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读一本书 · 10年后才得以在英文世界出版的这本书,面市第二年就拿下诺贝尔

“她沉入机舱内的黑暗和引擎慎重的轰鸣中,昏昏沉沉的,开始幻想不久的未来——科技成本下降后,所有人都负担得起塑化遗体的费用。到那时候,你尽可舍弃墓碑,直接竖起深爱之人的遗体,墓志铭可以这样写:某某在此云游数年后,以几岁之龄离开了这具肉身。” 

《人间天堂(Godzone,新西兰的别称)》节选

2018年,托卡尔丘克的这本《云游》获得了国际布克奖,也让她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波兰作家。而国际布克奖向来有着“诺奖风向标”的美誉,如果不是诺奖在当年暂停颁布,恐怕托卡尔丘克获得该奖的年限还要以前一年。在她的颁奖词中,瑞典文学院给出了这样的颁奖理由:“富有想象力的叙述带有百科全书式的激情,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这种概括确实足够精准。《云游》全书由116个速写、随想、当代故事、历史传说组成,跨越了文体、内容和风格的传统界限。看起来每个散章各不相关,却又能够奇妙地构成一个整体,如同散布的星子共同存在于一个星系之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芝加哥书评》同样不吝溢美之辞:“116段旅途组成的翱翔之书。”

但很少有人知道,因为没有出版商看好,这本书在波兰出版10年后才在英文世界面市,且当年就获得了布克奖,第二年就直接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评委会在提及《云游》时称其为“不是传统的叙述”,“我们喜欢这种叙事的声音,它从机智与快乐的恶作剧渐渐转向真正的情感波澜”。在2018年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托卡尔丘克本人也特别提到了这一点:“我喜欢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组织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这就是我发挥想象的方式,而且我认为读者在这些碎片化的文本中畅游也会很轻松。······我们和电脑的关系已经改变了我们自身的感知——我们接受了大量迥异的、碎片化的信息,不得不在头脑中将它们整合起来。对我来说,这种叙事方式似乎比史诗式的庞大线性叙事要自然得多。”

生于1962年的托卡尔丘克,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她最擅长于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等元素,关照波兰的历史命运与现实生活。她在诺贝尔文学奖网站采访中提到,“波兰语是最能表达复杂而困难的事物的语言之一”。

《云游》是一本很难被归类的书,它写的是旅行,却又不只是旅行。书中的人物有的游历四方,有的揣着公私分明的目的往来于目的地,旅行方式囊括航空、铁路、驾车、步行、轮渡、邮轮等等。它是小说,却又混杂了非虚构文本。它斑驳、自由、轻盈、神秘,没有一以贯之的情节,没有主要人物和高潮部分,更谈不上结局。看一个人不断地流动、观看、思考,并把100多个片段记录下来,去架构成一部长篇小说,这种星群式的写作方式令人着迷。

说到自己在创作上的这些特色,托卡尔丘克曾对中国记者特别提到:“现实主义写法不足以描述这个世界,因为人在世界上的体验必然承载更多,包括情感、直觉、困惑、奇异的巧合、怪诞的情境以及幻想。通过写作,我们应该稍微突破这种所谓的理性主义,并用这种方式去反过来强化它。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给人惊喜、不可预知的世界。我所理解的写作是一种拉伸运动,它拉伸着我们的经验,超越它们,建立起一个更广阔的意识。我喜欢把现实与幻想糅在一起,但我也写了基于十八世纪事实基础的历史小说。”

随着科技发展,当代生活也不遗余力地推动着这种星群式的思维模式。也许一切正如本书中所说的那样:“星群组合,而非定序排列,蕴含了真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