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灸
浅谈针灸禁忌歌
【摘要】 从中医“形”“神”来浅谈中医对针灸禁忌如:禁针穴歌,禁灸穴歌,忌人神,血忌歌,避太一法,逐日人神歌,九宫尻神歌,太乙神人歌,太乙歌,太乙九宫图,九部人神禁忌歌等以及《素问.刺禁论》,《灵枢.阴阳系日月》,《灵枢.岁露》,《灵枢.九针》,《灵枢.五禁》等对针灸禁忌的认识。
【关键词】 针灸禁忌;禁针穴歌;禁灸穴歌;太乙
针灸禁忌是针灸大夫应该引以重视,而恰恰是最被人们所忽视的一部分内容。其实针灸的禁忌早在《内经》中已有详细的论述,如《素问.刺禁论》,《灵枢.阴阳系日月》,《灵枢.岁露》,《灵枢.九针》,《灵枢.五禁》等等。后经后世医家的不断补充,逐渐完善。如宋代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明代徐凤《针灸大全》、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杨珣《针灸集书》、高武《针灸聚英》、杨继洲《针灸大成》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针灸禁忌。它们主要包括有:禁针穴歌,禁灸穴歌,忌人神,血忌歌,避太一法,逐日人神歌,九宫尻神歌,太乙神人歌,太乙歌,太乙九宫图,九部人神禁忌歌等。如此多的针灸禁忌歌大多都提到“神”,“太乙”于是很多人都与之等同为封建迷信,是中医的糟粕而不去研究,笔者在临床上碰到有的患者针刺禁刺穴如:针三阳络后出现全身乏力;针刺膻中出现轻微咳喘。笔者认为虽然现在针灸临床上古籍记载的禁针灸穴位、禁针时间从现在的解剖位置、认识层次——“形”来看有一部分没有危险,但是从中医另一个更重要的角度——“神”来看,却是应该引起我们针灸大夫所重视的。
1 “形”“神”观看针灸禁忌
北京大学博士李复东《生命终极之门》——《黄帝内经》谜局大揭底中指出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对经络的认识是有形形体之外的即《灵枢.九针十二原》 “所言节者,神气治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而对这个形而上的“神”的重要性不断强调,《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指出“神”是客在皮肉筋骨这个“门”上的,故行针刺时“无针左右”因为“神在秋毫”,以免伤“神”。所以对于针灸禁忌歌来说,除了一部分穴位如“肩井”、“风府”等和一些部位如《素问.刺禁论》“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瘖。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内陷,为肿。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髌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掖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月耑)肠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确属针刺易出现意外,其中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顾虑到“神”,所以《素问.刺禁论》“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中指出“人神”生于左,藏于右,部于表,治于里,故针刺时应“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2 从“太乙”看针灸禁忌歌
针灸禁忌歌中与“太乙”有关的有避太一法,逐日人神歌,九宫尻神歌,太乙神人歌,太乙歌等禁忌歌。首先,来看“太乙”。太乙即太一,在《灵枢.阴阳系日月》,《灵枢.岁露》,《灵枢.九针》,《灵枢.五禁》,《灵枢.九宫八风》里面反复提到,那何为“太一”?有人认为是星宿,如洪氏《楚辞补注》援五臣“太一,星名,天之尊神”复引证《汉书.郊杞志》,《天文志》,《淮南子》,《天文大象赋》诸书,定其为星宿。但笔者的观点是:国光红教授《九歌考释》“‘太一’即太阳之隐语,一,阳爻也(八卦以‘一’为阳爻)。阳也……东方上升之太阳”。所以太一即太阳,故《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官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用太阳的运行来划分九宫、四季。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太一”在天为“太阳”,那在人身,应为“真阳”,故张景岳《大宝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朱丹溪“天非此火无以生物,人非此火无以有生”都将人身“真阳”之重要比作太阳。故太一游宫,当人身之真阳运行之至,即勿扰之,所以,《灵枢.阴阳系日月》,《灵枢.岁露》,《灵枢.九针》,《灵枢.五禁》,《灵枢.九宫八风》以及后世的忌人神,避太一法,太乙神人歌,太乙歌,太乙九宫图等。即示人于“太一”到时避之,以防伤及“真阳”。正如宋窦材《扁鹊心书》引道家之语“阳气若壮千年寿,阴气未绝终是死”,《中藏经》“阴宜常损,阳宜常益,顺阳者生,顺阴者死”,“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生物,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
3 SPAN>
禁针穴歌中记载的穴位中,有一部分是因为针刺容易出现意外,如肩井、冲阳、承泣等,一部分则为妇科针刺意外,如合谷、三阴交、石门等,在余下的穴位中有大部分是因为:《针灸穴名解》“凡属治疗神识之穴位,灵感最敏,成败亦因之最速,凡刺此等穴位,均须审慎从事”针刺易伤“神”故禁针,以下来重点解释。如灵台,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古代国君有灵台之设,为君主宣德,布政之地。即中医学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本穴内应神志。《庄子.桑庚楚篇》注文‘灵台者,心也’”;神道,高式国《针灸穴名解》“气之伸者为神,行之通者为道,……本穴旁平心俞,心藏神,因名神道”;神庭,高式国《针灸穴名解》“本穴在脑海前庭,为神识所在,且居面之上部……”神阙,“本穴在脐…为此间元气常存……”《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本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神阙’。又神为一身主宰,应变无穷,即变化无极之意也,人苟无神,则全身无主,而成不知不觉之呆物矣,本穴居全腹正中,为阳居阴位,故喜熨灸而忌针刺”;膻中,《针灸穴名解》“《素问.灵兰秘典》‘膻中为臣使之官’……即心脏外卫充盈之气,俗称心气,又名中气。犹诸侯之会师勤王者,……以诸气有时来归也,有因此中气之伤,致人体全局之气,因之消弱SPAN>本穴主治颇关要害,故《针灸大成》示人禁针” 。上关《针灸穴名解》“本穴内通脑系,脑为全身君主,即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犹中央正统,天之下共主也,古代天子巡狩,所至之国,诸侯待以主之之礼《礼记》:‘故天子至处泰然以主人自居,以为虽在客情,犹主人到来也’。本穴禁灸禁针,示人不可冒犯君上也,……在专制时代,不敢以君王、皇帝名其穴,故制造隐语,称之为‘客主人’”。所以这些禁针穴都与“神”有关,即《灵枢.九针十二原》“神乎神,客在门”。还有一部分穴位就是为防伤正气故禁针,如会宗、三阳络,《针灸聚英》言禁针 ,宜灸 。宗,本也,人身之本,为人身之真阳元气,《针灸穴名解》“会宗……本经居三阳之中间,而本穴挨次之穴,为三阳络(即三阳经之络脉,相互沟通)犹系统之支别也。本穴居三阳络之前,犹会别支而宗主之也,故名‘会宗’,所以古人言禁针,皆有深义。”
4 禁灸穴歌
禁灸穴歌中大多是为防艾火伤正故禁之,如风府,高式国《针灸穴名解》“……以病理言之,则风邪内传之门户也,……诸风穴多忌灸,以火入风穴则走窜愈烈也,犹炉灶之火,得风则旺也,慎之为要,《铜人》禁灸”。漏谷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医宗金鉴》谓‘在夹骨隙中。’故喻之为谷,有以胫骨有漏血孔,与本穴相通,故名之为漏谷……《铜人》禁灸,盖防其由漏血孔传热及髓也……古人于此等细秘处,早已见到。”
综上所述,针灸禁忌应该是先人在重“形”更重“神”的指导思想下提出的,对指导我们继承中医学这个宝库大有裨益。所以,古人所言皆有深意,尤其是经典,都应该耐心的细细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