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人装结合效益 促执法水平提高
为全面提升执法水平,打造生态环境执法铁军,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全面落实环境执法大练兵“全年、全员、全过程”要求,以提升执法效能为核心,全面推进执法手段科技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管”,拓展高科技执法手段应用场景,狠抓人装结合效益,努力破解执法难题。
一、夯实执法基础,全面推进执法手段科技化建设。
省执法总队通过提高科技化手段的多场景适应性,强化科技手段支撑作用,提升从线索收集到调查取证的全流程科技化水平,让环境执法工作更加高效。一是针对四川省内河流多、水域广、沿岸企业多、排污情况复杂导致调查取证难的问题,购进了水质监测采样无人船,实时掌握检查水域水质数据;针对企业私设暗管难以发现的问题,购进了暗管探测无人船和暗管探测仪,快速查清是否存在暗管。二是针对大气污染源难以锁定的问题,购进了大气移动监测无人机,快速扫描排查检查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精准锁定污染源。三是探索制定全省执法装备配置标准,通过采购设备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努力做到省、市(州)级执法队伍全面配备无人机、无人船、走航车、水质快速检测仪等大型执法装备;县(市、区)级执法队伍全面配备无人机、水质快检试纸、示踪剂、手持式VOC检测仪、便携式重金属土壤检测仪等常用执法装备。
图1执法人员操作无人船前往复杂水域监测采样
二、优化执法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管”。
积极适应执法工作新形势,依托热点网格、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强化非现场监管。打造“千里眼”,在全省21个市(州)537家重点排污单位建设了1040路视频监控,按照排污企业的特征,分别在排污口、自动监测站房及治污设施处安装摄像头,自动识别排污异常情况并实时推送报警信息,使异常视频筛选工作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截至目前,省执法总队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和视频监控直接发现违法问题线索13个,查证12家企业违法属实,立案16件,处罚款291万元。其中,涉嫌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2件,以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污4件,超标排污6件,未保证自动监测设施正常运行3件,未按规定公开环境信息1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件,移送行政拘留2件。安装“顺风耳”,不断整合现有地面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地基雷达监测、星载遥感监测网络,开展多来源、多因子、多维度、多手段、多过程的实时监视,建立以PM2.5化学成分和臭氧污染在线监测为核心的数据分析体系,开展实时监视,科学分析研判污染成因,为环境执法提供信息化支撑。
图2 执法人员利用污染源自动监控和视频监控系统开展远程监控
三、提高执法效能,强化执法装备实战运用。
加强装备应用培训,今年以来,总队通过在线教学、视频影像学习、组织全省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培训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全面提升了全省执法人员使用技术装备的能力,避免了设备购买后无人操作的问题。同时,坚持战训结合,常态化开展科技装备实战训练,变传统的“一支笔+一张嘴”的检查方式为“人力+科技”的新型检查方式。特别是在今年开展的全省重点城市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帮扶工作中,执法人员充分发挥了VOCs走航检测车实时监测分析空气质量、科学研判污染成因、精准定位污染源的优势,在德阳、自贡和绵阳等市发现并查处了大量涉VOCs违法行为,有效提升了执法工作效能。
图3执法人员在全省大气污染专项检查中实战操作大气移动监测无人机
下一步,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将进一步紧贴执法实践,适应执法工作新形势,全面提升执法装备科技化水平,深挖科技装备应用潜力,狠抓人装结合效益,不断提升全省执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