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还是坚持下来了|李莉·早茶夜读818

818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好在,还是坚持下来了

文/ 李莉
50岁,全职妈妈

━━━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疫情,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于我而言,参加一个读书会,按计划读书,并且强迫自己每月完成一篇“作业”,这是生活中一个很大的变化。回顾一下,从3月到11月,三季九个主题。读了九本主题书和围绕主题的相关书籍、电影、纪录片、网络信息以及个人经验的回忆等,构成了我对北京以及城市这一概念的重新认识。期间也有过敷衍和想要放弃的念头,好在还是坚持下来了。不管怎样,坚持了还是有收获。
简单回顾一下:

借一本书穿越老北京

读了《鲁迅与北京风土》后,我和朋友去吃了一次致美斋,这是鲁迅日记里提到比较多的一家老字号,坐落在白广路上。去年我们做的一个教科文组织下的非遗项目就在这附近,有时候工作结束后回家的路上会顺便到外卖窗口买点吃食带回家。那时对这家饭店并没有特别的印象。后来读到这本书,从书里看到鲁迅对这家菜肴的点评时,差点儿哎呀一声叫出声来。在书本里找到和前人的不谋而合忽然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于是我们那次聚餐就专门点了鲁迅提到过的萝卜丝饼。按他的指点趁热咬上一口,一边想着文字可以穿越漫长时空将不同人的感受落到相同的食物之上,不禁会心一笑。以后的日子里,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把鲁迅的日记当做穿越老北京的小红书。到中山公园听音乐会时也会跟朋友念叨,这里这里民国时曾经是饭馆一条街,很多名人都喜欢到这里吃饭喝茶等等。
在《老北京旅行指南》和《帝京景物略》里一些旧时的名胜,已经渐渐隐藏在岁月的尘埃里,虽近在身旁却被人忽略。按照记载,寻找一块碑刻一小段遗迹,再加上书中的文字叠加在一起,那些昔日繁华的景象就会鲜活地出现在脑海里。像过电影或者是一场穿越之旅。

兜兜转转回到现在的北京

在读《肉体与石头》时,我想到的是永恒的石头城——罗马。在读《首都计划》时,又转移到另一个石头城——南京。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又穿越到南宋的临安。读《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又回到了明清的北京。在书本的时空里兜兜转转之后,还是要落到现在的北京,我身边的北京。
一座城市的建筑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的形象,也是城市历史的最佳记录者。数一数身边的建筑,也是读城的一种方式。从建国以来,不同时代的建筑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和时代精神。把不同时代评选出的十大建筑进行一下比较,能够从中看到很多信息。50年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带着创造新世界的使命和自豪创造出一批至今都被奉为经典的建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京站、农展馆、民族文化宫都是中西合璧的建筑,既有欧洲三段式的经典结构,又有中国传统样式的细节。钓鱼台国宾馆是复古的传统中式园林风格。军事博物馆、北京展览馆则是典型的苏式建筑,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80年代和90年代的建筑乏善可陈,其中的优秀者也和同时代的世界水平相去甚远。十年动乱和长期的对外封闭,影响的不止是一代人的视野。
到了21世纪,尤其以2008年奥运会为标志的,人们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在世界上强大起来了。在这中强烈的膨胀的意识推动下,人们在建筑上开始不断追求最先进的技术、最前沿的设计、甚至最夸张的造型、最高昂的造价。于是北京城出现了一大批风格各异的,有的可以被载入建筑史册,有的却饱受诟病的建筑。著名的奥运建筑鸟巢和水立方,以绝妙的艺术造型、超高的科技含量和复杂的施工难度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大裤衩”的cctv大楼因超现实的设计和超高的造价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严重不协调而备受争议。《纽约时报》以“癫狂的北京”来形容它的不合时宜。而2009年元宵节,其辅楼还未使用就在一场大火中焚毁更是成了它抹不去的污点。国家大剧院,更是在巨大的争议声中建成。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巨大的外壳由钛合金和玻璃组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了不影响它旁边故宫和人民大会堂的视觉效果,大剧院必需控制高度。因此向下挖了10层楼深,以最深32.5米称为北京最深的建筑。此外,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散落在北京的各个角落。有建筑界女魔头之称的zaha设计的银河soho、望京soho,其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给都市带来一种眩晕、魔幻的感觉。Zaha的中国徒弟马岩松在朝阳公园旁建了一座黑色的山水盆景一样的中央公园广场。朝阳公园另一侧的凤凰传媒中心是一座用钢筋编织成的巨大莫比乌斯环,其内部结构给人一种超时空的未来感。
当然像这样造型独特风格各异的建筑还有很多很多。是它们组成了现在的北京,一个承载古今包罗万象的北京。

今晚二条

空怀大志却抱恨终天的悲惨人生

凯特·温丝莱特深得那个时代

本性热情的女子的精神内核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大禹是羌族人?沙汀的墓搬到了北川?| 喜欢什么,就沉下去了解| 我们是一家,怎么成三家人了?| 自从开始读城,每次旅行都是久别重逢| 读城这一年的几个“最”| 我和这个世界,我和你| 没心没肺的隔膜| “植物人”“读城”手记| 千古明君养成指南| 复盘:我的夜读2020| 躺平时,要甩甩手|  藏在心底的厄里斯魔镜| 2020的作业拖到2021再补| 读城这一年| “读城”与读诚,“读法”与读法| 尝试,变或不变,都挺好|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