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了就没事了?并不是的,即使切了也会增加肠癌发病率

大肠癌是第三大常见的癌症,在全世界癌症死亡中排第二。肠镜筛查可以降低癌症发生了和死亡率,因为肠镜可以发现息肉,并且切除息肉。

很多朋友去体检的时候,都可能被发现有肠息肉,医生可能会告诉你,肠息肉切掉了就没事了,但实际上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将传统腺瘤-癌序列研究得较为清楚,且大多数的结直肠癌都通过这个机制发展而来,但仍有20-30%的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为其它息肉,其中最常见的为无柄锯齿息肉(sessile serrated polyps,也称为无柄锯齿状腺瘤)。

无柄锯齿息肉好发于近端结肠,在肠镜下,比较隐蔽而且平坦,容易漏诊,做息肉切除的时候,也有可能无法完整切除,而有残留。那么在两次肠镜复查的间隙,无柄锯齿息肉就可能发展为结肠癌。

无论是哪一种肠息肉,发现之后,都需要考虑切除,然后需要定期复查肠镜,但是,什么时候应该复查,复查的时间间隔是多长,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肠息肉切除之后,并不保险

最近权威杂志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发文显示,肠息肉切除之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是会增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瑞典国家注册中心的前瞻性数据,评估了与对照的个体(从普通人群中筛选而来)相比,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亚型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瑞典全国胃肠道ESPRESSO组织病理学库的数据,纳入1999年至2016年间,行肠镜检查,并明确诊断有肠息肉的患者。

对于确诊的每一例有肠息肉的患者, 研究人员都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活检年和居住区域等因素,从总人口登记册中选取5个相应的普通人作为参照组。

肠息肉总共有五种类型:

1、增生性息肉;

2、无柄锯齿状息肉;

3、管状腺瘤;

4、管状绒毛状腺瘤;

5、绒毛状腺瘤。

最后,研究人员计算了有息肉和没有息肉的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和死亡率。

有近18万患者纳入研究

息肉组有高达178 377名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有864 831名人员入组。

首次确诊息肉的平均年龄如下:

1、增生性息肉患者,58.6岁;

2、无锯齿锯齿状息肉患者,59.7岁;

3、管状腺瘤患者,63.9岁;

4、管状绒毛腺瘤患者,67.1岁;

5、绒毛状腺瘤患者,68.9岁。

中位随访了6.6年,息肉组中有4278人发生率大肠癌,有1269例患者死于大肠癌;而对照组有14350例大肠癌,5242例患者死于大肠癌。

不同息肉发生癌症的风险不一样

息肉组10年结直肠癌累积发生率见下:

➤增生性息肉为 1.6%;

➤无柄锯齿状息肉为2.5%;

➤管状腺瘤为2.7%;

➤管状绒毛腺瘤为5.1%;

➤绒毛状腺瘤为8.6%;

➤同时有常规的息肉和锯齿状息肉,3.5%。

而对照组10年结直肠癌累积发生率为2.1%。

所有的息肉,都会增加癌症发病风险

发现肠息肉之后,即使切除了肠息肉,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还是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与对照人群相比较,各种息肉增加大肠癌发病的风险(HR)如下,均有统计学意义:

➤增生性息肉为1.11,发病率增加11%;

➤无柄锯齿状息肉为1.77,发病率增加77%;

➤管状腺瘤为1.41,发病率增加41%;

➤管状绒毛腺瘤为 2.56,发病率增加156%;

➤绒毛状腺瘤为3.82,发病率增加282%。

三种息肉增加大肠癌死亡率

与结直肠癌死亡率呈正相关的有:

➤无柄锯齿状息肉(HR 1.74);

➤管状绒毛腺瘤(HR 1.95);

➤绒毛状腺瘤(HR 3.45);

与结直肠癌死亡率不呈正相关的有:

➤而增生性息肉(HR 0.90)

➤管状腺瘤(HR 0.97)

总结与讨论

这个大型的研究显示,即使是发现息肉,并且切除了息肉,还是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特别要注意三种息肉:无柄锯齿状息肉、管状绒毛腺瘤和绒毛状腺瘤,这三种息肉不仅会增加大肠癌发病率,还会增加死亡率。

这个研究提示我们,肠息肉切除了之后,还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复查手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最佳的复查时间间隔,防止在复查间隙患癌,及时发现新的息肉,及时切除,还需要提高肠镜检查的质量,防止漏诊和误诊。

除了定期复查,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肥胖、缺乏运动、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大量进食加工肉和红肉等因素为肠癌的高危因素,我们需要保持正常体重,适当运动,清淡低脂饮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