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搞焦虑营销?拜托,套路也要跟上时代
保观|专注互联网保险
焦虑营销,是保险业最常见的一种营销方式。对于这一点,小观深有感受,凡是出现什么灾难性的事故,抑或是名人去世,都可以成为保险业营销的素材。
焦虑营销又主要分为两个方向:
1. 寻找一些热点和共情事件,借题发挥:主要是一些公众关心的问题,比如“疫苗事件”,就让人们意识到疫苗的风险。
2. 利用人对求生欲的渴望,夸大或煽动人们情绪:抓住了天灾人祸降临时,人们无能为力的心情。
可这种焦虑营销是保险业提升业绩的良方吗?不夸张地说,正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推广方式加剧了中国保险市场的“乱象”感,也让传递的保险理念活生生变了味。
来看两个例子:
保险公司包场看电影?
(图片来自网络)
《我不是药神》大火后,一些保险机构打出了“凭电影票根购重疾险,送体检一次”的相关促销活动。各大营销号刷屏朋友圈,标题无一例外都指向保险,《我不是药神,保险才是》、《不买保险,你就跟电影里一样惨》、《保险,本是治疗“穷病”的一剂良药》......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也纷纷策划线上线下活动,将“焦虑营销”做到极致。试图通过这样的手段,唤醒人们的保险意识……
很多保险客户,直接将保险公司请客看《我不是药神》当成了福利。但他们对保险公司在电影结束后举行的“说明会”,往往颇为反感。“就是在强调,不买保险,就会病无所依,和电影里一样惨。”一位客户称,保险公司过于强化这种焦虑情绪,最后就变成了恐吓。
李咏的“3亿”保险赔偿金?
在10月30日的时候,有一位叫“北京实况”的博主发布了一篇消息,意思是说“李咏是因为死于癌症,李咏的家人可以获保险公司理赔,金额达到了3个亿”。这个微博还让各种保险销售人员拿来在网上散播,更有的人还配上自己的产品,借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事后被证明是谣言。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网友们纷纷指责保险公司没道德底线,显然,这种死亡推销触碰了人们的底线。所以为什么大家总觉得保险就是骗人,为什么保险的口碑差。大概,这种人血馒头少吃点,保险的形象会好一点。
但保险营销非要焦虑不安吗?保险广告可以美好一点吗?保险公司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可以更美好一点吗?或许,软实力建设是王道。
太保借猫卖萌
发力年轻化市场
(图片来自网络)
10月27 日,太保发布的一支关于猫的h5刷屏朋友圈——“喵系人格”。将你的身份设定为一只猫,去经历各种“猫生”选择。最后会测出,在猫界你的“猫格”是怎样的。在这支“喵系人格” H5 里:22 种猫,对应着 22 个人格关键词——有矿、不好惹、养生、口嫌体直……
如今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年轻人由于有更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已经成为了保险产品的新一代消费力主体。在如何打动年轻人这个命题上,太平洋保险这次找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猫,似乎是个不错的答案。而看见这样的保险类营销手段,消费者至少不会反感,甚至会对这个公司乃至行业刮目相看。
这一番创新交出的成绩单是:借着社交利器萌猫,这支 H5 发出后仅两天,参与次数就超过了 311万次。而这背后也藏着太保的猫系布局,随着H5的发布,太保相继推出了包括宠物险在内的明星险种。
史努比飞上天
与保险公司肩并肩
美国大都会人寿自从31年前就开始使用史努比作为吉祥物。多年来,史努比出现在大都会人寿的一切营销广告中,用动漫人物无害的天性帮忙淡化保险公司冷冰冰的形象。大都会在美国重要的标志:三艘飞艇,就以史努比形象作为外饰,被命名为史努比 1 号、史努比 2 号、史努比 J,在空中报道美国本土的体育赛事。
尽管今日大都会人寿保险决定不再使用史努比作为公司的吉祥物,但是这类型的尝试在国内尚未出现。其实海外在将无聊的保险变得鲜活这条路上,始终在努力:
往往保险业的广告会宣扬风险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如果告诉用户美好的事情会发生呢?比如主打数字保险理念的加拿大保险初创公司Sonnet打造了一部动画短片,讲述了一个蓝色气球在城市中孤单漂浮,避开种种危机的故事。暗示我们可以换个角度问问自己,遇到灾祸时可能发生的最好情况又是什么呢?
再比如靠一只温文尔雅的蜥蜴形象而翻盘的Geico;推出网红萌宠——Aleksandr,使得自己一跃成为全英国前四大最具价值网站的,英国保险比价网站Compare The Market……
觉有先后
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
对热点事件用力过猛,焦虑营销就变成了恐怖营销甚至死亡营销。当前80后、90后已经进入主流保险消费群体,保险服务也进入精细化服务的阶段。焦虑营销只是一个工具,但不可持续。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除去焦虑,人们仍然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可以去追寻,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险营销也应该找积极乐观的切入点,去启发人们的保险意识。要唤醒国人的保险意识,除了用户教育,更需要基于全流程的客户体验设计和服务。让客户能够经常感知到保险的存在,让保险真正成为每个客户每个家庭的守护者。
营销也该着眼于当下和未来,一旦有保险公司充当了这类的先锋,也将掀起一股营销革新风潮。这么多年的“耸人听闻”导致了无数不明就里的民众闻保险而色变,如今也该换换口味。
其实想得人心,无外乎——少点威逼利诱的套路,多点顺应时代的真诚。
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