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辈子,最怕突然读懂这首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异乡漂泊,冷暖自知,
心中牵挂,唯有故乡。
事隔经年,重新踏上那片土地,
也许人事皆非,也许百感交集。
但唯一不变的,
是那颗思念故乡的心,
永远跳动,永远热泪盈眶。
01
“诗狂”贺知章,并非人尽皆知,
但他的诗,大家却一定印象深刻。
“少小离家老大回”,
当36岁的贺知章离开故乡时,
他怎么也不曾料到,
这一去,竟是整整五十年。
证圣元年(695年),
贺知章赴京赶考,一鸣惊人,
顺利夺得当年的金榜状元。
此后,幸运之神一路眷顾,
他的仕途顺遂无阻,官至正三品,
为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
兼正授秘书监,人称“贺监”。
功成名就,堪称人生赢家。
可贺知章的心里始终有一处空缺,
无声地诉说着对故乡的思念,
隐隐作痛,夜夜入梦。
他多次打算回乡看一看,
却总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唯有任凭岁月无情流逝,
思念渐浓,容颜渐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终于,在86岁高龄之际,
贺知章得以告老还乡。
在重踏故土的那一刻,
他垂头看见自己花白的鬓发,
和眼前笑容稚嫩的孩子们,
一时间不禁感慨万千。
《回乡偶书》,由此而成。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年少离家闯荡,年老久违归家。
故乡口音未改,鬓角毛发已疏。
儿童迎面相见,摇头皆不相识。
笑意盈盈问我,客人从何而来。
一诗写罢,他泪流满面。
少小离家,只为了梦想的波澜壮阔,
年老还乡,才是灵魂的归处。
一别五十载,沧海桑田,
乡音未改,可惜桑榆已晚。
犹幸这眷恋故乡的初心仍在,
历尽千帆,热爱依然。
02
自古以来,思乡,
是游子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李白有“低头思故乡”之念,
杜甫有“月是故乡明”之叹。
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在中唐的一个除夕之夜,
也曾有一位不甚知名的诗人,
独自寄宿在异乡的旅馆内,
思念着远隔万里的故乡,
情难自抑,以诗慰藉。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全诗中,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句子,
莫过于“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试想,在本应阖家团圆的除夕夜,
他却漂泊在万里之外,无法归乡,
这是何等的惆怅,何等的孤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离乡数十载,岁月匆匆,
贺知章的鬓发花白了,
戴叔伦亦如是。
时间能改变年轻的容貌,
乃至一切外在的事物,
却无法阻止深切的思念,
在孤独之夜油然而生。
那颗饱含眷恋的心,
永远会为熟悉的故乡,
留出最重要的位置。
那是心底无比柔软的角落,
也是此生灵魂唯一的安放地。
03
“我固执地认为,
一个人在二十岁之前呆过十年的地方,
就是一个人的真正的故乡。
之后无论他活多久,去过多少地方,
故乡都在骨头和血液里,挥之不去。”
冯唐在《真正的故乡》里如是写道。
故土难离,是人所共有的情感。
之所以要忍痛作别,不过是为了远方。
也许,是为了方便求学;
也许,是为了艰苦创业;
也许,仅仅是为了谋得一餐一饭,
千千万万的人含泪踏上漂泊之路,
辗转无数异乡,尝尽冷暖悲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可即使身处他乡,
灵魂深处,终究会眷恋故乡。
所谓“故乡容不下肉身”,
不过是当初追逐梦想的豪言壮语,
事实是,远方再如何风光无限,
也始终是“他乡安不下灵魂”。
因此,才催生了那么多
无奈的、惆怅的思乡之叹。
那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是千古以来最深沉的孤独,
如一根不断的丝线,
一叶空荡的归舟,
始终牵扯着,催促着,
那颗饱含眷恋的心,
直至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
04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之所以能流传千古,
在于诗中流露的思乡之情,
足以引起超越时代的共鸣。
如今,2020年已接近尾声。
在一年将尽的最后时刻,
漂泊异乡的你,
是否也想起了千里之外的故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果你也热切地思念着
那片生你养你的美丽土地,
不妨,抽时间回家看看,
看看那里的山和水,人和物,
让孤独的灵魂,得以栖息,
让漂泊的内心,有所依靠。
其时,桑榆未晚,热爱尚存,
正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时辰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