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栏】 颜享明 || 读书三要素:有声、留痕、入心
读书三要素:有声、留痕、入心
颜享明
书声琅琅,读书声清脆响亮,讲的就是读书要有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入耳即入心;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是读书要做笔记。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关于读书的好处,这里不再展述了。笔者要谈的,是学生读书要做到有声、留痕、入心。
先秦《诗经》《离骚》,尤其是那些远古文学等,由于文字书写的缺陷,它们大多是因人吟诵才传下来的。琅琅上口之声再配以音乐,使得古代诗歌能“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古人读书,像《三字经》《百家姓》《古今贤文》等,莫不熟读成诵。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哪一篇又不是代代传诵的呢?就算是古代的传奇、小说,很多也是被说书艺人口诵至今啊!如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等。
当你在对书朗诵“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时,你是何等地流连忘返、心旷神怡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激发人顽强;“天生我材必有用”能鼓舞人的斗志;“生当作人杰”能使人豪情万丈;尤其是那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何等地让人豁达开朗啊……
古希腊神话《工作与时日》《神谱》《荷马史诗》之后有了“三大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喜剧《恨世者》;中国古代《诗经》之后有《齐诗》《鲁诗》《韩诗》《毛诗》,《论语》之后有《论语注疏》,《春秋》之后有“春秋三传”。这些就是古人读书“留痕”的体现。
无论是西方的艺术宝库“希腊神话”,还是中国的先秦文学,他们都是在古人的读书“有痕”中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如果不是古人的读书“有痕”,哪些古代文学可能会出现断层或失传。
读书“有痕”,继承和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新。那么,什么才是创新呢?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研读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后来写成了《资本论》,还和恩格斯一起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鲁迅小时候爱买书,爱读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所以他才有了《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鲁迅的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俗语说“有志者事竟成”,毛泽东年轻时就有着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在东山高小学堂读书时,毛泽东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尤其注意读报。
在读了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之后很受启发和鼓舞,于是在报上写了很多自己的见解和批注,多是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与对当时时政的一些观点。不动笔墨不读书。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养成了读书必做笔记的好习惯。
在青年求学时期,毛泽东读了大量经典著作,光读书笔记就装满了好几箱。尤其是《伦理学原理》,这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的一本书,全书共12万字,光批注就约打12000字。
读好书,善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亦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但是不提倡读“死书”、“死”读书,认为看书、学知识不能唯书、唯上,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切忌“人云亦云”。
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泽东总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他对自己阅读的书籍常常爱作一些批注。毛泽东阅读了大量书籍,后来又接受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他的思想认识也逐渐走向成熟,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振救了中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读书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正值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时代,读书更应该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
让我们努力做到读书有声、留痕、入心!
作者简介:
颜享明 湖北孝昌, 高中语文教师,从教三十余年,先后有文字见于《孝感日报》《孝感晚报》《澴川文学社》《孝南文学》《悟文观止》《作家新视野》《21世纪散文诗》《巅峰之滇》《尘落香外》《醉歌文苑》《生活艺术家》《优秀习作选》等,撰写文章100多篇(首),已发表作品40多件,获奖论文多篇。近尝试写古诗、现代诗和散文。——
达者,不愠人,亦不愠于人。
一个人灵魂走得越远,越是要守着它的根。
一个人要有梦想,要勇敢往前冲,万一撞出灵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