生的感悟与认知,可以说是以小见大,以轻拨重;
第三,有些学生的语言富有质感,能够恰如其分的表现生活的本真,在这个表层下,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文章的细节非常好,画面感非常强,读其文,如同身临其境;要做好这个,还需要处理好文章的节奏,当快就快,当缓则缓,同时这也是一个详略的问题;
第四,有些学生的立意与艺术构思具有创新意识,比如“本来我可以考好”这个题目下的文章,作者并不是在忏悔荒废时光的恶习,而是用形象的画面告诉我们不要为失败找借口,比如有些同学对倒叙、插叙的运用等;
第五,有些学生的卷面非常整洁,甚至美观,看得出在练字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值得表扬,应当鼓励。
(二)缺点
第一,有的学生在情节上依然没有找到可行的门径,依然处在刻板叙事的程度,文章平淡无奇,没有对比陡转,没有曲折回环,可以适当的运用变换叙述视角和叙述顺序的方式加以修改;
第二,有的学生在选材方面存在着迷茫、盲目的情况,比如选择一个毫无情感和人文深度的事件,这样很难打动读者,毫无艺术气息,比如借助梦境、回忆等方式大篇幅再现其他作品或他人的故事,这种做法一是让文章失真,缺乏生活气息,二是有宿构、抄袭的嫌疑,比如有些学生以草木虫鱼的视角作文,这种方式有很大的风险,不建议在考场中使用,总之建议学生们还要关注自身生活,表现自身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第三,有些学生的叙述语言力度和柔韧性不够,不足于触及生活的细微之处,因此文章流于事件的叙述,缺乏画面感,从而导致文章节奏过快,重点不突出,或者根本没有重点,建议学生以语言锤炼为出发点锻炼细节描写的方法;
第四,有些学生的文章事理逻辑不通,或者不够严谨,或者过于低幼化,或者过于年长化,非常不符合初中生的生活常识和日常用语,建议学生在写文章时要把事件的来龙去脉思考清楚,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上的艺术构思,比如插叙、倒叙、补叙、铺垫、照应等;
第五,有些学生的文章卷面太乱,甚至到了无法看清、不及格的地步,因此,建议这些学生下苦功夫练字,整洁卷面。
三、修改建议
第一,对题目《本来我可以——》从多方面做细致的分析,比如手法角度、比如情感角度;
第二,再次提升设置文章情节的能力,深入思考什么是情节,如何设置情节,如何处理微情节;
第三,从具体点出发以语言锤炼为中心修改文章中细节,展现画面,处理好文章节奏、详略等问题;
第四,修改文章卷面。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曾长期负责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的指导工作,并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河北省决赛评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