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 纵是疫情反复,时光永不负人

导语:“天寒人寒,大寒小寒。热则普天匝地热,寒则普天匝地寒。” 大雪纷飞,河水封冻,寒风凛冽,小寒如期而至。

为什么小寒比大寒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历书》中也说:“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但是小寒的冷意常常会胜过大寒,数九歌里的“三九四九冰上走”也恰好是小寒节气。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从公历来看,却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节气过后,我国的部分地区便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隆冬时节,数九严寒,俗语中也有“小寒大寒,冻成一团”的说法。

从字面上理解,人们会以为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因此又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为什么小寒时的气温要比大寒低呢?小寒的上一个节气冬至,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但土壤深层还有一些热量可以向上散发,所以冬至并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

到了小寒,土壤深层的热量散失到了最低点,尽管白天稍长,太阳的光与热也略有增加,但实际这是最入不敷出的时期,于是成为全年最冷的时节。

《全宋词》中有无名氏的词句:“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正是写小寒之冷。

既然小寒更冷,为什么要在小寒之后又加一个大寒,而不是先大寒再小寒呢?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物极必反”,大寒之后迅速回暖,于是人们就将大寒时节作为寒之极致,置于小寒之后。

小寒天地二阳生

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描写了小寒时节的景象:“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我们平时所说的“黄钟大吕”,是中国古代十二律中的头两个音律,“黄钟”对应十一月,“大吕”对应十二月,所以诗中说“小寒连大吕”。后几句正是我们所说的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gòu)。”

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但还不是迁移到我国的最北方,只是离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雉”即野鸡,“雊”是野鸡叫的意思。《诗经·小雅·小弁》中有:“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因此“雉始雊”就是野鸡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寒为阴,小寒阴盛,阴盛则阳起。

古人认为,冬至之后,阳气便开始萌动。至小寒时节,阳气较冬至时的“一阳生”高出了些许,到了“二阳”的程度。“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这寒气其实就是阳气上升,逼迫阴气所为。

人间此时,消寒祈福

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画图数九”的民俗也与此相关。

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是冬日里一种消遣怡情的养生方法。在故宫养心殿后殿,挂有一幅图,上书“管城春满”,下面九宫格内从右至左写有九个双钩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这几个字都是九笔,便是“九九消寒图”。“管城”是毛笔的别名,有笔成春满庭之意。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是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也就过完了。除文字外,“九九消寒图”还有铜钱形、梅花形、葫芦形等。

在养生方面,民谚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早晨的慢跑、跳绳、踢毽子等。精神上要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

“小寒”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数九寒天”的到来,反复的疫情也为这个冬天又添上了一分冷意,但寒到至极便是即将回暖之时。大家在提高警惕,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也要把握住这个最佳的进补时节,适当补充高蛋白食物,定时锻炼、泡脚。

身体驱寒保暖,心中怀有相信,让我们一起做好准备,度过这个寒冬,再次迎接春暖花开。祝愿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充满暖意、善意和健康的冬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