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20年:赚钱不易,投资很难 2020年终于结束了。 我用了“终于”这个词,首先是因为这一...

2020年终于结束了。

我用了“终于”这个词,首先是因为这一年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苦难的一年。

我的好朋友老L,经营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生意,本来马上要走上正轨开始盈利了,但到年中的时候差点儿撑不下去,到处借钱筹措资金。我的另一个老朋友K,直接被公司裁掉了,连遣散费都领不上,原因是公司账上没钱了自顾不暇。当然了比起他们来说,还有很多人要惨得多,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或者失去了至亲之人。

这一年让很多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生活,感叹能健康地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泪别2020,我们在迎接2021年的时候是饱含热情的,希望有一个崭新的开始,洗去过去一年的阴霾,这是好多年来都没有的感受了。

2020年对于大多数股民来说也是艰难的一年,虽然白酒、光伏、新能源等少数板块蹦得很欢,但这和大部分人没什么关系。从数据上看,A股股民2020年人均赚了12万,但是,“平均”,你懂的,你被平均了吗?从几家券商的统计中不难看出,至少一半的股民还是亏损的,亏损加上盈利10%以下的股民人数占比在75%。如果你买的不是恰好那几个板块,那几只个股,那么你大概率跑不赢大盘,更别提一枝独秀的创业板指了,据说创业板指已经改名叫宁德指数了。

2020年,对于征战股市已达7年的我来说同样非常艰难,重仓持有金融地产,被市场从年初锤到年尾,锤得奄奄一息,锤得欲仙欲死,锤得屁滚尿流。

先是年初一场疫情爆发,各国大印钞,市场利率雪崩式下行,银保两个板块首当其冲受到巨大的负面冲击。接着就是上面下达了让利1.5万亿的命令,依稀记得看到这个消息的当晚,我没睡好觉,银行是我的主力仓位之一,这1.5万亿如果真的落实到位,那真是要了老命了。这不是钝刀子剌肉,这简直就是断头铡刀啊。后来我看各家投行的银行业分析师对着这个1.5万亿一顿猛算,算盘子打得噼里啪啦响,后来“硬”得出几个结论,什么让利是在营收端不在利润端,让利能让濒临破产的企业续命使后期还款有保障让银行再赚回来啦之类的,反正是说着各种好话。我看在座的分析师心里都清楚的,这些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银行的基本面受到重创是铁一般的事实,再粉饰都没什么用。但是,总不能唱空自己研究的行业吧?你不看那么多银行业分析师都下岗了,投资银行的基金经理甚至被开除的都有。中报的时候,所有银行齐刷刷净利负增长10%,这种景象也是活久见。

保险呢?保险也好不到哪儿去,疫情一来,失业的失业降薪的降薪,老百姓手里没钱了,还买个毛的保险,各家大险企的新业务价值率断崖式下滑。优等生平安在2019年的新业务价值率高达47.9%,遥遥领先于内陆其他同行,到2020年前三季度只实现了35.7%,也就是说新卖出的保单很多都是低价值的冲量保单,而且保费还萎缩了。除了国寿,新华、太保等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资产端前面也说了,投资收益率起不来,相当于是受到了资产负债两端双利空的挤压,处境艰难。

地产呢?不说了,“地惨股”的帽子戴正,别歪了。前有疫情导致售楼处空无一人,中有三道红线压顶,后有银行业向地产相关行业放贷集中度限制的政策。某个地方刚有房价异动的消息,小皮鞭马上就抽下来了,你就说吧,地惨股投资者们,一年下来,有没有一天听见过好消息的?

最后是倒霉催的券商,说好的直接融资呢?说好的牛市放大器呢?牛市倒是来了,券商却不见了(手动狗头)。除了中信、建投、东财等少数特色(高估)券商,大部分券商的股价都搁窝里趴着呢,不用说跑赢大盘,今年取得正收益的都是少数。

今天坛子里有个老兄说了,投资了金融地产的你们就知足吧,至少还时不时的有人出来讨论要不要买的,我们买了基建股的已经不配拥有姓名了,真“大隐隐于市”。

这兄弟说的太对了,其实不单是基建股,还有那么一大堆不知道什么的板块、行业、个股,默默无闻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好久了,已经被开除了A股股籍。2020年各类指数涨了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六十不等,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近一半的两千只左右的个股是下跌的,这些个股也是被平均了。

一边是歌舞升平,一边是愁云密布,hand hands,loud louds。

所以2020年总结一下就是,少数人的牛市,少数板块的牛市,少数个股的牛市,这个牛市的气氛倒是比较确定的,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天成交量顶到一万亿以上。

很遗憾呀,我就是不幸落入下半区的人,别人放鞭炮庆祝的时候只能干瞪眼,看着别人赚钱。

一年下来,加上打新收益,只赚了23%的样子。

我知道这个收益,在今年这个市场上没几个人好意思晒出来,毕竟别人都是50%起步,100%及格,人均985年薪百万的水平。好在我脸皮够厚,无论输赢都能坦然面对自己,所以这里晒出来接受一下嘲讽、批评,也是无妨。

持有的六个两融户(全部为直系亲属账户,不违规),绝对收益和收益率如下:

几个账户的收益率曲线惊人的一致,可见持仓的重合度之高,买了金融地惨的,都差不多是这么个状态吧,大家同命相怜,谁也别笑话谁哈。再加上几个普通账户,有的百分之十几,有的百分之三十,综合起来就是百分之二十几的样子。

上半年风雨飘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亏得底儿掉,7月风云突变开始雄起,年度收益率一举翻红,11月吃两粒伟哥再走一波,让我的净资产一度摸到八位数,依稀有了即将财务自由的幻觉。然后马上就开启了12月的杀猪模式,杀得丢盔弃甲,鬼哭狼嚎,大意了,没有闪,脸肿了。

到12月最后那几天的时候,我是真心希望2020年赶紧结束,2021年赶快开始的。

说这两句话的时候,不是调侃,是真有点儿扛不住了。

就这么个惨痛的经历,你让写年末总结,总结啥呢?总结怎么亏钱的?总结怎么踏空的?总结如何做到一年跑输创业板40个百分点的?

快算了吧,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打两局游戏虐虐菜不好吗,为爱鼓掌他不香吗?

所以啊,今年的总结动笔格外的晚,都有点儿不想写了,总结啥啊?总结不出来。向市场低头,认错?说不该看估值,该选赛道的,不该自己炒股,该买基金的?抱歉啊,这种丢人的事儿,咱干不出来。承认自己菜,可以,但要我随大流,那不行。

话说回来了,如果不和市场上那些“股神”们去做对比,一年23%这个收益率看上去也还行的,没有那么不堪。

再过两三年,炒股就要满10年了,就要摸到“老股民”的门槛了,想想做投资这些年,自己当初定下的目标实现了吗?炒股的水平提高了吗?

好像也还可以。

2014年入市以来,除了2018年,每年都保持了正向收益。

7年下来累计收益率达到719%,翻了好几倍,年化收益率取得了35%的成绩。这里面固然有打新的贡献,有杠杆的贡献,但这些都属于差异化的主动策略,很多人是不屑于用这样的策略的。从持仓的分散程度上,从组合的稳健性上,从整体估值水平上来讲,我从来就不参与泡沫,不做中段以后的趋势,买的都是些稳的不能再稳的大烂臭,想爆个仓都没什么机会。

最初的那几年因为投资体系还不成熟,收益率的数据其实没有记录那么完整,是我估摸的。我拿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减去生活的开销,得到自己每年能用于投资的初始本金。我和老婆两个人实在算不上什么高收入人群,还抚养着两个孩子(一年各种费用少说也要好几万),加上自己的日常开销,每年还要旅旅游什么的,参加工作10年来平均每年投入股市的钱肯定是不足10万块的。2017年以后懂一点儿投资了,开始做交易记录,核算收益率,就比较准了。719%的总收益率还是靠谱的,因为现在的净资产不说谎,总不可能是凭空变出来的。

话说2013-2017年的这段时间,是真的好赚钱,对于价投来说就是闭眼赚。2018年以后明显感觉整个市场的水平越来越高了,赚钱越来越难了。

我简单的展望一下未来几年,如果坚持搞价投,3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有点儿悬,20%还是很轻松能达到的,也就是每3-4年翻一番,未来十年翻个六七倍的样子,再过十年再翻五倍。

我看了好几个同样搞价投的收益率数据,像 @小七滚雪球  的, @二马由之  的, @良基白马  的, @润哥  的, @晨稳投资  的, @洛阳小散户  同志的,几年下来都搞出了五到八倍不等的收益,没有例外,这几个都不是专业的研究员,都是半路出家,说明价投这条路对于我们普通人是走得通的。这几个人的持仓我也看了,稳的一比,和我风格差不多,很少参与泡沫的那种,心态也无一例外的好。

所以这一年下来硬要让我反思,持仓方面真没什么好说的,风格就是这样了,买金融地产,不参与泡沫,短期内不会改的,你劝我去碰高估值的票,那是万万做不到的。这个风格2019-2020年赚钱不多,但赚得不多就意味着错误吗?

我看有的人在写总结的时候反思自己错过了哪个大牛股,没有从50倍PE持有到100倍,后悔自己从高估的版块切换到低估版块的,什么鬼?这逻辑也是看不懂。这就像我们没必要反思自己,为什么2000年的时候没有多按揭几套一线的房子,为什么2010年的时候没有屯一大兜子比特币一样,这些没什么意义。历史不容假设,普通人也不长后眼,所有的决策都是基于当时自己的判断做出的理性选择,即使把你放到当时的情境下再做一次抉择,结果也没什么不同,那怪罪自己就没有意义。结果可能差强人意,但不代表是错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吧?

俗话说得好,好吃不过饺子,炒股票你得用脑子。

对于我来说,如果一定要总结,要反思,就反思一下自己这一年来为什么出现了很多焦虑感。

我在2020年的心态好像确实是不如2019年了,看盘的时间,关注市场价格的时间,和别人闲聊市场的时间明显比以前多了很多。我已经很努力的在抵御市场价格波动对我的影响了,但定力还是不太够。记得2019年末的时候,好几个做投资的朋友赚了80-100%以上的,我虽然没赚这么多,但心态比较平和,打心底里觉得那是别人赚钱的方式,和自己关系不大,我的能力圈不在那里,赚不到那个钱是正常的。到2020年末,看着别人赚大钱的时候,却出现了一种很不平衡的感觉,为什么低估的股票可以更低估,而高估的股票就会更高估?林园的一句苦命人,一句银行地产泡沫巨大,真的就有点儿激怒我了。其实如果想开一点,这都无所谓的,别人的几句话,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价投关心的是价值,而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不因市场的看好或看衰而偏移。

导致我2020年心态变坏的原因有好几个,首先是自媒体做得更努力了,一年雪球账户的关注人数从10000提高到35000,文章写了一大堆,有水平有干货的却没几篇,我已经很努力的把内容和投资研究本身结合起来了,写出来的东西不单是给别人看,还要给自己看,对自己有所帮助。但,你懂的。自媒体写得多了,粉丝数好像就成了另一个KPI,而且你有时候不得不关注市场,迎合市场,去评论一些热点事件,去和别人聊市场,聊行情,这不好,要改。

还有一个原因是疫情以后不去健身房了,健身的次数少了很多,导致意志力衰减,有时候有点儿把持不住自己,看见美女跳舞的视频开始点赞的都,身体也越来越差,以前都不点的。好在最近健身也恢复了,肌肉涨了,体重掉了,六根清静了许多,感觉良好。

以前对待投资这件事很严肃,像对待工作一样,拒绝瞎扯淡,现在偶尔也开始调侃起来,变得更像个“正常人”了,这不好,短期可能轻松一些,对长期投资却是无益。如果不看市场,不和别人比收益,焦虑感自然也会弱很多,这一点也和其他的价值投资者共勉。

还有一个是投研和学习的进度比以前慢了,没有以前那么努力了。年初研究了一堆银行,年中到年末研究了好久的保险,来来回回就在自己的能力圈里打转了,没有主动去拓展能力圈,没有去拓展认知的边界,实际的投资水平进步很慢,这一点我很不满意,明年要加油了。2020年研究股票的时间大概是1700小时,平均每天不到5小时,比2019年的1900小时要少了一些。

我给2021年的自己设立了两个新的研究方向,一个是化工(包括精细化工、可降解塑料等),一个是新能源车及其产业链(包括自动驾驶、汽车零配件等),这两个方向是我觉得估值不高,也很有发展前景的方向。未来几年的终极目标是搞定7-8个行业,大概每年1到2个。

集齐七颗龙珠,召唤七彩神龙,实现财务自由!(现在来看进度条只完成了30-40%)

2020年还有一个感受是普通人去炒股,无论从资源,从对行业的把握程度上,从对市场的敏感程度上来说,和一些顶级的私募和投研机构还是有差距的。散户们要正视这个差距,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说大私募,头部私募手下十几个研究员,经常帮他分析十几个行业的趋势,有些趋势就比较容易把握到,但对于散户来说,一个人能吃透六七个行业的,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看论坛里的一些牛散,真正对某些行业有独到的见解,有明显超出市场认知的,可能就经常局限在两三个行业内。这个强弱格局下,你和机构去比反应速度,去比抓机会的能力,那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即使今年抓住了机会,可能只是侥幸,明年就不一定了。不如学习一些曾国藩的精神,结硬寨,打呆仗,日拱一卒。多关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多关注自己可以把握的机会,慢慢的把能力圈拓展开去,吃透一个行业再琢磨下一个行业的事情。

这几天天气是真的冷,市场却是真的热。

2020年,有的人亏钱了,有的人赚钱了,投资这件事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把自己的一点点持仓照顾好已经很不容易了,别人的事儿随他去吧,祝大家2021年都能好运。

顶住刺骨寒冬的人,才能在春天回暖时高歌猛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