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维的两个局限,要洞悉事物真相,需要了解归纳法的局限性
小
播
读
书
///
09/01 2021
人类思维的两个局限,要洞悉事物真相,需要了解归纳法的局限性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现代经验主义奠基人培根的《新工具》这本书,在书里面打破了,西方世界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上千年来的一种固有思维方式:演绎思维,提出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归纳思维。
归纳思维的基础是观察和实践,知识源自实践和经验,而不是源自理性的推理,由此,培根也开创了西方近现代两大哲学流派之一的:经验主义。
而基于归纳法的经验主义,其实也并非完美的,后世的哲学家也提出过很多批判,抛开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歧,今天我们来对归纳法进行一些批判,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基于归纳法得出的经验性知识,为什么不具有普遍性和确定性;第二个是,基于归纳法的经验主义,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其实这两个批判,是对归纳法在两个领域应用的批判。一个是自然科学领域,一个是人文科学领域。内容有点多,而且比较抽象,我分两期视频给大家分享,请大家耐心听完。
首先,在自然科学领域,我们觉得自然科学的知识,就应该是确定的知识和真理吧。比如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等。其实,我们绝大部分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基于已知现象或者经验的归纳和总结,都用到了归纳法,虽然这种方法能扩展我们对大自然的认知,但是这种方法得出的知识,并不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只适用于一定的尺度的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能解释所有尺度,所有物质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或者知识。难怪波普尔说,我们永远也无法获得绝对的真理,只能无限接近于真理。
为什么基于归纳法的经验性知识,无法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呢?原因在于从经验到知识,需要依赖于因果推理,而个体经验之间是否真的具有因果关系呢?是值得怀疑的。哲学家休谟对因果关系就提出了最根本的质疑,也同时对基于因果关系构建的经验知识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休谟是如何提出质疑的呢?
我们来看休谟举的一个例子。比如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太阳照射,石头会发热,而且我们总是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于是我们总结出太阳照射,和石头发热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太阳照射是原因,而石头发热就是结果,我们说:“太阳晒热了石头”,这看似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但这个结论之中,其实只包括了两个独立的事实,这两个事实是:太阳照射和石头发热,那它们之间真的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吗?
从纯粹的直观来说,其实我们只能观察到太阳照射,和石头发热这两个独立的经验性事实。没办法直接观察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关于这两个经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我们理性归纳的结果,并且运用因果推理,我们得出了结论是“太阳晒热了石头”。
但休谟认为,这里我们的思维存在一个跃迁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跳跃。太阳晒和石头热之间的因果必然性是如何建立起来,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我们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且运用物理学知识,我们发现,太阳照射就是热辐射的传导,是因为辐射热传导到石头上,加剧了石头内部的分子运动,从而导致了石头变热,这样看起来这两者之间好像有某种必然性,比之前的太阳晒热了石头显得更具有科学性了。
但是我们其实还可以追问,为什么辐射热的传导,必然会加剧石头内部的分子运动呢?为什么不是降低石头内部的分子运动呢?辐射热传导和石头内部分子运动加剧,这也是两个独立的经验性事实,但它们之间的必然性是怎么发生的呢?
显然,它们之间的因果必然性依然是值得怀疑的。看起来更科学的解释,只是在更精细的地方实现了这个思维的跳跃。个别经验到普遍性知识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休谟说,经验总是个别的、相对的、偶然的,独立经验之间并不具有因果必然性,因果性只存在我们理性中,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个别的经验即便重复上万次,也仍然不能说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关系,在自然事实和因果关系之间,其实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我们的思维把它们连接起来,休谟称之为“习惯性联想”,这种联想来自于直观到的经验事实,在时间上的相继和空间上的相邻。我们看到太阳照射和石头发生是同时发生的,而是这两种现象是直接相邻的,所以,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必然性。
但经验和知识之间的必然性,并不是蕴含在经验之中,太阳照射的经验中,并不蕴含着石头发热的必然性。就像我们观察了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我们依然不能得出“天鹅就是白色的”,每次观察到的白天鹅,都是独立的经验事实,我们只是在无数独立的经验事实之上,通过思维的跃迁,通过因果关系把它们归纳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看似理性的结论:天鹅是白色的。
但实际上,这样的知识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它们的因果关系,是我们主观赋予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即便我们观察到,每次太阳都晒热了石头,我们也不能得出,太阳照射必然导致石头变热这样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结论。即便我们观察到,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们也永远不知道明天的太阳,会不会依然从东方升起。我们只是习惯性联想,把过去的独立的,个别的经验,赋予了因果关系,经验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休谟对于因果关系的怀疑。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休谟的怀疑论,给全部人类知识都带来了根本性的挑战。那如何摆脱因果关系的幻觉呢?波普尔提出了著名的“证伪理论”,因果关系不存在,知识永远都无法确定,那么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证伪,不断地排除,去无限接近于真理。关于波普尔的哲学思想,可以翻看之前我波普尔的合集视频和文章。
难道真正完全无法获得确定的知识吗?其实也不完全是,休谟认为,当我们从原因推理出结果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这些原因是真实存在的,而要确定这个原因的真实存在,只可能有两个方法,一是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的知觉,二是通过其他的原因加以判断,当然这个方法会无穷倒推,要找出所谓的“第一原因”,这个比较困难。而相比较于后一种方法,休谟更相信,来自我们的知觉的直接感知,也就是我们感官的直接体验,才是最真实的。
就像休谟曾经说:我不知道苹果什么味道,除非我尝一口。
换句话说,真理只存在于此时此刻,只能存在于当下的直接感知,如果我们把这种感知也称之为真理或者本质的话。其实休谟的怀疑论,对后来西方的认识论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永恒的真理或者本质,只是人类理性的幻象,而事物的本质,只存在于个体之中,只存在于此时此刻的知觉中。从这个角度来说,休谟的怀疑论,对现象学,存在主义和解构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现象学创始胡塞尔提出“回到事情本身”,其本质就是要回到纯粹意识的领域,去把握具体事物的本质,这个本质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只存在于当下的纯粹意识之中。胡塞尔通过悬置判断,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的方法,去把握事物的本质,而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就是彻底的怀疑。本质还原是要排除表象和本质的二元思维;先验还原是要排除掉主观和客观的二元思维。
在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之后,我们才能在纯粹意识中,把握事物的本质。这种对事物本质的方法,其实就完全排除了人的主观经验,理性归纳的影响,也避开了因果关系的影响。现象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回到事情本身,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关于现象学的内容,之前在胡塞尔的合集里面有具体介绍,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翻看之前的视频和文章。
好了,今天我们从归纳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对基于归纳法和因果推理的经验性知识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在有限经验之上的总结和归纳,基于个体经验的因果推论,永远都无法得出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真理。经验和知识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休谟对于因果关系的怀疑,也是休谟怀疑论的核心。
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小播读书
微信号 :xiaobodushu
今日头条:小播读书
抖音快手:小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