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病(143):交通事故后昏迷
一名健康的22岁男子,没有酗酒史,在道路交通事故后昏迷。
图:轴向T2 FLAIR(A,B)显示多个皮质下白质和放射冠T2高信号的病变,弥漫性高信号和轻度肿胀的胼胝体。轴向DWI(C)显示弥漫性脑室周围白质和胼胝体扩散受限。轴向T2 GRE(D)无出血成分。矢状位T2WI(E)显示胼胝体压部信号异常,提示胼胝体相对保留。
答案:弥漫性轴索损伤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多在车祸、高空坠落等外力作用下而引起,可随病情进展逐步转变为神经元、血管等部位的损伤。该疾病具有白质变性特性,多伴有小面积出血现象,加之神经轴索的不断缩小,极易形成小胶质细胞。
此外,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蔓延速度较快,可使患者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故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患者中,大部分在受伤后将处于长期昏迷状态,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降低其死亡风险。
作为现代医疗中较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MRI、CT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CT属于一种先进的医学扫描检查技术,具有操作便捷、分辨率高等特点,且检查时间相对较短,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可直观地反映出病灶部位,能够有效避免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但对于较小的出血病灶,CT检查很难做到全面显示,故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与之相比,MRI具有多参数、多序列等优势,且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通过利用序列信号的不同特征,实现对病变的准确定性、定位诊断;
同时在病灶病变部位诊断方面,该检查技术能够有效检出小脑及大脑皮质下的病灶,分析原因可能在于MRI能够较好地检查水肿组织变化情况,检查过程中通过应用FLAIR技术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敏感性,加之MRI在分辨软组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展开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其中DWI序列对于水分子弥散性运动的诊断较为敏感,可清晰显示弥散差异,并形成对比图像。
此外,在临床诊断过程中,MRI能够避开多种因素干扰,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故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中可对脑组织中是否存在血肿、水肿等进行有效判断,并在高敏感性、清晰成像等功效的作用下,较好地显示出病灶、阳阴性分布等情况,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改善均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MRI用于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病灶检出数量及疾病检出率等,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