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和商业银行相关知识
一、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三性原则
(1)盈利性;商行银行作为一个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为目标,盈利性是衡量银行经营业绩的核心指标。
(2)流动性;商行具有的应对客户提现以及客户借款的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前者指银行资产 低成本变现的能力,后者指商行能以低成本筹资的能力。这里的流动性一般指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3)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等免遭损失的保证程度。安全性与风险性对应,为保证完全性,银行要控制相应风险。
2、三者关系
盈利性一般与后两者冲突,为了获得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即安全性和流动性就比较低。
后两者同向变动,流动性好,即安全性高。
3、联系
在某个范围内三者可以协调,如果得到了政府担保的可靠的项目,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都较好。但是,对于政府强制要求执行但经营效益很低的企业发放的贷款,三性都较差。综合来看,银行应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流动性,提高盈利性。
二、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1、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合理的利率水平会提高居民的储蓄意愿,因此利率上升,储蓄增加。
较高的利率水平会增加资金的使用成本,因此利率上升,投资下降。
2、利率对借贷资金供求的影响
利率上升,鼓励储蓄,因此借贷资金供给增加。
利率上升,增加资金的使用成本,消费投资需求下降,因此借贷资金需求下降。
反之亦然。
3、利率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利率上升,短期使社会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下降,短期内总供给不易变化,长期使总供给下降。
反之亦然。
4、利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资产的价格等于资产未来现金流的贴现。以利率作为贴现率来看,在未来现金流一定的情况下,利率提高,资产价格下降。(利率低,资金成本低,借入货币购买股票等,推动其价格上升。)
5、利率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高的利率水平,会使那些经济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低的企业淘汰,使资金流向优质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反之,亦然。
三、利率期限结构的相关理论
1,(无偏)预期理论
该理论很好的解释了长期利率会随着短期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假设为
(1)投资者只关注预期收益率,对期限没有偏好(对风险不关注);
(2)不同期限的债券完全可替代;
(3)投资者相同预期,市场完全竞争。
如果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会上升,则长期利率会高于现时短期利率
如果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会下降,则长期利率会低于现时短期利率
贡献;很好地解释了长期利率会随着短期利率变化而变化
缺陷;不能解释现实中大部分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
2、市场分割理论
该理论认为,市场可以分为长期市场和短期市场,以债券作为分析载体,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完全独立,互不干扰,各种债券的利率由各自所在的市场供求决定,不受其他期限市场预期回报率的影响。投资者受到法律,风俗,习惯等影响,对不同期限的债券有特殊的偏好。上倾的收益率曲线表示短期资金供求交点的利率比长期资金供求的交点低,下倾,亦然。
关键假设,不同期限的债券不能完全替代(人们对债券期限有特殊偏好为了保证流动性而持有短期,为了保证收入而持有长期)
如果长期债券供给增加,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其价格会下降,则长期债券收益率会上升,对短期债券利率不造成影响。
如果短期债券供给增加,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其价格会下降,则短期债券收益率会上升,对长期债券利率不造成影响。
贡献;对收益率的曲线形状给出新的解释
缺陷;不能解释长期利率随短期利率变化的原因
3,流动性报酬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是厌恶风险的,期限越长的债券,其利率风险就越大,由于风险的存在,投资者要求相应的风险补偿,期限越长的债券,对应的补偿就越多。
流动性溢价等于远期利率与预期未来即期利率之差。
贡献;解释了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即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原因。
四、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特点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有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资金,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特点:基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投资工具,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集合投资。它将零散的资金汇集起来,交给专业机构投资于各种金融工具,以谋取资产的增值。在参与证券投资时,资本越雄厚,优势越明显,而且可能享有大额投资在降低成本上的相对优势,从而获得规模效益的好处。
2.分散风险。基金可以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在法律规定的投资范围内进行科学的组合,分散投资于多种证券,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3.专业理财。基金实行专家 管理制度,这些专业管理人员都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丰富的证券投资经验。能对金融市场上价格变动趋势作出比较正确的预测,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投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