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一老师谈辅行诀

1、五脏病证

五脏病证分:五脏虚实,五脏劳损,还包含五脏救治方,误治后所用的药方。

五脏虚实病证是《辅行诀》的基本构架,也是《辅行诀》的副标题脏腑用药法要主要所指。用病证而不是辨证没有做深入的探究,另一方面整部《辅行诀》讨论的重心是法要,就是简编,所以称为病证体系。



2、另一个大类是外感病证

外感病证在《伤寒论》中已经有更完备更充分的六经辨证体系,《辅行诀》所谈到的关于外感病证也是很有价值的,尤其对学习研究《伤寒论》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那就是二旦六神大小等汤。从二旦六神可看到经方的初始状态,

“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

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why)

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

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

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

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

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即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

比如小阳旦汤,是《伤寒论》中的桂枝汤,小阳旦者生阳之方以黄芪为主,小阳旦没有黄芪,其作用也不是生阳,是调和营卫,

辅行决》和《伤寒论》的理论体系不一样,不能简单的对应,还是可以看出两者对方剂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区别。阳旦者生阳之方,和桂枝汤的认识不矛盾,调和营卫实际上也生阳,使阳气达表,

桂枝汤治表虚,表阳不足。

大阳旦汤就是黄芪建中汤加人参,建中补气比较明显,升阳也是重要方面。

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现在有温阳派,有扶阳的说法,这里有扶阴的说法,扶阳也是最近几年提出的,卢崇汉先生详细的介绍了扶阳的方法,扶阴的方法,作为一种治疗的基本方法谈到的还是很少,扶阴可不可以理解成帮助阴呢,可以,肯定不是补阴。

小阴旦方是桂枝汤去桂枝加黄芩,桂林古本有很相似的方剂:温病脉证并治桂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辅行诀》里的小阴旦汤是治疗“治天行[病]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这两首组方有区别,主治也有区别,小阴旦汤由生阳变成扶阴,

桂枝汤就是补益方的底,辅助中气以达表,

去掉桂枝加黄芪,达表的作用很微弱,生姜变为入中了,整个方剂都变为入中了。扶阴不等于补阴,扶阳也不等于补阳,扶阳就是帮助阳气充分发挥功能,扶阴就是帮助阴气充分发挥功能。

大阴旦汤就是小柴胡汤加芍药,小柴胡汤有扶阴的作用容易理解,后世很少用这个说法,而把小柴胡汤理解成表里双解,双解含有扶阴的意味。外感发热的病人用小柴胡汤后发热先升高然后热退,很少再升高,这种现象与扶阴有关系,也就是说用了这个方后正邪交争更激烈。

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

辅行决中的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是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

小白虎汤就是伤寒论中白虎汤,大白虎汤就是伤寒论里的竹叶石膏汤

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

朱雀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

小朱雀汤是伤寒中的黄连阿胶汤,通常说黄连阿胶汤养阴清热,和这里的清滋意思一致。

大朱雀汤是在小朱雀基础上加了人参干姜,就有清滋补气的作用,清中有补,阴阳并补,小朱雀主要补阴。

小玄武就是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大玄武:是在小玄武的基础上加人参甘草,加了补气的

玄武者,温肾之方,以附子为主,真武汤在伤寒论中理解为温阳化水气,使水气蒸腾,与陶弘景说法一致的,温肾之方偏向于向下外出,强调了水的渗路真武汤温阳化水汽既有水汽蒸腾的一面,也有渗利一面真武汤用生姜:水气的蒸腾作用强,小玄武用的干姜,渗利作用强些。

对于外感病症,《辅行决》的比较粗略,没形成完整的体系,就像我们看一篇文章的草稿,通过阅读草稿,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作者的思考过程,《辅行诀》的价值不仅仅是草稿的价值,还有陶弘景的看法还有《汤液经法图》和《汤液经法》的部分方。

除了五脏病证和外感病证还有救误,还有中恶卒死,“陶经隐居云:中恶卒死者,皆脏气被壅,致令内外隔绝所致也,神仙有开五窍以救卒死中恶之方五首”,对这类病症,奇病怪病,医理简单,治疗方法出人意料,需要些技巧,如果医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处理起来往往让病人感到惊奇,这部分内容不多

3、升阳与宣发

比如喷泉,水打上去的过程是升阳,降落的过程是宣发。阳气比较足的人用麻黄汤,阳虚的人不容易的麻黄汤证,也不宜用麻黄汤。

4、关于柴胡扶阴

阳旦者黄芪为主,阴旦者柴胡为主,不是指这一味药的作用,作为主药君药,柴胡扶阴的理解,以小柴胡汤为例,陶先生也是以一方剂来讨论,而非只一味药。扶阴是助阴,阴是阳气运化的资源,后勤保障,阴在内阳之守也,扶阴就是扶资源后勤保障,和补阴是不同的,补是添加,扶是调度调理,扶小柴胡汤后先升热后降热的机理,在小柴胡汤的病机下,正邪双方相持不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抗邪气也是靠资源,小柴胡汤调度调配资源,资源充足就会使交战双方斗争更激烈,为什么升高:有打激烈战斗的能力,然后一举攻克。用小柴胡汤不论用几剂,只要热生起来了,在几小时内就退,一切恢复正常,一战而胜,这就是扶阴带来的效果。说,我们主要学习经方体系。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二麻黄一汤

    汗出不彻邪还袭,如疟频来时翕翕: 桂枝汤二一麻黄,表后脉洪为病吉.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麻黄.杏仁. 功效: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主治:太阳中风轻证.症见发热,恶风寒,形似疟状,一日 ...

  • 三十七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这一条是论述太阳伤寒时日已久的三种转归. 从"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可知为太阳伤 ...

  • 从一则病例谈辅行诀用药之体用化

    家父,胃部手术后近十年,体质虚弱,但是日常生活正常,然而近两年反复出现乏力倦怠,不胜日常生活,开始时候我以气虚给予补气药物,针灸均未见效,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低钠血症"!给予数日液 ...

  • 谈辅行诀

    一.关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这本书 1  来源 这本书是民国时期得自于敦煌石窟,张大昌先生的祖父从王道士手中购得,原件书于绫(绸缎)上,也称为帛书,原件长4米左右,宽30多厘米,卷首绘有 ...

  • 《辅行诀》范志良1965年抄本精校版(二)

    精校整理说明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原书写于帛绢之上,藏于敦煌千佛洞,1918年河北威县张偓南(1867-1919)于敦煌王道士处得此卷,后一直秘藏张氏家中,至其孙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虚实补泻(33)

    咱们讲了五味气化的原理,再谈谈陶弘景辅行诀认识.治病的思路,不一定去学他的死方.黄帝内经到现在还是有误差的,咱们再慢慢沉淀.研究,知道了生理的形成就知道病理了.生理就是体用之味平和了这个脏就正常,肝脏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陶弘景的五劳汤(35)

    五劳汤是治疗五脏虚劳的,五脏根本就不起作用了:咸味的旋覆花和茜草 小补肝汤的化味有的是山药,有的是炙甘草,这是因为传承不一样,有好几个版本.小补肝汤的用味药是桂枝和干姜,体味药是五味子,而在小泻肝汤里 ...

  • 辅行诀原文(秘本,范志良抄)

    辅行诀法于内经,昨日河洛真人的文章有朋友留言未看懂,所以先将全文录述于此,后续将会依照真人文章思路进行解读.鄙人才疏学浅,还望诸位高人多加指点.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隐居曰:凡学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对脉法的理解及十八个用脉(30)

    我看了看张大昌和他的徒弟学习<辅行诀>对脉法的理解,觉得非常有价值,咱们今天也学习一下这些经典的好东西.他们分了三十六脉,包括了十八种体脉和十八种用脉.他们的理论里有体有用,体讲的是它的形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体用气味化合关系(34)

    内经的脏气法时论说,肝欲散之以辛补之,五脏的孕育就是它的用味和功能.脾德在缓,以甘补之,以苦泄之.肾德在坚,以苦补之,以甘泻之.用味就是补它能量的东西,五脏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主味,经过四季的变化,生成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合化调平法及五除法(并行除病法)(36)

    调肝益脾法:调心利肺法:调脾益肾法:调肺益肝法:调肾益心法 陶弘景的<辅行诀>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都是来源于伊尹的<汤液经法>,但是他们学习后得出的结果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