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一起看中国
要是232年前(1785年)的今天,林则徐大人不出生,世界将会怎样?
童年的小人书
风物君语
林则徐大人虎门销烟可谓是家喻户晓,不过,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销烟之后他又去了哪里?
从东南到西北,全国有6处林则徐纪念馆,这么能干的人,皇帝是不会让他闲着的。
“出生地”
福建福州
在福州市中心老城区的中山路19号,有一栋极普通的民宅,临街的一堵红色照壁上写着一行大字——林则徐出生地。进入院内,来到一间极普通的房间里,一张挂着蚊帐的木床映入眼帘。据介绍,清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就出生在这张床上。在狭窄的小院里四下看了看,我知道,林则徐出生在一个不太富有或者是比较贫寒的家庭里。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嘉庆时的岁贡生,为了生计在当地做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一间屋里开设书塾。林则徐在这里完成了他的早期教育,年仅14岁就考上秀才。
嘉庆九年(1804年),20岁的林则徐一考中举,但由于家境艰难,他开始外出当塾师。从此,林则徐离开福州,开始全国各地的为官生涯。
“销烟地”
广东虎门
真正的虎门销烟,我想大家已经在历史书里了解得很清楚了。
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开始,林则徐主持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一举销毁鸦片200多万斤。
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画作)
不同于以往,林则徐采用“海水浸化法”来销烟,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海水。不仅要有海水,而且海水要足。虎门险要天成,沙角和大角两山对峙出入珠江南海门户。这又有清军众多的炮台,在此毁烟,既有利于掘池,引水浸化,又有利于防卫,使得销烟得以顺利完成。
如今,在销烟池的旧址旁,建立起虎门林则徐纪念馆。走进纪念馆,那光线、气味都使我仿佛回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全身心都融入到段惨烈的历史当中。在馆区内,可以看到许多游客在销烟池前静静地伫立,默默地凝视,好像在感受一个半世纪前的民族风云。
现在的威远炮台既保留了鸦片战争时期的原貌,又具有洋务运动时期的炮台风格,虽历经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炮台依旧傲然伫立。
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的电影《鸦片战争》曾将威远炮台作为实景拍摄地之一。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悬索桥虎门大桥由威远炮台上方横跨珠江口,使这里成为东莞一个最著名的景观。
“巡阅地”
澳门莲峰庙
澳门北区离关闸不远,有一座莲峰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下有一座400多年历史的莲峰古庙,这就是海外民间第一座林则徐纪念馆所在地。
明清时,莲峰庙是往来珠海、澳门的必经之地,商贾多在此休息。鸦片贸易兴起后,不法商人又将这里作为鸦片集散地。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曾偕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到澳门视察禁烟情况时,曾驻节此庙,并在这里接见了葡萄牙官员,重申中国主权,下令葡人驱逐居住在澳门的英国鸦片贩子。
150年后,莲峰庙慈善值理会在庙前空地树起了一座林则徐全身雕像,高5米,重8吨,材质为红色花岗岩石,由广东著名雕刻家雕刻而成。
1997年,又在澳门各界支持下,集资400多万澳门元,兴建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当年在庙内的办公桌,原放在殿前亭内供人瞻仰,现也已移放到纪念馆内。
“贬谪地”
新疆伊犁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位于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1994年落成以来,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已成为伊犁人的骄傲:去伊犁是一定要去伊犁林则徐纪念馆。
由于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了大量的鸦片,触犯了英美鸦片贩子和投降派的利益,道光皇帝就将其流放伊犁。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从离开古都西安,到达遣戍目的地——伊犁惠远城,林则徐西行途中足足走了四个月。
我们难以想象,已经57岁的林则徐,孤独无援地跋涉在荒凉寂寥的戈壁上,一个曾居高位的功臣,当年如何顶风冒雪,走过风沙滚滚的大漠戈壁,走过冰天雪地的天山山脉,如何承受着艰难的折磨。他身边不再有前呼后拥的卫兵,只有两个儿子和几辆马车同行。
嘉峪关下的林则徐雕塑
到达伊犁后,他将自己一路的日记删改整理后,编成《荷戈纪程》一书。这本书中有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内容,记载了哈密、奇台、阜康、乌鲁木齐等地地理方位和军事驻防,为我国边疆地理研究提供了大量史料。
在流放伊犁三年多的时间里,林则徐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的建设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修建的“林公渠”,至今还发挥着作用;他积极推广的“林公井”——又称坎儿井,现在依旧造福百姓。
伊犁将军府内
如今的伊犁林则徐纪念馆是一个花草葳蕤的四合院,院内松柏苍翠,绿树成荫,荷香四溢,一片清幽。眼前的林则徐全身雕像约两人高,神情威严,面色凝重,睿智的目光深情地望向远方,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站在今天的伊犁,我努力想象着一个民族的功臣,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当年是怎样顶风冒雪,一路走来。我的耳边,隐约听到了车轮碾压在乱石上的隆隆声,人马失陷在雪地里的惊叫声。
“守心丧之地”
陕西蒲城
在蒲城,有个地方叫林则徐纪念馆,这是目前陕西省内唯一保存下来的林则徐三次在陕西期间,曾住过的一座完整的寓所遗址。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7月),62岁的林则徐到陕上任陕西巡抚不久,就向道光帝请假三个月,获准后就来到了他久久怀念的恩师,军机大臣王鼎的故里蒲城。他当时下塌于王鼎族弟,也是林则徐的好友王仲山的家里。所以这座林则徐纪念馆又称王家大院。
整个建筑形式为关中典型的“四进式”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各色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品,雕刻手法娴熟,生动逼真,清泉盎然。院落里青砖墁地,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古色宜人。
在这里,林则徐留下了大量的墨迹和文物,仅为此宅院就书写了八块匾额,其中《味兰书屋》这块匾额是中国24名匾之一。
2002年起,蒲城县原文化馆馆长高起胜个人筹资200万元,历时5年,建成陕西蒲城林则徐纪念馆。如今,七十七岁的高起胜老人都要到宅子里走走看看,和来到这里的游客聊聊天,看到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地方,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辞世地”
广东普宁
普宁文昌阁建于康熙年间,位于广东省普宁县旧县城洪阳的东村,昔日,既是祀文昌帝之处,又作经临使节停驻的“分司公馆”。
道光三十年(1850年 )11月中旬,因病告假在福州家养病的林则徐,作为清朝钦差大臣,从福建往广西赴任,风尘仆仆,抱病赶路,途经广东普宁县城,在文昌阁住宿。因病情加重,于当年11月22日溘然长逝于普宁文昌阁。
1988年,普宁文昌阁被普宁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因年久失修,到了20世纪末已残破不堪。
2003年,开始修复文昌阁旧址,两年后,终于建成林则徐纪念馆。
除了以上六处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还去过祖国的大江南北。
嘉庆十一年(1806年),赴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
嘉庆十六年(1811年),第三次到北京参加会试,中进士。
嘉庆廿一年(1816年),充江西乡试副考官。
嘉庆廿四年(1819年),充云南乡试正考官。
嘉庆廿五年(1820年),任授任浙江杭嘉湖道。
道光三年(1823年), 任江苏按察使。
道光十年(1830年), 任湖北布政使。
道光十一年(1831年),调江宁布政使。
道光十二年(1832年),在苏州任江苏巡抚。
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两江总督。
道光十七年(1837年),升湖广总督。
道光廿一年(1841年),鸦片战争后,赴浙江协办军事,遣戍伊犁,途经扬州。
道光廿九年(1849年),先后担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
……
文/绛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