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儿女,就有多少人“怨恨”你:年老退休后,才是痛苦的开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思想,那就是“多子多福”。孩子多了,就预示着福气会多起来。
为何呢?用古人的话来说,便是“路透江东屋边田,儿孙绕膝尽堪传。”
年轻的时候,我们生下了孩子,慢慢地抚育孩子长大成人。而我们最大的心愿,便是要他们孝顺自己,为我们养老,增添幸福的晚年时光。
因为我们中国人,最为期盼的,就是温馨且传统的“天伦之乐”。一堆的孩子在你身旁,让你感受到家庭的幸福,人生的满足。
这种想法,是我们的愿想,更是生活中大多老人的希望。不过,“多子多福”这句话,就真的没有毛病吗?
曾有哲学家说过:“某件美好事物的本身,就是不幸之事的另一面。”
世上的一切事儿都是矛盾的。既然它有好的一面,就会有坏的一面,这是难以避免的现实。
在一些教育较好,资产较为富裕的家庭,其实多子还是预示着多福的。可是,终究还是会有不幸之事的出现。
在一些寒门之家,多子更多时候并非是预示着多福,而是预示着“痛苦”的开始。因为所有的“天伦之乐”,都是要人付出代价的。
很多时候,有多少儿女,就会有多少人“怨恨”你。也许,多子并不意味着多福,年老退休后,才是痛苦的开始。
有多少儿女,就有多少人怨恨你
01
陈阿姨和其老伴黄叔曾经是在大城市里面开厂房的。他们事业很大,名下的资产和房子也有不少。他们俩人的这一生,算是较为成功的了。
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其实还生下了三个孩子。可就是因为忙于事业,他们没有任何的时间去带孩子。而这三个孩子,都是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在乡下养大的。
一般来说,黄叔夫妻俩一年才能见孩子一次,也就是在过年的时候。基本上,孩子跟父母之间是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的。
每一次过年,他们都是急匆匆来,急匆匆走,根本没有任何休闲停留的时间。
他们夫妻俩将这样忙碌的日子过了一辈子。等他们退休的那一天,才发现自己和孩子的距离已然看不见头了,而且双方之间的关系也很冷淡。
很多时候,夫妻俩都跟这三个孩子说,希望他们能够体谅父母的不易。然后,还准备将名下的房子和资产转给他们。
可是,孩子们却说,宁可回老家饿死,也不要父母的一分钱。黄叔夫妻俩听到孩子的这些话,其实是很心寒的。他们就疑惑,为何孩子如此仇恨自己呢?
带着这些疑惑,他们俩过着冷清的日子。孩子结婚了他们不知道,就连有了孙儿,他们也未收到通知。
对此,夫妻俩总是感慨,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换来了丰厚的产业,可却失去了孩子和感情。这样的结果,不知道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02
张婶今年已经73岁了,而老伴也都75岁了。这两老人家,如今正面临着巨大的家庭危机。
他们夫妻俩其实有5个孩子,都是年轻的时候东躲西藏时生下的。那时候,他们虽然过得苦,可他们还是想,多子应该能多福。
而当这5个孩子出生后,其实他们一家人都过着较为贫困的生活。甚至有三个孩子是没有书读的。所以,这三个孩子特别怨恨父母。
而有书读的那两个孩子,其实也过得不太好。因为在他们考大学的时候,父母阻止了他们,还跟他们说,读那么多的书有什么用,只会增加家庭的负担。
所以,这一家人七口人,都没有什么学历和文化,只能是到处干着苦力活,而且家庭关系一直闹得很僵。
等张婶和老伴退休之后,他们想过点有儿有孙的好日子。可是,孩子大多时候都离家在外打工,哪有时间回家呢?
有一次,张婶和老伴商量,不如把家里的老房子和土地都分了,让孩子有个保障,也想缓解家庭的关系。
可是,一谈到分房子的事儿,这五个兄弟姐妹就在那里“你争我抢”,比外人还要不如。
直到今天,这个家,不仅是孩子跟父母不和,就连兄弟之间也势同水火,仿佛像仇人一样。
年老退休后,你才能看懂何为现实
不管是黄叔夫妇,还是张婶这一家人,其实他们都是“家庭”的不幸者。
前者虽然有钱,但在年轻的时候,却极少花时间去陪伴孩子。到最后,孩子不想认他们,他们便只能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
而后者,简直就是某些农村家庭的缩影。他们养了很多的孩子,可却未曾尽到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毁了孩子的前程,从而让孩子心生怨恨,让家庭关系越来越差。
这两者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懂得“教育”。
如果黄叔夫妇能多陪伴孩子,也许他们就不会在退休之后过着冷清的日子,孩子也会孝顺他们。
如果张婶夫妻他们能认清现实,少生两三个孩子,别阻碍孩子去读书,也别耽误了他们的前程。也许,一切的势同水火的后果就不会发生。
我们作为父母就要明白,多子并非预示着多福,除非你能教育好他们。倘若你连父母的责任都尽不到,或者没有能力去抚养他们,那么你生太多的孩子,就是在祸害他们。
晚年生活想要过得好,终究是需要孝顺且温情的孩子的。而我们,就该在年轻的时候好好地教育他们,为他们的前程铺路。也许,孩子会更加感恩父母。
生孩子,就得承担起一定的重任。不然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终究会让你自食苦果。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