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①具答之(他们)(《桃花源记》)
②求之地中(它,代石兽)(《河中石兽》)
(2)指示代词,译作“这”“那”“此”“这样”“那样”“这件事”等
①乃记之而去(这件事)(《小石潭记》)
②一老河兵闻之(这件事)(《河中石兽》)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补足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指马)(《马说》)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这,这个,这些”之类的词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2.介词,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3.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4.连词,表目的或结果,可译为“来”,“用来”,“以致”5.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6.动词,译为“认为,以为”或与“为”连用,译为“认为”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2.疑问代词,相当于“哪”“哪一个”“哪里”“哪有”1. 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1. 表示并列,相当于“又”、“和”、“与”,有时可不译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然后”,有时可不译4.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与“然”连用,也表转折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5.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5.连词,与“然”一起组成固定结构“然则”,表示“既然这样……那么”