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主页丨耿艳菊:无事此静坐
琦君的《读书琐忆》里讲到几处她少年时读书的地方。
一处是远离正屋的谷仓后面。此处人迹罕到,风和日丽,有阳光又有风。
一处是厢房楼上走马廊的一角。阿荣伯为她用旧木板就墙角隔出一间小屋,屋内一桌一椅。小屋一面临栏杆,坐在里面,可以放眼看蓝天白云,绿野平畴。
还有一处是花厅背面廊下长年摆着的一顶轿子。轿子三面是绿呢遮盖,前面是可卷放的绿竹帘。她捧着书静静地坐在里面看,若听到脚步声,就把竹帘放下,有着与世隔绝的安全感。
汪曾祺年少时有一处读书的地方也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他外祖父家的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木榻、漆桌、藤椅。
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无事此静坐。”
这是待客的地方,但是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外祖父也很少到这里来。汪曾祺常常拿了一本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
细思琦君汪曾祺他们少时静心读书的地方,发现有相似之处,那就是随意,并没有多讲究。
爱玩是少年人的本性,他们却心思简净,一旦喜欢上书本,便可以把一个孤寂的角落变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我年少时常读书的地方是东屋窗下,那里放着母亲的缝纫机,窗外有一棵茂盛的柿子树。
只要不去学校上课,我总是喜欢把缝纫机当书桌,安安静静地看书,累了就看看外面柿子树青绿的叶子在风里摇曳。
四大名著等一些经典小说,我都是在那里读的。
那时,堂屋里放着电视剧,偶尔会听到家人讨论电视剧的人物情节,还有他们的笑声。
但我并不心动,我沉醉于书中,觉得自己的这个小世界很美。
然而,长大之后,很难再有这份简净的心境,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一些书了。
不久前认识一位朋友,他也在大城市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他并不以挤地铁上下班为苦,这段时间反而是他静心的时候——此时不玩手机,不戴耳机听歌,静静地放空自己,安排一天的工作,或梳理这一天发生的事。
每次见他,总是从容舒缓的样子。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静坐片刻并不是浪费时光,而是让自己慢下来,心境明朗,从容悠然地生活。
(已载9月6日《德州晚报》)
■作者:耿艳菊 ■编辑:王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