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阅读陷阱,你跳过去了没有? 2024-08-03 13:47:24 01论述类文本阅读01 不识命题陷阱【易错点】不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解决对策】精准定位十大雷区1.以偏概全(绝对化)。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强加因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6.混淆是非(肯定和否定颠倒)。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7.无中生有(信息遗漏)。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8.混淆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只有……才 充分条件:只要……就9.混淆程度深浅(范围大小)10.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02 概念理解不清【易错点】概念理解不清“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通常是指:1.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2.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3.重要的指示代词;4.蕴含深层含义的词语。分析与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境义。该考点的命题对象一般有两类:1.概念术语类词语。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并就此设计选项,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一项。此为命题的重点,尤其要注意。2.指代类词语。这类题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其具体含义。【对策】注意“两个区别”和“八大关系”。1.两个区别。一是“正确”与“最准确”的区别。如果题干中出现了“正确(不正确)”这一要求,那么考生要明白该题要求选择的内容要么与文章中的信息完全一致(选择正确项),要么与文章中的信息有出入(选择错误项)。如果题干中出现了“最准确”这一要求,那么考生要明白,选项中的对某一概念的解说可能与原文的信息没有出入,但只有一个解说抓住了这一概念的本质内容,而这个解说就是最准确的。因而对于这类题,考生不能从信息的正误角度去答题。二是“不属于”与“不符合文意”的区别。如果题干中出现了“不属于(属于)”这一要求,那么考生不能从信息的正误角度去答题。因为它的指向性十分明确,就是告诉考生,选项中的解说可能与原文的信息没有出入,但只有一个解说不符合(符合)题干要求,而这个解说就是要选择的答案。如果题干中出现了“不符合文意(符合文意)”这一要求,那么考生要找出内容与原文信息有出入的 选项,而该选项就是要选择的答案。2.八大关系。(1)部分与整体。即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2)主要与次要。即命题者故意将主要的内容和次要的内容倒置。(3)原因与结果。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4)主观与客观。即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功能和效用。(5)肯定与否定。即命题者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阅读材料中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6)已然与未然。即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7)偶然与必然。即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偶然说成往往,把可能的说法转述为必然的存在。(8)有与无。即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加入原文中没有的信息。03 不明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易错点】不明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2.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3.对比论证: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4.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5.因果论证: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三种:1.并列式:(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2.对照式: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3.层进式(递进式)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3)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考查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往往围绕筛选信息的正误进行。【对策】要解决梳理论证思路过程中层次不清、层意不准的问题,需念好“三字诀”:1.读。现代文阅读中所有问题的解决,最后都要回到“读”这个根本上来,论述类文本阅读也不例外。要强化阅读,要耐住性子读,沉下心来读,深入细致地读,勾画圈点地读。整体把握全文论证思路的阅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粗读全文,看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么事,以把握文章全貌;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用简明的一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将全文压缩成几句话;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清晰的层次。局部段落论证思路的阅读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前提下更需要细读:看看全段有几个句子,每句讲的什么意思,句与句间有什么联系,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破。就是要破除思维定势。这个“定势”表现在:总以为议论文的结构都是“总分总”式,总以为开头就提出论点(其实也有开头提出论题或者摆出批驳的靶子),总以为段的开头就是中心句,总以为结尾就是总结全文。虽然议论文结构有总体的规律,但具体到某一文本上是有变化的,是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的。因此,答题时要破除上述思维定势,认真地从具体文本来思考。3.并。就是合并段落(句子)。论证思路题表面上看是“分”的问题,其实是“合并”的问题:文章中哪几段可以并为一层,段落中哪几个句子可以归为一类。论述类文本段落并不多,这个“并”说到底是文章中间两三个段落的合并问题,具体段落也是如此。如何“并”?就是能把有共同意思的内容归到一起,像中间段落如果是并列或递进关系的完全可以“并”为一层。04 句子含义不清【易错点】重点句子含义不清所谓”文中重要句子”, 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 般来说,这样的句子可以算是重要的句子:①从内容上看,是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句子;②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那些发表议论的句子;③从结构上看,是指那些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示承前、启后、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处的句子;④从修辞上看,是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反复象征手法的句子以及语意较含蓄的句子。⑤此外,还有一些警句。【解决对策】准确把握句子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要领所谓“重要句子”, 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 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 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 响的语句;(2)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3)内涵较为 丰富的语询;(4)文章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一、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 理解句子含意的前提是对句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凡是有助于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句子 的理解。做题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而且要领会其在表达上的特定作用,如修 饰、限制、强调等。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重要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二、关注句子所在的语境 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后,接着便要关注其所在的语言环境。只有对具体的语境进行仔细考察,我 们才能够准确无误地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进而真正理解作者赋予句子的特殊内涵。要抓住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是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 的信息。此外还可以结合全文的中心来理解句意,重要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这样那样的联 系;还可以结合社会背景、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来理解。还要抓住相关语句。作者要表达一一个重要的意思 ,往往不会仅用-一个句子来表达。在文中常常会有一些与该句相关的语句与原句互相参证,如前后照应句、同义反复句、反向论证句等。三、抓住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理解句子的含意,常需要察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对于领起句,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内容分析;对于过渡句,那就要注意分析.上下文段的意思;对于总括句,理解时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寻找相关信息。总之,要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在句子的”辖区”内寻找答案。四、要进行语法和修辞分析对结构复杂的长句,首先应分析它的主干,把握大意,然后再具体分析修饰限制成分,准确把握语句的含意。理解特殊句子,就要抓住因句子成分的次序变动而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有的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就可以根据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05 不明中心论点【易错点】不明中心论点在阅读议论文时,考生要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论点。如何准确地提炼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这既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考生学习的难点。【对策】快速判断中心论点的“秘诀”1.依据中心论点的定义。考生在分析把握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时,可以根据中心论点的定义,先明确作者所要论述的问题,然后看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简介和主张。2.依据表述中心论点的句型特点。表述中心论点的句子一般是判断句。考生掌握了这一特点,就容易找到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没有用完整的判断句来表述中心论点,这要求考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根据内容去补全表述中心论点的判断句,或者用判断句的句型去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3.依据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提出的方式)。中心论点在议论文中有它常出现的位置。①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②引论部分的结尾或本论部分的开头: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纳总结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③结尾: 作者从现象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4.依据中心论点与文章标题的关系。作者在拟定文章标题时总是要想方设法使它为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服务。因此,考生在确认中心论点时,就可以反过来从研究文章标题推知中心论点。5.依据中心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确认一个论点是否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最根本的是要看它是否是文中诸多论据所要证明的对象。06 忽视论据使用过程【易错点】忽视论据使用的过程在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中,许多考生关注的重心是文本使用了什么论据很少去思考作者是怎样使用论据的,而命题者却经常抓住文本中作者使用论据阐释论点的过程来设置题目,所以考生会经常在这类的题目上出错。【对策】把握与论据相关的四个方面。1.辨别论据类型。论据主要分为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和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等)。事实论据是从实践上证明论点,道理论据是从理论上证明论点。考生要注意选项对论据类型的判定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或增添。2.明确各论据证明的论点(分论点)。要关注论据与论点是否对应,以免张冠李戴。3.论据在使用过程中的限制条件。选项往往故意忽略论据使用的限制条件而设错。4.积累常见的论证方法。比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考生要明确其内涵,要注意选项中对论证方法的阐述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或增添。07 推断题抓不住关键词句【易错点】抓不住关键词句在判断推断题选项的正误时,考生要同时关注每一个分句以及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考生在进行文本与选项比对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找错比对的节点,抓住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而疏漏了真正应该关注的节点,这样很容易导致解题错误。【对策】区分选项,合理推断。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等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考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1.对有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是看选项所述的原因、条件等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二是看选项所述的结果、结论等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三是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如①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混淆:必要条件一般用“只有……,才……”来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只要……,就……”来表示。②因果关系错乱:因果关系错乱分为两种,一是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内容说成有因果关系;二是因果倒置,即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当选项的表述中出现因果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错乱。③条件与结果错乱:条件与结果错乱分为两种,一是条件与结果不对应,即本来是甲条件造成甲结果,乙条件造成乙结果,但选项却表述为甲条件造成乙结果或乙条件造成甲结果;二是条件与结果倒置,当选项的表述中出现条件与结果时,要注意其是否错乱。2.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是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是看结论(在推断题中,选项中的“结论”没有在文中提及)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如果选项中的某些内容在原文中未直接表述,也不能从原文中合理推断出来,这个选项则属于“无中生有”。02实用类文本阅读08 信息比对不准【易错点】信息比对不准筛选信息的能力是考生解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该考点设题的方式多样,但是往往只在个别关键词上做文章,使近似的文字发生逻辑、内涵上的变化。很多考生往往缺乏对选择题命题方式的考虑,盲目对读,而找不准选项设误点。【对策】明出处;细比较,知差别;明错误。1.明出处。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文字。2.细比较,知差别。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辨明选项是对原文转述错误(细节上个别词语的替换),还是改变了原文句子之间的关系。命题方式不同,选项、原文对读重点也不同。3.明错误。①转述类。注意语意和原文是否相符,注意查找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时态等设误点。②改变句子之间关系类。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关 系是否和原文一致,注意查找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条件结果倒置等设误点。09 理不清语段层次【易错点】没有理出语段层次概括类试题,题干关键词的审核,答题区间的寻找均不是难点,但要在目标材料中筛选出重要信息并组织出一个完备的答案,则需要考生具备比较好的段落阅读能力。在答题时,考生往往因无法理出语段层次而失分。【对策】梳理段落思路,强化概括能力。1.梳理文本思路,培养整体意识。在快速阅读完文章后明确各材料的论述中心,大体把握语段的结构思路,从而迅速界定答题区间,保证答题的方向是正确的2.划分段落层次,锁定答案相关句。在阅读中要能迅速把握文章每一段落的大意、各段落内部的论述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聚焦答案相关句。注意材料中所提到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等内容,成绩可以总结经验,不足则要从反方面 总结,由此可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3.注意剔除不相关信息。每一段材料,甚至段落内部论述的不同层次,其内容都有所不同,要注意分辨论述主题的不同,以免张冠李戴。10 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失当【易错点】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失当考纲要求考生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而实际概括时,考生往往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概括时抓不全或滥加要点,有的概括时缺乏必要的限制。【对策】梳理段落思路,强化概括能力。1.全面准确地抓住文本要点,不缺漏也不滥加。概括, 就是归纳总括,把文本内 容的要点归结在一起。概括能力对考生解答试题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例如一道高考材料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的内容是一个挖井找水的人,他连续挖了好几口井,都没有找到水,结果便扬长而去。每一口没有找到水的井下其实都有水。考生往往只看到这个人没有恒心,结果干不成事,而忽略了另一个要点:干任何事都有一个前提条件——掌握准确情况,认准方向。概括材料失误,立意就容易出现偏差。所以,对文本的概括,首先必须充分利用材料,做到滴水不漏,全面准确把握事物特点、文本内容,既不能漏掉也不能滥加。2.要注意概括是否具有准确的限制。这种限制, 有范围的限制,如“个别”“少数”“一些”“许多”“多数”“绝大多数”“全体”等;有态度的限制,如“肯定”“可能”等,还有其他如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3.概括是否准确,可采用反向验证法。通过反向验证, 看看这个概括是否能准确囊括它所指向的内容:通过验证句子中的指代性内容,看与指向的内容是否有缺失和超出的现象;通过验证句子的修饰语看它对所指向的内容是否进行了恰当的限制。11 信息缺乏整合【易错点】信息缺乏整合对于整合文本信息类试题。考生不能的高分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没能将提干中的关键词与文本所论述的问题进行有效对接而遣漏某些答题区间:二是对信息的筛选缺乏整合或转化,概括语言不够准确。【对策】揣摩出题意图,归纳、整合信息。1.认真审题,确定筛选方向。对这类筛选并需要整合信息的题目,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翻越的第一道障碍是审题,信息整合对审题能力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抓住题干里的关键词,更需要仔细思考出题者的意图,发现题目背后隐藏的思维链,开拓答题思路,找到答题的方向。2.整合信息。整合信息,就要有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的意识,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提取信息上。从题干中提取的信息是表面的、肤浅的,必须自觉地将提取、理解、储存的信息作为加工改造的原料,才能针对题目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3.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运用。有时候考生需要对原始的、粗糙的信息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挖掘,并进行合理的转化。12 把握不住材料的角度和侧重点【易错点】没有把握材料的角 度和侧重点非连续性文本往往兼具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所选的几则材料都属于一个共同的话题范畴;二是每则材料因为自身的出发点、定位不同,会从不同的角度对话题进行阐述,各有其侧重点。材料的侧重点,往往决定了答案的侧重点。考生在拟写主观题的答案时,往往叙述笼统模糊,抓不住重点,原因就在于没有把握住材料论述的角度和侧重点。【对策】强化角度意识,抓住内容重点。1.强化角度意识。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考生在答题时应该特别注意每则材料各自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以快速准确地寻找到答题区间。根据答题区间来组织答案,从而做到答案重点突出、角度清晰全面。2.寻找、发现文本的不同角度的常见方法。①注意文章中表示内容侧重点转换的标志性词语和语句,如指示代词、顺序词、范围(时间、空间)词、类别词、关联词等,区别不同内容的重点。②找出关键句、中心旬,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等,提取不同文本的要点。13 缺乏共同话题意识【易错点】缺乏共同话题意识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各则材料或每则材料的各个段落,虽然各有侧重点,但一定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大方向或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如果不具备共同话题意识,在把握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时,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对多则材料内容的把握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理解,组织出的答案就会偏离题目的要求。答题时如果没有共同话题意识,在分条组织出的答案里就会出现部分条目的内容不符合题目设定的关键词,或表述时词不达意、表述不准确的问题。【对策】强化整体意识,牢牢抓住主题。1.牢记共同话题。非连续性文本几则材料既然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么在探究材料的个性时,时刻不要忘记其共性,那些看似讲述不同主题的材料,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考生在进行分析比较时,需要找出它们的共性。2.筛选整合信息的两个原则。由于把握文本内容类试题答题区间广,有时甚至包括文本的全部材料,考生在解答时应把握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多则材料是围绕一个共 同的主题的,其中每则材料的多个段落也是在逻辑上紧密相连的;二是每则材料乃至每个段落是各有其角度和侧重点的。特别是“以上材料中叙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类试 题,考生首先要确定共同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再围绕这一主题梳理各则材料的侧重点。 赞 (0) 相关推荐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点提炼,5技巧识别10陷阱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点提炼,5技巧识别10陷阱 高考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陷阱,你跳过去了没有? 高考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陷阱,你跳过去了没有? 细雨课堂|高考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陷阱,你跳过去了没有? 论述类文本阅读 01 不识命题陷阱 [易错点] 不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q ... 【语文】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 就题型而言,为三道选择题. 其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 ...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 就题型而言,为三道选择题. 其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 ...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满分绝技,快来收藏! 阅读文本"雁过留痕" 一.平心"3秒钟":了解"话题",调动"情绪"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quo ... 高考论述类文本知识清单 知识储备 (一)答题须知 1.树立一种概念:答案就在原文中. 2.具备两种心态:全神贯注.平和细致. 3.明确六个步骤: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 4.有 ... 2021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练习 2021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际体系是历史的产物.无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诞生于何处,受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根本性制约,它所能统辖的地理范围都是相当有限的, ...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考点大汇总,拯救不会答题的你!文末打印! 最近经常有同学问阅读类的题目相关问题,今天,小星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以及技巧,有三个分类,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内容很长,干货非常多,大家一定要耐心读完(分几次看也是可以的 ... 高考常见错误之论述类文本阅读 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