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鱼市场,那些杨浦滨江的老故事……
20世纪初,樯橹林立的十六铺鱼行码头
初建
1933年9月4日《申报》刊登“市社会局拟定鱼市场计划草案”的新闻
筹委会商请鱼行投资,经反复磋商,实业部认可,实业部上海鱼市场改为官商合办上海鱼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鱼市场)。由实业部呈准行政院核定经费120万元,以官商各投资半数为原则,先招集商股30万元,实业部垫款60万元,商股不足的30万元,由实业部垫付(后大陆银行认588股计5.88万元,盐业银行认466股计4.66万元,实业部实际垫款为19.46万元)。
上海鱼市场由理事15人(官股8人,商股7人)组成理事会,设常务理事5人(官股2人、商股3人),理事长杜月笙;设监察5人(官股3人,商股2人),常驻监察人钱新之;总经理王晓籁;下设总务、营业、会计、技术4课,另设秘书、技师、稽核、顾问、咨议等职。共有员工170余人。
上海鱼市场场址选择租用浚浦局新填周家嘴岛(1945年后改名复兴岛)土地共4.54公顷,江岸线长335米。民国24年元旦奠基,至11月15日竣工。主要建筑包括鱼市场办公大楼(屹立在市场的中心),楼高7层;拍卖场,占地面积1517平方米;冷冻设施,占地面积1788平方米,有冷藏库5间,制冰室1间,冷冻室2间,机房2间及处理室数间;经纪人办事处,面积1429平方米,共2层,52间。
1936年上海市交通图中绘制的现复兴岛区域,当时已有简单的路网,但没有标注岛名
1933年12月12日《申报》建筑专刊发表“鱼市场之建筑设计”一文
上海鱼市场办公大楼外景
1937年拍摄的上海鱼市场。当时从黄浦江面上望去,“实业部上海鱼市场码头”一排大字十分醒目
图片来源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Libraries | Harrison Forman 摄
1936年4月19日《申报》刊发一篇题为“全市菜场鱼贩请鱼市场速开业”的报道。副标题为“历数鱼行剥削之痛苦 深盼鱼市场早为解除”
1936年5月1日《申报》刊发上海鱼市场开业公告
民国25年(1936年)4月颁发《上海鱼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章程》,5月,核定《上海鱼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营业规程》。摘录部分如下:
民国25年(1936年)5月11日上午10时,上海鱼市场举行开幕典礼。12日凌晨3时正式营业。按照《营业规程》第二条规定:“鱼货输入上海市之第一次交易须在鱼市场行之”,原在十六铺一带营业的鱼行进入鱼市场作为经纪人代客买卖。上海鱼市场自开业起至当年年底234天营业总额为825.51万元。
鱼市场通常是凌晨两点开业,鱼贩从上海各地涌来,只为抢一担新鲜鱼获
此间,由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还因佣金份额问题引发聚集事件。鱼市场开业后,众多鱼贩,本认为在市场内交易,可以减少佣金支出。谁知向鱼贩收取的佣金却从原鱼行的0.7%增加到1.5%,因此,鱼贩大哗,在开业第三天就集体罢市,愤怒抗议。政府当局调集吴淞、江湾、彭浦和引翔港警察所301名警察来场弹压,维持秩序。
上海鱼市场的光景并没有维持多少时间,民国26年(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鱼市场被侵华日军占领,部分建筑毁于炮火。8月18日市场正式通知:“战事剧烈,场事业已停顿,全场员工除酌留一部分(28人)办理结束事宜外,余均暂行解散。”9月15日鱼市场宣布全部结束。且当时,吴淞口已被日军封锁,鱼市场货源告乏。鱼业活动的重心,仍返回十六铺一带。
变故
抗日战争期间,上海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民国27年(1938年),日伪政府渔牧司司长张柱尊勾结日占领军当局妄图恢复上海鱼市场。
1937年,国民政府与上海市的往来电报。其中详细描述日军侵占上海鱼市场的过程细节
经议定由双方共同成立上海鱼市场组合,暂定资金总额为日金10万元,双方各半认缴,并议定营业期限暂为一年,日伪方推选理事监事呈报伪政府立案。同时觅定杨树浦齐物浦路(chemulpo road 今江浦路)黄浦江畔的广场为建造鱼市场地址,占地2.08公顷。民国27年(1938年)7月25日在上海日本人俱乐部举行创立大会,8月15日正式开幕,16日起开始营业。同年11月6日起鱼市场归并新成立的“华中水产公司”管辖。这片区域也就是现今东方渔人码头所在地点。
1943年日本绘制的上海市地图。其中标注了“旧鱼市场”和“(新)鱼市场”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日寇将现复兴岛区域标注为“昭和岛”
资料来源 | 美国国会图书馆 地图部
鱼市场以日人竹崎正丑为理事长,福岛忠夫任场长,李家生为总经理。订有民国29年(1940年)4月22日起施行的《华中水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鱼市场业务规程》,其基本内容与民国25年5月《上海鱼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营业规程》大体相同。
日伪齐物浦路鱼市场建立后,垄断鱼获,十六铺鱼行不得以分支机构形式进鱼市场交易。部分爱国的鱼行老板义愤填膺,宁愿关闭歇业,不为利用,并在十六铺设立中法渔业公司,借外商力量与日敌周旋抗衡。然而力不能敌,中法渔业公司至民国28年(1939年)冬结束。
1948年6月27日《申报》刊发一篇题为“警告阴谋奸徒启事”,其中涉及到日伪时期,爱国鱼行从业者设立中法渔业公司与日伪周旋的内容。
复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24日,唐承宗奉农林部令接收“华中水产公司上海鱼市场”。31日农林部又加派杜月笙、王晓籁会同接收。11月1日成立鱼市场临时办事处。因定海岛(复兴岛)原址遭破坏严重,2日在接收的杨树浦齐物浦路(今江浦路)10号原“华中水产公司上海鱼市场”场址先行营业。
1946年8月,国民政府为接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的物资,在复兴岛原鱼市场旧址成立渔业善后物资管理处。接受美式渔轮70艘、澳式渔轮56艘(图中可见Jackie Boy、Ocean Queen、Louisiana 、Virginia等船名)并在岛内设后勤设施,初步形成复兴岛海洋渔业基地
图片来源 | 联合国官方档案 Archives.un.org
民国35年(1946年)2月28日临时办事处结束。3月1日,江浦路上海鱼市场正式复业。同年5月21日起利用上海广播电台于每日上午9时至9时5分播送上海鱼市场商情。9月,将定海岛场址出借于渔业善后物资管理处使用。民国36年(1947年)1月,重派重选理监事和总副经理;2月,修订《官商合办上海鱼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和《营业规程》。8月于方浜东路设十六铺办事处。
鉴于江浙渔区渔民每年因遭飓风袭击,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民国36年上海鱼市场购置长短波5灯收音机10架及天线干电全副,送请农林部江浙区海洋渔业督导处分给浙江定海县沈家门玉环县坎门、平阳县鳌江、象山县石浦、临海县梅梨港、定海县六横岛衢山岛长涂岛,以及江苏嵊山岛泗礁岛等主要渔区,设飓风预报站,与中央气象台密切合作,收听气象报告,以随时报警渔民防范,保障海洋渔民的安全。
1946年3月1日《申报》刊登的上海鱼市场开业通告
1946年上海鱼市场股东名册首页
20世纪40年代鱼市场内景
1947年3月13日《申报》刊登的《水产月刊》杂志广告,该杂志编辑部就设在江浦路上海鱼市场内
1948年3月,江浦路上海鱼市场编印的《水产月刊》第三卷第二期
资料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
鱼市场复业后,一切营业章程照旧。上海市海关、警察局、招商局、铁路局均协助鱼市场交易。全市200余个菜场经营的海、淡水鱼及广大鱼贩均仰仗鱼市场供应。这样,鱼业交易逐渐趋向繁荣。市场门口杨树浦路一带也受到市场辐射效应,设有鱼行、鱼摊五六十家。烟纸店、饭店、竹杂店、百货店参杂其间。每日凌晨1点至7点,市场人头攒动,人声嘈杂,交易繁忙,熙熙攘攘。
1948年,江浦路鱼市场及周边地区航拍影像
资料来源 | 上海测绘院 天地图.上海
改造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鱼市场职工整理修复部分设施和场所,并随即恢复业务。5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农林处派黄亚成等接管了上海鱼市场,隶属华东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农林水利部领导。1950年3月,上海鱼市场归新成立的华东军政委员会水产管理局领导,同时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商局指导与监督。
20世纪50年代,江浦路10号,国营上海鱼市场广告
据一些老员工回忆,当时放船靠上江浦路鱼码头后,早早有一拨人,有男有女的,拖着卸鱼机械,七手八脚地搬上甲板,打开鱼舱门盖,在上面架起起吊机,搭好黑色的橡皮传送带。几个身穿雨衣雨裤的壮年青年男子,带着一叠竹笸篮(箩筐)和钉耙下舱。舱里的鱼货是一层鱼、一层冰,层层叠加的,鱼有平铺散装的,亦有木箱箱装的。遇到散装,他们就把鱼钯进笸篮,堆成四、五个一组,系好上面抛下来的绳子,起吊;箱装的,叠上六、七箱,扎好绳子,也起吊。笸篮,可装半担,50斤;鱼箱,装40斤。这样为的是好计数。这些渔货很快就会出现在市区的各个菜场中。而且,因为江浦路市场的缘由,附近的通北路也形成了上海知名的海鲜美食一条街。
20世纪80年代之后,鱼市场改扩建了许多设施,其侧增建冷冻厂,高有7层,有冷库1座,日冻结能力300吨,冷藏库位18000吨,日制冰能力200吨,冰库容量2700吨,所属鱼加工车间年产鱼品150吨。市场主要经营海水鱼类。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年购销量125000吨左右。后来,由于渔业资源衰退,购销量下降。1988年为42050吨,1989年为48190吨,1990年为42000吨。
1979年,江浦路鱼市场及周边地区航拍影像
资料来源 | 上海测绘院 天地图.上海
20世纪80年代后期拍摄的江浦路上海水产市场
今日杨树浦水厂及东方渔人码头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